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百科博物馆计划,期待你的. 合作邮箱:ext_baike_museum@baidu.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10号 百度大厦邮编:100085. 贴吧. 百度百科博物馆计划,是百度百科与全国的知名博物馆合作,共同开发的互联网平台。. 通过音频讲解、实境模拟、立体展现等多种形式,让 ...

    • 概览
    • 历史沿革
    • 建筑布局
    • 展出内容
    • 馆藏文物
    • 学术研究
    • 作用价值
    • 机构设置

    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英文: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负有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文化客厅。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民国元年(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5]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建筑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涉及甲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钱币、佛造像、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墓志、玺印、书画、雕塑、漆木家具、砖瓦石刻、珐琅器、玻璃器、丝织品、工艺品、老照片、民族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

    2012年11月0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1]2020年10月3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8]2021年底,据《2020年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国家博物馆排名全球第二。

    民国元年(1912年)7月9日,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决定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以国子监为馆址。

    民国七年(1918年)7月,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迁址到故宫的端门与午门。

    民国九年(1920年)11月,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成立。

    民国十五年(1926年)10月,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

    1949年10月,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1950年3月,成立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设址在北海团城,不久迁入故宫西华门武英殿。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之际,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老馆)在天安门广场东侧落成,成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之一,与作为新中国最高政治殿堂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成为中国最高历史文化殿堂,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建筑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新馆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20]建筑由两轴两区构成。两轴为:由西门到东门的东西轴线和由南到北的南北轴线。两区为:由中轴内中央大厅分隔的南北两个展区。西门面向天安门广场,与人民大会堂相对;北门面向长安街。南北艺术长廊长260米,高28米;顶部有368个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藻井,楼顶有近2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地。

    综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包括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系列。其中,“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为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专题展览主要以馆藏文物为基础,包括中国古代青铜器、佛造像、玉器、瓷器、国礼、现代经典美术作品、非洲木雕等十余个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包括自主策划展览和引进交流展览两大类,覆盖历史文化、精品文物、考古发现、美术作品、地域文化和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年均办展40余个。2018年国家博物馆观众人数达861余万人,创造观众参观历史新高,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特别是“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期间,国家博物馆接待观众达423余万人次。

    基本陈列

    •综述 《古代中国陈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级文物521件。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各部分介绍与重要展品如下: •远古时期 该展厅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旧石器时代人类的文物与复制品。打制石器、猎物残骸、用火痕迹、骨针、兽牙贝壳装饰品反映当时的生产生活内容与审美情趣。从八千年前的稻谷到六千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模型则表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发展,农耕技术的提高催生了手工业、文字、文化艺术和宗教,社会开始发生分化。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20.1厘米。这种在陶器烧成之后再在其表面进行绘画的技艺,在中国原始彩陶中极为罕见,这也使得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夏商西周 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王权政治得以强化并完善。青铜铸造达到较高水平,铸就了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铭文与甲骨文表明汉字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西周统治者推行礼制,重在彰显、维护等级秩序。 青铜爵:二里头文化(夏代)。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之一,为商周青铜铸造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青铜镜:齐家文化,是时代较早的青铜镜之一,奠定了中国古代青铜镜的基本形制。 乳钉纹青铜方鼎:商代前期青铜器,证明其出土地郑州曾是商代都城。 妇好三联甗、妇好鸮尊、商妇好青铜偶方彝、商后母辛青铜觥,皆出自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 龙虎纹青铜尊:商代。纹饰繁缛华美,集线雕、浮雕技法于一身,反映了商文化对淮夷部落的影响。 四羊方尊:商代。应是三苗部落受商文化影响的产物,羊首造型独特,分铸技艺复杂。 •春秋战国 西周以来的礼制分崩离析,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学术思想百花齐放,民族间相互融合,华夏民族主体形成,整个社会在征战兼并中逐步走向统一。 王子午鼎:春秋楚国。器身上的龙形怪兽饰物是中国最早的失蜡法实例之一,在长篇铭文中使用鸟篆体也十分罕见,因此被誉为楚式鼎之冠。 吴王夫差鉴:春秋吴国,器主为一代名主吴王夫差,因在山西出土,是研究吴晋关系的重要资料。 朱绘陶兽耳方壶:春秋燕国,造型与纹饰均仿青铜器,以陶土为材质极为少见。 •秦汉时期 中国进入大一统时代。琅琊刻石、阳陵铜虎符、秦兵马俑等文物表明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汉兵马俑、绿釉陶楼、五铢钱纹铜鼓、扶风纸等则展示了西汉的强盛、东汉豪强势力的扩张、各民族联系的加强、中外交流的空前发展以及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 琅琊刻石:秦代。秦始皇曾东巡留下刻石七处,仅存两处,琅琊刻石为其一,是秦皇统一功绩的珍贵例证,石上小篆文相传为李斯所书。 杨家湾彩绘陶兵马俑:西汉。陶俑描绘精、数量多、配套全、品种繁新、步武严整,为汉代出土文物所罕见。 •三国两晋 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陶文武官俑、陶牛车、陶骆驼表现了民族融合的进程。青瓷与黑瓷反映了中国瓷器的新成就。社会的变革、中外文化的交融则通过《职贡图》卷、邓县画像砖等文物体现出来。 陶院落:三国吴。如实表现了厅堂、正房、厢房、前后门、门楼、角屋等建筑,有可能是孙吴宗室特有的随葬品。 陶耳杯:三国魏。出土于曹植墓,墓内随葬品多为陶器,反映了这位历史名人的凄凉晚景。 青瓷羊形烛台:三国吴。瓷羊形体雍容,釉色匀净,色泽淡雅,是早期瓷塑精品。 •隋唐五代 中国历史进入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无论是隋唐前期的鼎盛局面,还是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转折,其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均为前代所无法比拟。当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内地和周边民族关系更加密切,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国许多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三彩骆驼载乐俑:唐代。生动塑造了一头骆驼与五名男子形象,巧妙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釉色鲜明润泽,代表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钱鏐铁券:唐代。“丹书铁券”的珍贵实物,作用相当于“免死金牌”,是中国最早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件御赐铁券。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五代。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形式罕见。原物有一对武士,各肩负一青龙和凤鸟,早年被盗出国,后追回凤鸟件,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得知后将所藏青龙件捐赠国博。 •辽宋夏金元 中国从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走向统一。宋元名窑瓷器反映了手工业的重大发展,纸钞的应用表明商品经济愈加活跃。城市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联系不断加强。 鎏金鹿纹银鸡冠壶:辽代。带有明显唐代金银器特征,又保留契丹民族的造型特色,是存世仅见的银质鸡冠壶。 《中兴四将图》卷(复制品):南宋。传为刘松年作,所绘人物比例准确,姿态自然,是南宋肖像画中的杰作。 绿釉鸱吻:西夏。古建筑正脊两段的构件,釉面光亮,造型威猛,是西夏皇陵出土的最大最完整的建筑构件。 •明清时期

