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松齡記錄的這次地震就是發生在康熙年間的魯南郯城大地震。 郯城縣位於山東省最南端,舊石器時代境內即有人群定居,周封炎族首領於此,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 秦朝於郯國故城設置郯縣,並為東海郡治所,此為郯城設縣之始。
  1. 蒲松齡描寫的這次地震,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 地震發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清康熙7年農曆6月17日戌時),震級為8.5級,震中在臨淄西北約一百五十公里的莒梁,郯城一帶,而臨淄屬於破壞性地區。

  2. 2019年3月19日 · 蒲松齡筆下的一場地震:回顧300年前的山東郯城大地震. 地震在我們普通人看來談地震色變,特別是發生大的地震,往往都會成為全球的焦點新聞,但是有一個人卻把一場強大的地震寫了一篇文章,將地震發生的場景描述的生動,栩栩如生,而他的這一篇 ...

  3. 地震》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者以時間為序,從地震初起,房屋傾塌,眾人奔逃,到“始稍定,男女裸聚,競相告語”,再到“後聞”各處災害情況,記下了歷史上“郯城地震”時的切身感受和所見所聞。

  4. 地震》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者以時間為序,從地震初起,房屋傾塌,眾人奔逃,到「始稍定,男女裸聚,競相告語」,再到「後聞」各處災害情況,記下了歷史上 「郯城地震」 時的切身感受和所見所聞。

    • 概觀
    • 作品原文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地震》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一篇散文。作者以時間為序,從地震初起,房屋傾塌,眾人奔逃,到“始稍定,男女裸聚,競相告語”,再到“後聞”各處災害情況,記下了歷史上“郯城地震”時的切身感受和所見所聞。文章語言樸實精煉,描述生動細膩。

    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①,地大震。余適客稷下②,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③。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④,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擺簸⑤,酒杯傾覆;屋樑椽柱,錯折有聲⑥。相顧失色⑦。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⑧。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⑨;牆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⑩。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⑪。河水傾潑丈余⑫,雞鳴犬吠滿城中。逾一時許⑬,始稍定。視街上,則男女裸聚,競相告語⑭,並忘其未衣也⑮。後聞某處井傾仄,不可汲⑯;某家樓台南北易向⑰;棲霞山裂⑱;沂水陷穴⑲,廣數畝。此真非常之奇變也⑳。

    詞句注釋

    ①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公元1668年7月25日20時左右。 ②客:客居。稷下:古地名,在戰國齊都城臨淄稷門。這裡代指臨淄。 ③方:正在。 ④駭異:驚駭,覺得恐懼和奇怪。 ⑤俄而:不久。 ⑥錯折有聲:折斷時發出聲響。 ⑦失色:面無血色,形容慌張害怕的樣子。 ⑧趨:快步小跑。 ⑨仆而復起:倒了又起來。仆,倒下,趴著。 ⑩喧:吵鬧。鼎沸:像鼎里的水燒開了一樣,形容人聲喧譁。 ⑪轉側:旋轉起伏 ⑫丈:長度單位,十尺為一丈。 ⑬逾一時:超過一個時辰。逾,超過。 ⑭競:爭著。 ⑮並:全都,全部。 ⑯汲:從井裡打水。 ⑰南北易向:南北方向掉轉了位置。 ⑱棲霞:縣名,在山東省東部五龍河上游。 ⑲沂水:即沂河,在山東南部江蘇北部。陷穴:地陷,指地表由於地下物質移動而發生下陷,危害相當嚴重。 ⑳非常:非同尋常的,不一般的。 ㉑溲(sōu)溺:便溺,解小便。 ㉒悟:想起。未著寸縷:身上沒有一寸的絲縷,指沒有穿衣服。 ㉓一何:多么。

    白話譯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發生了大地震。我當時恰好客居稷下,正在和我的表兄李篤之點著蠟燭喝酒。忽然聽見有打雷一樣的聲音,從東南方傳來,向西北方而去。大家都很驚詫,而且覺得很奇怪,不知是什麼緣故。不一會兒,茶几、桌子等家具開始顛簸搖晃,酒杯也倒下了,屋子的樑柱發出折斷的聲音。大家互相看著都大驚失色。過了好一會兒,才知道是地震了,都各自快步地跑到室外。只見樓房屋舍一會兒低下去一會兒又起來,圍牆傾倒、房屋垮塌的聲音和小孩子、女人哀號的聲音,吵得很厲害,像沸騰了一樣。人頭暈目眩,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隨著地面轉動翻騰。河水翻起一丈多的浪打到岸上來,整座城都是雞和狗的叫聲。過了一個多時辰,才開始稍稍安定一些。看街上,男人和女人裸著身體聚在一起,爭相談論這件事情,忘記了自己沒有穿衣服。後來聽說有個地方井塌了不能打水,還有一家人的房子南方和北方居然換了位置,棲霞山裂開,沂水河塌陷出一個洞穴,有好幾畝大。這真的是非常奇異的變化。 同一個地方有個婦人,晚上起來上廁所,回去的時候發現狼把她的孩子叼走了。這個女人急忙上前與狼爭奪,狼稍稍一松嘴,婦人就把小孩奪出來了,抱在懷中,但是狼蹲在那裡不肯離去。婦人大聲呼喊,鄰居們都奔跑著聚集過來,狼才離去。婦人受驚的心情安定下來,感到很幸運,指天畫地地敘述起狼把孩子叼走時的情況和自己爭奪孩子的情形。過了很久、忽然發現自己身上什麼都沒有穿,於是趕忙跑了。這應該和地震的時候男人、女人都忘記自己沒有穿衣服是一樣的情形。人在驚惶時的束手無策,是多么可笑啊!

