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24日 · 我們經常談論藝術,有些人從事藝術,有些人欣賞藝術;但是,何解我們需要藝術?. 一個藝術家或許會說:「因為我需要創作。. 」這個答案有它的道理,但不免過於私人。. 一般而言,歐陸哲學家對人類藝術行為具有高度的讚許 ──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

  2. 行為藝術 (英語: Performance art)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由個人或群體行為構成的一門 藝術。.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於歐洲的現代藝術形態之一。. 前身 身體藝術 (body art)和 偶發藝術 (happening),一開始的形式以身體的表達為主,主要是以藝術者的 ...

  3. 這即是說,藝術家以自身或別人的身體行為去表達感情或意念,在特定的場地歷時一段時間展演。. 有時候,行為藝術看來會跟舞台劇或舞蹈等其他表演形式十分相似,但最大的分別在於藝術家的用意。. 的演講暨行為藝術作品《架構》,2015年受M+委約於「M+ 進行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8年3月28日 · 作為行為藝術的作品與日常行為相比,必須具有兩個特徵,第一,它在所有人類行為的上下文中,包括在現實環境的上下文中,一個獨特的、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作品」 ,而這個作品與其他發生過的行為藝術作品之間有一個發展的關係,也就是說 ...

  6. 2020年11月20日 · 藝術之所以可能,就是因為人與人有共通的情感每個人都能夠體驗同樣的情緒。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個人笑,另一個人聽其笑聲也會感到快樂;一個人哭,聽其哭聲會感到哀愁。 (Unsplash: Sherman Yang@emp_creative) 情感的溝通. 然而當一個人即時就表達出自己當下的情緒,那就無關藝術了。 那麼藝術創作是何時開始呢? 當一個人為了與他人作情感溝通,從而使用某些「外在指符」(external indications)去表達情感,那就是藝術創作了。 表達情感的外在指符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線條、色彩、聲音、身體動作等等,能夠傳遞情感的東西都可以是外在指符。

  7. 2023年12月19日 · 行為藝術起源於 20 世紀初的前衛運動,像是 達達主義(Dada) 和未來主義(Futurism),這些運動的藝術家試圖混淆演員和表演者之間的區別,以震驚和激起憤怒的方式來引起注意。 他們用自己的身體來表達意念,通過行動來傳達信息。 在 1960 年代,藝術發生了巨大的變革。 藝術家開始優先考慮藝術背後的理念,而非僅僅專注於美學。 這種轉變被稱為「觀念藝術」,強調主要焦點在概念或理念上,而非僅僅在視覺外觀上。 這些藝術家嘗試打破傳統藝術的界限,他們把藝術帶進了公共場所,以極端的方式來挑戰觀眾對藝術的想像。 這些行動不僅是為了震撼,更是為了喚起人們對社會和政治議題的關注。 然而,行為藝術正是在這樣的藝術背景下逐漸形成。 它為觀眾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體驗,同時也引發了對藝術和社會的深刻反思。

  8. 亞洲藝術文獻庫一個獨立的非牟利機構,旨在保存亞洲近代藝術的多重歷史,並促進相關資源的流通,公眾可透過文獻庫網站或親臨圖書館免費查閲珍貴的藝術文獻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