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黃芪,又名 黃耆,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稱。. 植物黃芪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中藥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 補氣 固表、 利水退腫 、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 ...

  2. 2024年10月13日 · 黃芪泡水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湯,營養價值以及藥用價值比較高,很多人喜歡吃,那麼黃芪泡水喝的功效與作用禁忌? 哪些人不適合喝黃芪泡水? 益氣固表黃芪是一種補氣的中藥...

  3. 2022年1月30日 · 黃芪是中醫上經常會用到的一種補氣中藥,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黃芪藥性甘,微寒。歸脾、肺經。黃芪具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的功效。

  4. 2017年3月14日 · 黃芪簡介. 【性味】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法用量】9~30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黃芪的功效與用法. 抗衰老: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 增強免疫功能:用於因免疫力低下導致的虛汗病症.也可以用於補氣和增進脾臟功能和代謝能力低下. 改善心臟功能:黃芪對正常心臟有加強收縮的作用,對因中毒或疲勞而衰竭的心臟,強心作用更顯著,表現為可使心臟收縮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 補氣:比如說話沒勁,走路沒勁,臉色比較白等都是脾肺氣虛的表現。

  5. 黃芪 (學名: Astragalus membranaceus),又稱 北芪,亦作 黃耆,常用 中藥 之一。 主產於 中國大陸 的 內蒙古 、 山西 、 黑龍江 等地。 春秋兩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根頭,曬乾,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1][2] 藥用. [編輯] 主要是製成飲片,調劑於中藥方劑。 現代也用黃芪提取物製成工業製劑,口服或靜脈滴注。 性味歸經. [編輯] 藥性: 甘,微溫; 歸經: 足太陰脾經; 手太陰肺經. 主治. [編輯] 治療氣虛表衛不固所致自汗,氣虛外感諸症。 臨床上用黃芪、 防風 、 白朮 製成 玉屏風散,用於治療表虛自汗且易感風寒者。 原理:肺合皮毛主表。 虛則腠理不密,難攝津液。 黃芪入肺,補氣虛,表盛所以固攝鬼門,且能御邪之於外也。

  6. 川黃檗 (學名: Phellodendron chinense)也叫黃皮樹,分布於安徽、 福建 、 甘肅 、 廣東 、 廣西 、 貴州 、河南、 湖北 、 湖南 、 江蘇 、 陝西 、 四川 、 雲南 、 浙江。. 川黃檗原變種(學名:Phellodendron chinense var. chinense)分布於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

  7. 川黄檗 (學名: Phellodendron chinense)也叫黄皮树,分布于安徽、 福建 、 甘肃 、 广东 、 广西 、 贵州 、河南、 湖北 、 湖南 、 江苏 、 陕西 、 四川 、 云南 、 浙江。. 川黄檗原变种(學名:Phellodendron chinense var. chinense)分布于安徽、河南、湖北 ...

  8. traditional-worldmedicine.com › huangqi黃芪 - | 中醫道

    2020年6月15日 · 黃芪. 【黃芪】 本品首載於《神農本草經》。 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 產於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 春、秋兩季採挖。 【處方用名】黃芪、北芪、黃耆、炒黃芪、蜜炙黃芪。 【藥性】 甘,微溫。 歸脾、肺經。 黃芪功效. 補氣升陽. 固表止汗. 利水消腫. 生津養血. 行滯通痹. 托毒排膿. 斂瘡生肌. 黃芪主治的病. 治脾虛氣陷證. 治肺氣虛證,表虛自汗. 治氣虛水腫. 治血虛萎黃,消渴. 治半身不遂,痹痛麻木. 治瘡瘍難潰或潰久不斂. 【用法用量】煎服,10~ 30g。 補氣升陽宜炙用,其餘多生用。 中醫道. 【黃芪功用闡述】 本品甘溫,以補氣見長。 主入脾經,為補中益氣之要藥,又能升舉陽氣。 凡「中陽不振,脾土虛弱,清氣下陷者最宜」《本草正義》。

  9. 黃芪 是東西方草本藥典中效力級別極高的免疫滋補品之一,可制爲茶飲、酊劑、片劑、膠囊或湯方等多種形式服用。 黃芪也是護膚品中一種強大的可能具有延緩衰老效力的成分。 黃芪可能帶來許多益處,包括可能對過敏、便祕、普通著涼和上呼吸道感染起到幫助作用。 1. 免疫幫助. 根據傳統東方醫級,黃芪益衛固表,加強衛氣(生命能量),即皮膚下方的能量保護層。 在傳統東方醫級中,加強衛氣有助於保護我們減少普通著涼困擾。 爲了預防普通著涼,黃芪通常與其他營養和免疫加強型草本搭配使用,如 接骨木果、 紫錐菊、 靈芝、 舞茸和香菇等。 研究顯示,黃芪可能具有抵御病毒的特性,並可能有助於刺激免疫系統。 還可能具有強大的抵御病菌和緩解炎性反應的功效。 黃芪被建議用作皮膚傷口護理的局部療法。

  10. 2020年4月7日 · 【現代科學】 1.黃芩化學成分. 2.黃芩藥理作用. 【黃芩】 本品首載於《神農本草經》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 產於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 春、秋兩季採挖。 【處方用名】黃芩、炒黃芩、酒黃芩、黃芩炭。 【藥性】苦,寒。 入肺、膽、脾、大腸、小腸經。 黃芩功效. 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止血. 安胎. 黃芩主治的病. 治濕熱證 -見 發熱身痛,口不渴,或渴不多飲者. 治肺熱咳嗽. 治瘡癰腫毒. 治血熱出血. 治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熱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子芩偏瀉大腸火,清下焦濕熱;枯芩偏瀉肺火,清上焦熱。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傷胃,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 中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