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金門縣歷史. 金門 舊名浯洲,又有仙洲、浯江、浯島諸稱 [1]。. 金門 自古屬 福建 同安縣 所轄,民國四年始創縣治 [2]。. 金門一地在同安縣的歷史有著重要地位,有「無金不成銀」、「無金不成銅」 [註 1] 的俗諺。. 金門原名浯州,因其地形格外的重要,顯得 ...

  2. 歷史. 元朝以前. 金門古曰「浯洲」, 漢人 開發始於 晉代,時中原多故,難民逃至浯洲者有蘇、陳、吳、蔡、呂、顏六姓,金門有民,實自此始 [7]:150,208。 貞元十九年(803年), 唐代 朝廷在 泉州 設置五個牧馬場,浯洲為其中之一,由 陳淵 任牧馬監, 福建觀察使 柳冕 在烈嶼 紅石山 上設有 牧馬寨 做為 牧馬 之用,此為金門設置行政機構之始。 十二姓隨陳淵入島開墾,陳淵因此而被尊為「開浯恩主」 [7]:150,208。 金門因產鹽,歷經 五代 閩王 王審知 墾植為漁鹽之鄉。 繼有元明清代之開發,造就金門東半島上之金沙灣鹽埕林立 [8] 、 [註 2]。 元朝至明朝中期.

  3. 2024年9月9日 · 歷史背景:金門與台灣的不同發展軌跡. 台灣常以 本島 觀點來思考經濟和人文進展,金門因此被視為 落後 的鄉鎮。 先不論台、澎、金、馬理論上應該是 平等的 四個區塊,但台灣島憑什麼是本島,思考與教材憑什麼都要以台灣島為出發點的問題。 許多人不知道,或是遺忘了,台灣經歷 「台灣錢淹腳目」...

  4. 2024年10月6日 · 金門古曰「浯洲」, 漢人 開發始於 晉代,時中原多故,難民逃至浯洲者有蘇、陳、吳、蔡、呂、顏六姓,金門有民,實自此始 [ 7 ]:150,208。. 貞元十九年(803年), 唐代 朝廷在 泉州 設置五個牧馬場,浯洲為其中之一,由 陳淵 任牧馬監, 福建觀察使 ...

  5. 在明朝洪武二十一年 (1388年),江夏侯周德興築千戶所城,以其「固若金湯,雄鎮海門」,得名「金門」。. 根據考古資料顯示,大約距今六千年前,金門島就有活動的遺跡,從晉代五胡亂華,中原之士不甘臣服異族而南遷入閩,避居在金門島上。. 唐德宗貞元年 ...

  6. 歷史沿革. 金門自古屬福建 泉州府 同安縣 所轄,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始創縣治。 金門一地在同安縣的歷史有著重要地位,有“無金不成銀”、“無金不成銅”的俗諺。 清代及以前. 漢族人對金門的開發依據可考的史料始於晉代。 根據清代《金門志》的記載,晉代共有蘇、陳、吳、蔡、呂、顏六姓家族因躲避戰禍移居金門。 唐朝貞元十九年(803年),朝廷在泉州設定五個牧馬場,浯洲為其中之一, 陳淵 任牧馬監,此為金門島上設定行政機構之始。 蔡、許、翁、李、張、黃、王、呂、劉、洪、林、蕭十二姓隨陳淵入島開墾,陳淵因此而被尊為“開浯恩主”。 金門(舊稱浯洲)因產鹽,歷經五代十國閩王 王審知 及元明清等朝開發後,造就金門東半島上之金沙灣周圍鹽埕林立。 金門大擔島上一景.

  7. 歷史源流. 金門之名始於明洪武年間,築城建垣於此,內捍漳廈,外制台澎,有「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勢,因名之為「金門」。 明末鄭成功反清復明,義起金門,並東渡台灣驅荷。 國軍進駐後,先後歷經「古寧頭」、「大二膽」等戰役之洗禮,金門成為保障台海安定之自由長城。 地理環境. 金門縣總面積為一五O平方公里,島形中狹,東西端較寬,誠如金錠狀。 金門包括大、小金門等十二個島嶼,金門島主峰為太武山。 金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雨量多在四至九月。 金門島內最古老的地層以花崗片麻岩為主,土壤以砂土及紅壤土為代表。 縣治沿革. 金門自古屬福建同安所轄,民國四十二年結束軍管制度,恢復縣治,成立縣政府。 民國八十一年,動員戡亂時期的宣告終止,金門回歸民主憲政,邁向實施地方自治時代。 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