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米妮老鼠🎀一身粉紅優雅裝束👒,穿梭喺七彩繽紛嘅花叢🌺當中,準備去街街;Good Mask 推出米妮老鼠款式口罩。 Good Mas口罩防護力強🔰又透氣🌬 嘅 GMKF99 Pro 中碼款式,讓你以淑女姿態繼續守護健康💝。

  2. 2020年4月29日 · Good Mask上周六已經開始預售,推出兩款口罩,包括聲稱病毒過濾效能達99%的醫療級別口罩,一盒30個售138元;以及聲稱細菌過濾效能達95%的一般民用口罩,一盒50個售168元。

  3. 背景. 疫情初期口罩短缺,許多本地口罩工廠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元朗一家藥房的80後老闆便與夥伴創立了本地口罩品牌「Good Mask」。 公司大部份口罩達到歐盟最高級級別 EN14683 TYPE II R標準,現時產量可達每日30萬個;除了在9間本地門市及網上有售外,口罩亦已在加拿大落地,公司並期望產品能賣向全球市場,成為知名的本港品牌,延續香港以品質及信譽著稱的輝煌時代。 解決方案.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3月1日 · 疫情為港人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更催生了「口罩廠」這個行業,香港本地口罩品牌Good Mask亦因而誕生。. 該公司行政總裁李秉峰本身經營藥房生意,憶述疫情初期著員工帶過百萬港元遠赴南韓,「逐間口罩廠拍門,開到貴一貴都唔肯賣」,終「的起 ...

    • 李秉峰:不忍市民排隊買劣貨
    • 改造光纖廠無塵間搶先開工
    • 創業初期困難重重
    • 本地製造比入口更化算
    • 面對同行競爭兩手迎戰
    • 疫情後口罩仍有需求
    • 擴展業務打造香港品牌
    • Made in Hong Kong衝出香港

    前年(2019年)疫情初期,李秉峰發現全港對口罩需求好大,特別是開藥房的他,深深感受到當中的緊張程度:「我藥房都有撲口罩,但價錢就越撲越貴。到(前年)12月左右,我們找同事飛韓國入KF95口罩,帶了現金過去,但去到口罩廠拍門,他們還是不賣給我們。當時供應的緊張程度,就算是有錢都未必買到。」 那一刻開始,李秉峰就開始萌生了「不如自己開一間廠」的念頭。既然買不到,藥房又沒有口罩賣給客人,不如自己口罩自己製造,實行自給自足。 另一方面,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看到市民連夜排隊,去買一些被炒到三百多四百元一盒的口罩,有些更可能是劣質產品,李秉峰覺得太不合理。所以「計過數」後,雖然覺得香港開廠成本有點高,但相信自家製口罩仍可以回本,是個商機,所以決定開一間本地口罩廠。

    李秉峰去年2月起構思,月尾裝修廠房,3月正式投產。整個過程速度飛快,他認為或多或少都有幸運成分。 或許有人以為,做開藥房對開口罩廠多少有點「門路」,但李秉峰卻苦笑說,一點幫助都沒有,所有事都要親力親為,自己摸索:「造口罩是一件從無變有的過程,但踏出這一步好漫長,找廠房找了很久,港九新界都去過。」 李秉峰說,在香港實在很難找到一些「吉」廠,所以即使當時跑了多個地方,都是一無所獲。就算找到了廠房,也未必可以在短時間內投入生產,重點是口罩廠需要無塵間,要將一個普通廠房改裝做無塵間,需要好長時間:「雖然無塵間只不過是買些板做個封隔,做個空間出來把塵擋住,裏面再做一些抽氣系統,形成一個正壓室,就會變成無塵間。但你買這些圍板,抽風各方面等設備,需要好長時間,由備料到裝修好,要三四個月,所以現成的無塵間很...

    回想開廠那段歲月,李秉峰仍覺感歎:「以做廠來計,造口罩真的算複雜。」除了對口罩的知識未夠,他還要面對很多變數。 比如最重要的口罩生產機器,當時不但口罩缺貨,連口罩機都缺,因此內地有廠商將一些原本造鞋或塑膠帽具的機器,改造成口罩機,一開始買回來的4部機器,只有1部運作暢順,其餘都「神神哋」,可能生產幾個小時又不行,要調校一兩小時,之後才可以再開工幾個小時。因為機器問題令出貨延期,搞到李秉峰很頭痛。 「原材料也十分困難。口罩原材料其實好簡單,本身我們找到的,原本都有做開,但因為當時需求太大,所以貨源炒到好貴。本來萬多兩萬元一噸,當時可以炒到十幾萬一噸,但我們都要買。口罩機也一樣,本身口罩機正常一部可能只是30萬左右,但當時可以炒到百多二百萬,所以要不停去找,才找齊機器和材料。」