    专题陈列

    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不仅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也掀开了世界历史新篇章。“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精心制作奉献的一份重要礼物。这次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精心挑选了部分优秀油画、国画和雕塑作品,全景式地向观众展示中国革命从星火燎原到开国大典的艰难曲折和苦难辉煌。 科技的力量 自古以来,科学和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中华民族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世界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也经历过落后于时代的屈辱挫折,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过程中艰难地走向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本展览提纲挈领地勾勒出从古到今中国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 新中国首座大型低速回流风洞 风洞是进行空气动力实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也是大气层内飞行器研究最可靠的实验手段。1958年建成的北京大学直径2.25米低速回流风洞,是中国首座可以同时为航空工业工程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实验风洞,为中国低速空气动力学实验和航空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中国航空史上使用时间最久、效率最高、对飞行器低速空气动力特性的设计贡献最大的风洞之一。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 服饰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必要用品,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数千年来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不仅折射出古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也勾勒出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生活画卷。“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以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按历史时期分为六个部分,系统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 中国古代钱币展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浸润下逐渐演进出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脉络清晰、内涵博大、个性鲜明的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是反映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灿烂辉煌的重要代表性物证。本展览从二十余万枚馆藏钱币中精选出一千八百余件珍品,辅以其他类别文物二百余件,分两个部分进行展示。力求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中国古代钱币的历史演进。 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 铜镜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日用器具,传世和出土数量极多,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分布广泛的收藏门类。“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览完整地串联起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脉络,系统展示铜镜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书画——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 中国国家博物馆庋藏古代卷轴书画近万件,形制齐备,品类丰富,既有珍如拱璧的宋元法书名画,也有体系完整的明清书画名家作品;既能够呈现中国古代艺术衍进的内在关联,也可以反映出历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多样图景。展览以“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为主题,精心遴选馆藏五十余件创作于十五至十九世纪的山水画作精品,通过“实景·佳致”、“溪山·怡情”两个部分,突出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实”与“虚”两方面——画家的山川游历、行旅感怀与笔墨风格样式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古代佛造像 “中国古代佛造像”展通过236件藏品,完整勾勒出中国古代佛造像的发展历程,系统呈现了不同地域佛造像的精彩造型和丰富内涵,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开放包容和博大精深。展览以专题方式展示,从“传播之路——石窟寺撷珍”“神采华韵——汉传佛造像”“交相辉映——藏传佛造像”三个不同角度阐述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形成、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瓷器 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瓷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辨识度的标志之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大创造,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史上的伟大发明。早在夏商时期,中国已能烧造原始瓷器。东汉晚期,普遍意义上的成熟瓷器被烧制成功。从唐代的“南青北白”到宋代的名窑林立,再到元明清的精巧绚烂和异彩纷呈。

