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台北打卡熱點 相關

    廣告
  2. Book with Confidence on OneTravel®. Save up to $15 on our Booking Fees. Cheap Flights to Taipei. Book Confidently with Our Low Fares.

搜尋結果

  1. 但每次到了台北,下了飞机还在等行李的时候,我会联系上她们。 平时都不知道彼此的动态,到了书店见面时的亲近,这样的舒适感,我很珍惜。 以上三家书店就是我每次到台中必去的书店,以下三家书店,未必每次都去,但每去一次,都还挺舒适的。

    • 概览
    • 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人口
    • 经济
    • 社会
    • 交通
    • 文化
    • 旅游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省会

    台北,通称“北市”,中国台湾省省会,地处台湾岛北部的台北盆地,被新北市环绕,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东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栅以南丘陵区,北包大屯山东南麓。台北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工业、商业与传播中心。全市下辖12个区,总面积271.8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2月,台北人口为250.4597万人, [22]人口密度居台湾省第一位。2017年台北地区生产总值5412.65亿元人民币,位列中国第36位, [1]人均GDP为19.682万元人民币,位列台湾省第一位 [1]。

    台北设市历史可追溯至清末(1876年)台北府成立;日据时期,台北于1920年设立“市役所”主管市政,被视为正式建市之始。 [21]台北都会区面积为2457.1253平方公里,人口约704万,包括由同台北市外的基隆市、新北市的芦洲区、三重区、新庄区、板桥区、中和区、永和区、新店区、汐止区、树林区、土城区、五股区、泰山区、淡水区由上述2个城市都区与台北市共同组成的大型都会区,而这片区域又泛称大台北地区或双北。

    台北历史悠久,历史遗迹众多,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有人类居住,1875年(清朝光绪元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在此建立台北府,意为台湾之北从此有“台北”之名,统管台湾军民政务,从此逐渐成为台湾省的政治中心。台北被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之一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2]。以台北为中心与周边市镇所联结而成台北都会区,是台湾人口最多的都会区。其作为台北都会区的发展核心,台湾省规模最大的公司、企业、银行、商店均总部设在这里 [3]。

    依据辖内的芝山岩遗址所得到的最新考古研究,台北市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有人类居住。也就是,当史前时代,台北仍为一个大湖泊时;仅有诸如圆山,芝山岩等高地浮现当时,就有其人类活动。他们食后所弃乌蚬壳、蚝壳、钟螺壳及川蜷螺等半碱水性和海栖性贝壳类成为贝冢,除此,亦有陶器、石器、骨器等遗迹。

    根据记载,台北最早为原住民中凯达格兰人(属于平埔族)的生活地,明代初期开始有汉人来到此地。从17世纪初西班牙人占领台湾北海岸开始,历经荷治时期与郑氏王朝,到清代初期以前,此地均荒芜而未有大规模开拓,被统治者视为化外之地。1709年,泉州人陈天章、陈逢春、赖和永、陈宪伯、戴天枢合股立陈赖章垦号,向台湾府诸罗县申请开垦大佳腊地方,成为台北盆地开垦活动的开端。“大佳腊”之后多写作“大加蚋堡”,源自平埔族语“tagal”。

    19世纪中叶,淡水河流域的物产贸易(特别是茶叶)买买茶兴起,先是艋舺(今万华)成为重要贸易据点,然后是大稻埕后来居上,台湾经济重心逐渐北移,此后官方决定在艋舺与大稻埕间的田野地,兴建台北府城作为行政中心。

    公元1875年(清光绪元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在此建立了台北府,统管台湾行政,从此就有“台北”之名。1884年,台北府城城墙及5个城门正式落成。1885年台湾建省,省会位于桥孜图,但是实际上是在台北。刘铭传担任台湾省首任巡抚,开始建设大稻埕至基隆与新竹的铁路,加强邮电、道路等基础建设,并将台湾巡抚衙门及布政使司衙门设置于城内(现址为中山堂),台北市的雏形至此已初步建立。1894年,继任巡抚邵友濂正式将省会由桥孜图(今台中市)移至台北,从此逐渐成为台湾的政治中心。