    對於要「硬食炒價」,李秉峰當時沒有想那麼多,他認為口罩機是一種資產,初期投入只是一次過:「你買機,那怕一次買20部都好,只是一次性開支,而這些一次性開支會隨時間拉長而攤分,做得越耐成本就會變得越微不足道,所以當時沒有擔心這件事。」 李秉峰亦堅信原材料價格始終會回落,計過數後,他認為就算自己生產無論幾貴都好,仍便宜過在市面上撲現成口罩。他相信就算原材料再貴,生產出來的口罩一定比入口貨更有競爭力。

    經過一年多營運,Good Mask由當初4部機器,發展到現時有20條生產線。在稍為站穩陣腳的同時,大量競爭對手亦陸續出現。李秉峰承認有很大挑戰,因為基本上現時Made in Hong Kong的口罩,都和Good Mask一樣達到最高標準Level 3,無論是防護效能、透氣性方面都造得很好。 不過李秉峰認為他們的優勢是口碑,因為Good Mask是香港第一間生產Level 3口罩的廠商,認受性會比較高一點。 正所謂居安思危,為了保持競爭力,李秉峰認為有兩方面可以發展。首先,現時不少競爭對手的產品,在防護效能上都是最高等級,所以某程度上未來的策略是要「拼款式」。Good Mask現時已有100多款不同花紋及圖案的口罩,但未來仍要繼續推出一些新花款,更多授權圖案及卡通人物。另外亦要發展印字服務:...

    不過,疫情總有結束一日,從商業角度而言,開那麼多門市,到時會不會很難「收科」?李秉峰早已想過這個問題,但他認為就算疫情真的開始回落,口罩需求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他以03年沙士為例,當時5月尾就已經沒有確診個案,但市民還是戴口罩戴多了幾個月。 「我相信口罩需求不會變零,經過這一年,好多香港人都變成了口罩專家。例如以前在印尼入的口罩,經過這一年之後,個個都知道唔得,只有便宜兩個字。所以,我相信香港人未來對口罩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 李秉峰又強調,香港的醫護人員,或者高風險、高危人士,都要一直用口罩,就算需求怎麼低都好,仍有基本需要。

    李秉峰當日開廠時,對未來已經有明確目標,他希望可以打造一個真真正正的香港品牌,而且要涉及到不同範疇,未來一年他希望擴展更多業務,主要在飲食方面,比如咖啡店和高級食材店。他解釋這和疫情是有關連的,因為疫情底下,好多人都不願外出食飯,甚至晚餐都會選擇親自下廚。有見及此,他計劃購入一些優質食材回來,用較便宜的價錢賣出去,薄利多銷,希望讓香港人有機會食到一些好東西。 至於咖啡店,則因為他本身喜歡飲咖啡,所以想嘗試一下。他希望疫情緩和之後,香港人不用在家工作,早上上班時有一杯好咖啡喝。

    至於口罩銷售方面,李秉峰希望疫情完結之後,Good Mask可以供應給香港醫護使用,包括各大醫院及私人診所:「希望每位醫護人員都可以戴我們提供的口罩,因為他們真的每天都要用。」 李秉峰更大的夢想是要衝出香港,希望大家一提到Made In Hong Kong的口罩,都會想起Good Mask。他說在疫情期間,已做過不少外國訂單,包括加拿大、英國、澳洲等,而他亦取得了各地入口要求的證書,只不過因為香港疫情未完結,所以銷售重心仍放在香港。 「其實我們都有想過在外國開舖,直接銷售。暫時我們會考慮英國、加拿大、澳洲,其中澳洲的營業牌照都辦好了。這三個地方沒有口罩廠,沒有人做口罩,所以進佔這些市場最好。」

  6. 2020年5月8日 · Good Mask宗旨,是「以真正香港製造的Good Mask(優質口罩),守護香港人的健康,為香港人抗疫站在最前線」;其標誌是一隻藍色大象,取其穩陣之意。 李秉峰與兩位好友合資1,000萬元,生產港產口罩.. Good Mask從1月底開始構思,2月正式成立後便一直致力各方面的籌備工作,最後用上一個月時間來物色無塵間廠房,並於外國訂購生產口罩的機器以及原材料,然後是一連串的調配機器、進行檢測及申請認證等工作,務求能為香港人提供最優質、舒適,同時具備強度保護性的口罩。

  7. 2020年7月15日 · 2020-07-15. 面對新冠肺炎的疫情持續來襲,口罩成為生活的必需品,彷彿成為安全感的來源。 這半年來,香港人除了為生活勞碌外,「撲口罩」更成為了常態。 本港的口罩貨源大多依賴入口,惟來貨價亦隨着各地疫情的爆發而倍增,早前眼見着本港出現的「口罩荒」市民捱貴價口罩,有年輕人願意踏出第一步,在本地開設口罩廠,除了期望能紓緩本港口罩供應的壓力,更希望口罩廠成功,能使香港製造業再現曙光。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美婷. 在大埔工業村的某一工廈單位中,有着樸素簡潔的裝潢,內裏的口罩機器轟隆作響,正24小時不停運作生產,一批身穿保護衣的工人正匆匆忙忙地包裝口罩。 數月前,這裏並非如此忙碌,卻因一場疫情襲港,這裏便成了李秉峰的口罩廠選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