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3月17日 · 消委搬屋公司坐地起價十倍 (11:08) prev next 消委會去年接獲22宗搬運服務投訴,其中13宗是臨時加價,較上年增加三成,有投訴指坐地起價十倍。

  2. 2021年11月30日 · 2021年11月30日星期二. 過渡性房屋有功可邀? (文:阮穎嫻) (09:00) 圖2之1. 近來香港實行過渡性房屋政策2023年底將有1.5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供應提供方法有舊樓翻新在短期閒置土地上以組合屋貨櫃屋/積木屋方式興建過渡性房屋及將受肺炎影響失去旅客的酒店及賓館轉做社福目的等。 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到處大大聲宣揚這個「政績」,但過渡性房屋政策本身存在問題,以下主要針對閒置土地的使用,說說如何從過渡性房屋的成功看出政府供應房屋的低效。 過渡性房屋非最優方案. 過渡性房屋的目標,是為正長期輪候公屋或居住環境惡劣的基層市民,提供有租約年期限制的可負擔及過渡性社會房屋,以改善生活質素。

  3. 2021年10月19日 · 由2011/2012到2020/2021年度公營房屋單位平均每年落成數約為1.4萬個現在官員承諾未來10年會有超過30萬個單位供應,即平均一年3萬,是以前紀錄的兩倍有多,然後還說供應主要集中在後5年、非前5年。 如果有位學生過去從來沒有準時交功課,今年他信誓旦旦說一定會交到,大家對他有信心嗎? 要增加供應,首先是覓地,自從有了《長遠房屋策略》(「長策」)的目標後,公營房屋覓地量由2015/2016到2020/2021年度都低於興建目標,是目標的79%到91%不等,在2021年打後土地供應才達標(見表)。 相比起覓地量,單位落成量達標率比覓地達標率更低。 根據2015/2016及2016/2017年度的10年公營房屋供應目標,平均計頭5年要建14.5萬及14萬間屋。

  4. 2023年10月31日 · 半職爸爸:搬屋考驗孩子「留下與捨棄」. 【明報專訊】當要告別的時候,我們才會好好檢視一下,我們真正留戀的是什麼。. 最近搬屋,少不免翻箱倒篋,有些回味,有些保留,有些把心一橫、頭也不回地拋棄。. 即使是細屋搬大屋,仍然是一場「斷捨離」的 ...

    • 問:可以拒絕出任陪審員嗎?
    • 問:做陪審員有津貼嗎?
    • 問:陪審團人數是否有規定?一定要單數?

    答:根據《陪審團條例》第32條,任何人沒有按照陪審員傳票的規定出席法庭,即屬違法。市民接獲陪審員傳票後,可先查看是否屬《陪審團條例》第32條第4或第5條獲豁免,否則必須出席抽籤當陪審團。以往在陪審團抽籤過程中,有被抽中的市民曾向法官直接提出不欲當陪審員的原因,例如可能認識證人、履行新工作、定期陪家人覆診等,法官會視乎情況決定是否批准。 曾有被抽中的陪審員稱要搬屋,但法官稱搬屋只需一天,非有力原因,她其後又稱有看新聞會有偏頗,但法官稱其他陪審員均有看新聞,並非可獲豁免的原因。她最終接受當陪審員時,被辯方反對。有大律師指出,該名市民以不同原因解釋,看來心底真的很不願意當陪審員,這或會影響她當陪審員的狀態及判斷,從而影響她作出的裁決,或會對控辯雙方不公平,所以該案的辯方反對她出任陪審員非無道理。 ...

    陪審員現時津貼每日875元,不足一天也作一天算,或將上調至每日930元。相關報道:陪審員津貼上調至每日930元 專家證人每日3210元(2021年4月17日)以往亦有審訊期較長、案情複雜的案件的陪審團獲「雙糧」。相關報道:許仕仁案陪審團獲雙倍津貼(2014年12月19日)

    答:刑事案件如謀殺、誤殺、強姦、持械行劫、涉販運毒品和商業詐騙案,會選出7名陪審員,若審訊時間較長,法官或會將陪審員人數增至9人,以防有陪審員因急事在審訊期間退出,亦毋須解散陪審團。 民事案如誹謗或惡意檢控等訴訟,雙方均可選擇把有爭議的事實交由陪審團裁決。另死因研訊的陪審團則只有5人。 陪審團人數一般需要單數,以防出現相同人數裁決比數,但法庭有時也會容許陪審團人數不是單數,多數原因是審訊期間有一名陪審員突然因事退出,而當時案件臨近尾聲,在控辯雙方同意下,法官亦會維持至6人。 問:若被抽中當陪審員後發現認識被告、法官、或控辯雙方法律代表,仍可以出任陪審員嗎? 答:若有上述情形,事實上市民有責任在被抽中當陪審員後,預先向法庭申報,被告、法官、或控辯雙方法律代表亦然,至於申報後能否繼續出任陪審員,...

  5. 2024年4月14日 · 幫完阿峰搬屋Ban姑娘順道到阿友的單位量尺寸有別於阿峰的初步成家」,阿友的單位除了一張摺枱和幾張膠椅外空空如也Ban姑娘說:「阿友的錢拿來交租金後也沒剩多少了。」阿博和協會同工為他想辦法四處張羅二手家具

  6. 2021年6月17日 · 不幸的是亞洲金融風暴及其後非典型肺炎的衝擊令樓價直線下跌,「八萬五建屋計劃受很大阻力尤其當時私人市場的業主2002年港府宣布無限期停止建造和出售居屋,「勾地政策同時出台因滯後效應2000年代中期以後香港住宅落成量大降特別是不少居屋項目紛紛變做公屋和私樓香港樓價從此開始回升以上政策可謂非常成功。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也只為香港樓價帶來短暫影響。 直至2020年,香港已連續11年成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 市民對於資助出租和出售的房屋需求殷切,難免會出現新移民不勞而獲搶奪社會福利資源的論述。 「新移民」的構成. 移居香港的人士絕大部分來自中國內地。 1980年取消「抵壘政策」後,單程證成為內地人移民香港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