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每次針灸時間大約20至30分鐘。 年輕力壯及急性損傷患者,療效進展較快;年老體衰及慢性病患者,通常須長期治療,每週至少以2-3次較為適當,務請配合應診,方能鞏固療效。 針灸除了止痛作用外還可治療多種病症,通常與內服藥共同搭配使用時可以加強療效,縮短療程。
      www.hkbucm.com/?case_studies_cpt=針灸治療簡介及注意事項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針灸療程一般需時多久? 醫師落針大約5-10分鐘,留針時間因人而異,一般30分鐘;如果體質較弱,便會留針更長,約一小時。 ‍. 一星期可以針灸幾次? 如果你是處於患病初期、中期,中醫師建議每周進行2-3次針灸療程;不過如果你已經康復,則建議逐漸隔疏針灸治療頻率,例如先是每周1次,及後維持每月1-2次。 ‍. 我應該隔多久才再針灸? 各人的體質、病情都不一樣,中醫師建議可以考慮以下因素: 疾病性質:如急性腰扭傷,通常針灸1-3次即可見效;若是慢性腰肌勞損,需要長期調治,可每周針灸1-3次,每次相隔2-3日。 身體接受能力:體質虛弱的人士每周針灸1-2次亦可;若醫師以如艾灸方式溫補身體,則可能建議1周3-4次,可連續或每次相隔1天。

  3. 一般來說,針灸進行了2-3次後,有經驗醫師已可根據病人治療反應來評估其療程長短,也即是說,在頭幾次針灸後病情顯著改善,自然療程較短,相反,接受數次治療後沒有顯著反應,便需要較長時間和耐心去治理。

  4. 2015年11月18日 · 針灸是中國古老的民間療法,其藉由針刺或艾灸透過人體經絡、穴道,調整氣血、導引疏通,達到緩解、復健的效果。.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針灸對63種疾病有所幫助。. 臨床經驗顯示,急症急效,慢症慢調,不但對慢性病具有調整的功效,對急症亦有顯著功能 ...

  5. 由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資助,期後刊登在《內科學文獻(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跨國研究指出,針灸對偏頭痛、骨關節炎,以及慢性肩、頸、背疼痛患者有治療效果,效果比安慰劑治療及一般標準治療還要好。. 另外,德國柏林大學在《刺胳針 ...

    • 改善痛症
    • 改善睡眠問題
    • 治療中風後遺症
    • 輔助癌症復康

    針灸可以止痛,放鬆肌肉與筋膜等軟組織,以及解除組織黏連問題。針灸能夠止痛的科學理論有「門閥控制理論」以及「腦內啡理論」。當針灸刺激時,把神經通道佔滿,痛覺就無法透過通道傳到腦部,針灸過程中的「酸、麻、脹、痛」感,也就是「得氣」的感覺,就是阻斷痛覺的刺激。透過針刺的刺激,可讓大腦釋放腦內啡,會有止痛的效果。 立即了解針灸如何改善坐骨神經痛!

    針灸透過刺激關鍵穴位來達至安神的效果。在 180 人的大型臨床試驗中,以百會、神庭、四神聰、神門、三陰交為穴位,針刺 6 週後,結果顯示針灸可有效改善睡眠品質及白天功能狀態,取穴神門穴與氨基丁酸(GABA)途徑相互作用,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活性,以及影響腦內褪黑激素濃度。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針刺穴位能改善腦的氧代謝,增加腦血流及血糖的供應,保護中樞神經元,減少腦神經元的衰亡;通過改變外周刺激的輸入,還能促進大腦皮質功能區的可塑性重組,激活大腦固有的神經通路,降低致殘率,促進中風後遺症患者的康復。

    針灸在輔助西醫治療癌症如止痛或改善其他副作用,更有效果。美國亦有研究發現,針灸能大幅降低接受荷爾蒙治療的乳癌婦女的疼痛狀況,幫助患者持續治療,提高存活率。 筆者曾診治一位大腸癌術後化療後的女士,術後精神疲憊,四肢乏力,聲低氣短,腸道功能紊亂,在沒有服用西藥的情況下,單純針刺加艾灸可幫助改善排便情況,以及補氣使人恢復精神,每周一次的針灸治療後,面色以及脈象已有明顯改善,客人也自覺説話提得上氣,排便情況亦有改善。

  6. 2018年2月12日 · 針灸治病是採用獨特的針刺和艾灸等方法來治療,或者是預防疾病,中醫理論通常會用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疏通經絡來解釋針灸是如何作用的。

  7. 2019年7月1日 · 愈來愈多研究證實,針灸不但能改善慢性疼痛,輔助癌症治療及憂鬱,還可以修復受傷的神經系統,協助肢體活動功能,目前針灸被用在哪些地方? 2019-07-01. .文 / 林貞岑.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字級. 收藏. 分享. 疼痛:效果佳且無副作用. (圖片來源:鄭佳伶) 針灸最被認可、且廣泛運用的功效,就是止痛。 1971年美國《紐約時報》資深記者雷斯頓(James Reston)受邀訪問中國,因急性闌尾炎開刀,術後腹部疼痛不已,醫生在他的手肘及膝蓋上扎針,並在腹部上方以艾草灸療,不到1小時就解決了脹氣與疼痛,同年,雷斯頓發表紀實報導,掀起美國針灸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