    康熙七年(1668)發生了郯城大地震。這次地震發生時,蒲松齡正在長山縣(即今鄒平縣)表兄李篤之家做客,親身經歷了地震時的種種情況,有感於此,創作了這篇散文。

    整體賞析

    《地震》全文層次分明,結構錯落有致。以縱向的時間為經,用“忽”“俄而”“久之”“逾一時許”四個時間副詞描寫地震來襲的經過。以橫向的空間為緯,將地震發生時自然的狀態和人們的心理情態描寫得有聲有色,生動形象。 首先,文章開篇兩句即交待地震發生的時間、作者身在何處、正做何事。短短兩句既起到了點題的作用,強調了文章的紀實性,又指出在地震來臨之前人們的渾然不知。作者正與表兄李篤之對燭暢飲,就將此時的平靜與地震發生時的恐怖混亂形成對比,為下文做鋪墊。 接著,作者緊緊抓住縱向的時間線索,把地震的發展變化過程極有層次地敘述出來。地震將來之時,“忽聞有聲如雷”。作者本在燭下暢飲,忽聞巨響,分外恐怖,令人懸想;地震初來,“俄而几案擺簸,酒杯傾覆”,借寫室內物體的劇烈搖晃寫地震的強度; “久之”,方知地震已來,地震強度之大,到處一片混亂和恐慌;地震來後, “逾一時許,始稍定”,再看街上,已是地震過後的一片狼藉。 同時,作者又連續不斷地向橫向鋪開,井然有序、面面俱到地描寫地震來襲前、開始時、發生時以及結束後的自然景象和人們的狀態,達到物人混同、情景交融的效果。先有巨響“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人驚駭萬分,不知其故;接著小震,“几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樑椽柱,錯折有聲”。酒杯傾覆的咣當聲,屋樑椽柱的咯吱聲,聲聲在耳,人們“相顧失色”;繼之大震,景象最為奇特。 “樓閣房舍仆而復起”,“河水傾潑”,並襯以孩啼鬧、人驚叫、雞亂鳴、狗狂吠等各類聲音,極寫地震帶來的混亂與可怕。最後,地震“稍定”,作者便轉入了對全城驚怖景象的描寫, “男女裸體相聚,競相告語,並忘其未衣也”及其各種傳聞,“某處井傾側,不可汲;某家樓台南北易向;棲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由屋內到屋外,再到全城甚至整個地震區域,讀來毫不費力。 最後,作者附記了一個婦人在夜間從狼口奪兒並一時興奮裸體向鄰里講述此事的故事。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對在地震中男女裸體相聚告語的事再作一番議論。這是一種敘議結合的“異史氏曰”。但故事本身殊無意味,給人以續貂之感,甚至破壞了原文的完美。 蒲松齡的文章素以層次分明見長,《地震》也不例外。全文構思新穎巧妙,縱向發展,橫向擴延,構成了一個多層次、多側面的藝術立體,使事件能順著時間的脈絡。在極短暫的時間,在空間上有了立體鮮活的呈現。同時,語言簡明有條理,給人以嚴整、充實的美感。 文章把一次嚴重的地震過程和震中情景都如電影中的蒙太奇畫面一般一節節地呈現於讀者眼前,而且聲光交錯,物人並出,險狀迭現,驚心動魄,無此親身經歷,無此親睹親聞,絕不會寫得如此真切撼人。作者還實事求是地在“後聞”中補敘了“井傾汲絕”“樓台易向”“棲霞山裂”“沂水陷穴”等情狀,把這次齊魯大地震波及的範圍和強烈程度都作了交代,成為中國地震史上一份珍貴的史料,從而使其審美價值與認識價值俱在。 文章寫震前、震中、震後;寫房內、房外、街上;寫所見、所聞。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合情合理,井井有條,緊緊相扣,一氣呵成。再現地震現場畫面,非親臨其境者寫不出。

    名家點評

    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馬瑞芳:蒲松齡以生花妙筆真實記錄了中古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蒲松齡以親身感受由近及遠、由點及面、由局部到整體對這次地震做實錄。有著眼於地域性損害的鏡頭看,有著眼於地震烈度的鏡頭,有地震對整個山東影響的俯瞰。像攝像機“搖鏡頭”,將非常之變中的自然景觀、人文現象盡收筆底。一篇短文寫得層次分明、詳略得當,精彩!(《馬瑞芳重校評批聊齋志異一》)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聊齋詩集》等。

  5. 蒲松齡描寫的這次地震,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 地震 發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清康熙7年農曆6月17日戌時),震級為8.5級,震中在臨淄西北約一百五十公里的莒梁,郯城一帶,而臨淄屬於破壞性地區。

  6. 郯城大地震发生于中国 清 康熙七年农历六月十七戌时(1668年7月25日20时左右)。震央可能位於山东省东南部今郯城、临沂、临沭三县交界处。[2] 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XII度,为中国東部历史上地震烈度的最高级别,是有记录以来全球陆上发生的最大规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