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16日 · 胰臟神經分泌瘤又被稱為賈伯斯病,因為蘋果的創辦人賈伯斯就是因為這個腫瘤,以56歲的年紀英年早逝。 而日新月異的醫療技術,難道都無法挽回這位商業鉅子嗎? 奪走賈伯斯性命的胰臟神經分泌瘤. 胰臟神經分泌瘤屬於惡性腫瘤,好發在50歲的年紀, 發病原因為胰臟中胰島細胞發生病變和癌化所致 ,由於胰臟神經分泌瘤生長緩慢,因此早期很難被患者發現,僅 有少數人會出現體重減輕、腹瀉、皮膚疹、低血糖、低血鉀等症狀 ,會拖延病人就診及確診的時間,失去黃金治療時期。 像賈伯斯就是在43歲的時候因為腎臟有問題,治療後5年沒有檢查,在48歲的時候,泌尿科醫師進行電腦斷層追蹤掃描後,才突然發現腎臟有一顆胰臟神經分泌瘤,這是由於 腫瘤早期體積通常只有1~2cm,使得定位診斷較為困難 。

  2. 2018年1月17日 · 看似科幻電影的情節,或許就要發生! 位在美國賓州的生技公司Bioquark,正嘗試「逆轉」腦死實驗。 研究人員將於6星期內,每2星期向腦死受試者的腦部注射從患者身上取出的幹細胞,,以修復受損的脊髓和大腦,並每天用幫浦向受試者脊髓注入特殊的胜肽,配合鐳射治療,刺激受試者的脊髓,目標為啟動人體自我修復機制,神經細胞生長。 並用核磁共振監測受試者的神經活動,直到腦部恢復功能。 有專家學者提出質疑,若這項實驗成功讓腦死患者復活,是否代表人體的功能都會恢復? 而這些復活後的患者,大腦的思維和功能是否和「生前」一樣? Bioquark執行長帕斯多 (Ira Pastor)回應:『我們不是主張「消除」死亡,而是試圖從昏迷與死亡之間可逆的灰色地帶,這扇非常狹窄的窗,找到一線光明。

  3. 2019年5月31日 · 血液檢查. 通常會去做甲狀腺檢查的人,多半是有亢進或低下的困擾,所以第一步會先進行「功能檢查」,也就是抽血看血中的甲狀腺素、促甲狀腺分泌激素等激素的數值,來判斷甲狀腺機能是否正常。 甲狀腺素是甲狀腺主要分泌的激素,能促進細胞加速代謝、增加氧氣消耗,同時刺激組織生長、成熟和分化,所以在甲狀腺亢進中,因為甲狀腺素過多,會變瘦、容易喘、多汗而且常常感到飢餓。 而它是由「三碘甲狀腺胺酸(T3)」及「四碘甲狀腺胺酸(T4)」組成,不過主要做工的是 T3,T4則像是備用彈藥,如果T3不足、就會轉化為T3供身體使用。 促甲狀腺分泌激素(TSH)則是由腦下垂體分泌、負責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的激素,所以當血液中T3、T4數值偏高,但TSH數值偏低,表示有甲狀腺亢進,反之則是甲狀腺低下。

  4. 2019年8月14日 · 腦是人類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腦幹、大腦以及小腦分別掌管著生命、意識以及平衡等關鍵要素。 然而,腦部卻是許多癌症轉移的位置,即使是良性腫瘤,也可能因為壓迫到神經等原因,危機生命。 不過,腦部手術的危險性高,且腫瘤位置可能較深,因此如何精準找到病灶,並精確治療,是腦部治療的重要方向。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楊志新表示,三種最常見的腦瘤分別是腦轉移瘤、腦膜瘤以及聽神經瘤。 腦轉移瘤指的是有其他器官轉移的腫瘤,放射腫瘤科醫師呂紹綸補充,腦轉移瘤大約佔了腦瘤的一半,最常見的轉移是來自肺部,目前有許多新晉療法可以延長肺癌患者的壽命,而壽命越長,透過血液轉移至腦部的風險就越大。 由於是經由血液,轉移的腫瘤有小、深、多的特性,治療時容易有遺漏,且腫瘤位置深,就更加難治療。

  5. 2019年7月5日 · 醫生告訴你判斷準則. Posted on 2019 年 7 月 5 日 by 林以璿. 今年滿80歲邁入耄耋之年的王阿嬤(化名),因本身有慢性C型肝炎,故一直有定期前往醫院抽血、檢查追蹤的習慣。 在六年前的檢查中,赫然發現肝臟長了一顆2公分腫瘤,後兩年間因復發也陸續接受兩次電燒治療。 去年初回診,發現腹部有淋巴結異常腫大,經醫師評估後開始服用肝癌一線標靶藥物,今年回診檢查,竟發現腹部內的淋巴結腫瘤已全部消失。 肝癌重階段性治療 晚期又分一二線戰場. 收治王阿嬤的基隆長庚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嚴卓立副教授表示,依數據顯示服用一線標靶藥物後讓腫瘤消失或減小的機率只有1-8 %,但只要積極接受治療,一二線藥物接軌有望大大延長患者生命。

  6. 2018年5月3日 · 肝水泡顧名思義,就是長在肝臟裡的水泡,而肝囊腫是肝水泡的醫學名稱。 它長得像一顆水球,是一個內部充滿液體的囊狀體,大顆或小顆都有,水泡的數目和體積可能會隨年齡增加。 肝水泡發生的原因不明,目前大部分的學者認為,它是胚胎時期肝內發育膽管時,一些無法和膽管正常結合的分支,堵塞和增生形成的。 雖然肝囊腫和肝腫瘤只差一個字,但真的差別很大。 肝囊腫是很普遍的良性肝臟疾病,大多數的水泡直徑都小於10公分,常在腹部超音波中被檢測出來,據統計約有2%~3%的人有肝水泡。 它就好像皮膚上的黑痣一樣,通常是無害的,也和肝癌沒有關係,因此也不需治療,而吃藥也無法讓腫消失或變小,只要定期追蹤,肝水泡可以和人體相安無事一輩子! 極少部分的惡性肝水泡.

  7. 2019年2月28日 · 膽囊息肉的產生原因. 目前醫學界尚無法完全確認膽囊息肉的病因,但一般認為與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發炎、或是膽道阻塞造成膽囊內部壓力增高有關。 有臨床研究顯示, 有近7成的膽囊息肉患者合併有膽結石。 膽囊息肉有哪幾種? 癌變機率有多高? 膽囊息肉有可能是黏膜增生,腺瘤,膽固醇息肉,發炎性息肉或是惡性腫瘤。 有文獻報告指出,其中 膽固醇息肉發生率占6成 ,所謂的膽固醇息肉就是因為膽固醇結晶沈積附在膽囊內側,引起黏膜增生所致。 此外,膽囊腺瘤與膽囊癌則各占在7-8%左右, 至於其它情形有1/4的機率,例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混合性息肉等。 膽囊腺瘤必須格外注意. 上段文中所提到的「膽囊腺瘤」是一種特別值得關注的膽囊息肉,它雖被認為是非腫瘤性息肉的一種,是良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