    综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近143万件,时间跨度从远古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古籍善本、艺术品等多个门类。其中,古代文物83.5万件(套),近现代文物35万件(套),图书古籍善本24.2万余件(册),共有一级文物近6000件(套)。涉及甲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钱币、佛造像、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墓志、玺印、书画、雕塑、漆木家具、砖瓦石刻、珐琅器、玻璃器、丝织品、工艺品、老照片、民族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等,具有独特鲜明特点,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从红山文化雕琢精美的“中华第一龙”,殷商晚期形制雄伟的“后母戊”鼎,铸有武王征商铭文的“利”簋,到诙谐传神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体现盛唐气象的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再到宋元明清精彩纷呈的瓷器书画、古籍善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绵延不断、薪火相传;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的上下求索,《新青年》发出的时代呼唤,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大事变,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拯救民族危亡的连天烽火,《开国大典》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万丈豪情,再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2024年1月12日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麒麟操作系统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第一款国产操作系统。

    学术刊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1979年创刊,刊名先后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中国历史文物》,2011年与《近代中国与文物》合刊后改现名。 自创办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因内容及编校、印刷的较高质量,在专业研究人员和社会读者中广受好评,具备良好的学术声誉和行业影响力,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MI)扩展期刊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为月刊,每年出版12期,每期发行量约3000册。每年刊载文章约150篇,主要栏目包括:考古研究、青铜器研究、佛造像研究、钱币研究、陶瓷器研究、玉石器研究、舆服研究、书画研究、舆图研究、墓志碑帖研究、文献典藏研究、近现代文物研究、近现代人物研究、馆藏文物研究、文物保护研究等。此外,结合重大历史节点、学术前沿热点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重要展览,多次策划组织专题研究。 •《博物馆管理》

    学术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 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要职责:组织学术研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论证、科研课题的立项和验收评审、科研成果奖励的评审、学术成果水平的评估,为学术研究和发展相关的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学术研究中心,主要负责学术委员会活动组织和日常工作管理。 金属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2015年11月20日,金属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挂牌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举行,国家文物局时任局长刘玉珠、中国国家博物馆时任馆长吕章申共同为基地揭牌。通过公开招聘,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主任潘路为首任基地主任。学术委员会由21人组成,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成军担任首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博讲堂

    •《国博讲堂》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它以“历史与艺术并重”为举办宗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学术问题发表精彩演讲。截止至2013年末,《国博讲堂》已经举办讲座40余场,内容涵盖历史、艺术、文物考古等多个领域。

    目标方向

    中国国家博物馆发挥行业头雁作用,建设与世界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称、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称的世界级大型馆,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收藏中心、研究中心、展示中心、传播中心和交流中心。

    功能职责

    中国国家博物馆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珍藏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荟萃世界文明成果,构建与国家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中华文化物化话语表达体系,引导人民群众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发挥国家文化客厅作用。

    现任领导

    王春法:馆长、党委副书记。

    开放时间

    每天9:00~17:30(16:30停止入馆,17:00观众退场),周一例行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价格

    免费,部分展览单独收费。

  2. 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对民众开放的博物馆,所有“好学求知的人”都可免费进入。此后,馆藏品日益丰富,政府对此也进行多次扩建,到19世纪早期,博物馆已拥有许多知名度很高的藏品,包括 罗塞塔石碑、汤利的古典雕塑收藏品和 帕特侬神庙 雕塑等。

  3. 湖北省博物馆坐落于武汉东湖之滨,成立于1953年,是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馆舍建筑总面积11.4万平方米,展览面积3.6万平方米,展出文物2.5万件以上。湖北省博物馆现有藏品24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套),尤以商周青铜器、战国 ...

  4. 上海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陈列面积共计12000平方米,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和展览大厅;二楼为中国古代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和展览厅;三楼为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玺印馆;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 ...

  5. 三星堆博物馆(Sanxingdui Museum)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开放,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广汉城西鸭子河畔,南距成都40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中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三星堆博物馆有两个 ...

  6. 博物馆类型是博物馆分类理论。随着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划分博物馆类型的主要依据,是博物馆藏品、展出、教育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其次,是它的经费来源和服务对象。 外国博物馆,主要是西方博物馆,一般划分为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特殊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