    1895年,台湾因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

    1900年起,日本人逐步拆除台北府城城墙及西门,以原台北城范围内的区域(日本人称为“城内”)作为官方厅舍集中地以及来台日人的商业活动地带。并利用拆除后的城墙原址辟筑4条3线道路,兴建自来水及下水道系统,并分阶段进行“市街改正”计划,街道的建筑风貌略为西化;另外也新设公园绿地及新建其他公共建筑,台北市逐渐具有现代都市的形态。日本殖民统治初期,仍以原有的两座衙门作为台湾总督府,成为日本统治台湾的政治中心,直到1919年台湾总督府新厅舍落成为止。

    区划沿革

    1920年的行政区域改革,以艋舺、大稻埕、城内三市街为基础,设立台北市,隶属于台北州。 1938年进一步将松山并入台北市。即: 合并龙山区、双园区及古亭区西侧为万华区。合并城中区、古亭区为中正区。合并景美区、木栅区为文山区。将建成区、延平区并入大同区。将松山区南半分割,另行设置信义区。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于10月25日接收台湾,恢复台湾省建制,省会设于台北市。11月1日,台北市改制为“省辖市”,仍因袭日据时期制度,全市设有六十一区。 1946年2月8日,市政府将原有六十一市辖区重新整并为十市辖区,即松山区、大安区、古亭区、双园区、龙山区、城中区、建成区、延平区、大同区及中山区。区下设里、邻,全市共有340里、4158邻。 1967年7月1日升格为地级市,次年并将郊区分属台北县与阳明山管理局的六个乡镇(景美、木栅、南港、内湖、士林、北投)划归本市管辖。 1990年,台北市行政区重划,将原来16市辖区调整为12市辖区:中正区、万华区、大同区、中山区、松山区、大安区、信义区、内湖区、南港区、士林区、北投区、文山区。合并龙山区、双园区及古亭区西侧为万华区,合并城中区、古亭区为中正区,合并景美区、木栅区为文山区,将建成区、延平区并入大同区,将松山区南半分割为新设置的信义区。 自2000年起,在各区之下增设次分区,作为辅助的行政区划。各区依据实际发展情形,配合各里特色,划定4~7个次分区,将具有邻近特性,文化、历史特质类似的数个里集结起来,以求有效利用邻里资源,并凝聚居民向心力,相互合作以共同推展市政建设。至2010年11月止,台北市共有68个次分区。 台北市与台湾省一样,都是中国神圣领土。

    辖区概况

    台北市共辖12个市辖区,分别是松山区、信义区、大安区、中山区、中正区、大同区、万华区、文山区、南港区、内湖区、士林区、北投区。台北市政府驻信义区市府路1号。

    位置境域

    台北市位于台湾岛北端,台湾岛北部的台北盆地,四周均与新北市接壤,被新北市环绕,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东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栅以南丘陵区,北包大屯山东南麓。东西宽处20.5公里,南北长约28公里。经度东经121.6度,纬度北纬24.9度。

    地貌

    台北市中心区域位于台北盆地底部,大屯火山群(休眠火山)位于市区北边与台北县接壤处,整个山系于市区内大致向南延伸并趋缓,直抵圆山、大直与内湖等地,是台北市境内最大的山系。最高的七星山为1120米,次高的大屯山为1092米,山系中心地带与北投侧的外缘地带有不少火山地形。市区东边的内湖、南港与南边的木栅多为丘陵地形。标高约300多米的南港山系(拇指山系)则横亘于信义、南港两区之间。

    水文

    台北市境内的河流属于淡水河流域。淡水河主河道以及自淡水河分出的新店溪流经台北市大同区(大龙峒、大稻埕)、万华、公馆、景美等地的市区边界(淡水河主河道往西南续接大汉溪)。 基隆河于关渡一带自淡水河分出,流经社子、士林、大直、内湖、松山、南港后出台北市境续流经新北市汐止、基隆市暖暖等地。过去因河道极为弯曲,每遇大雨常有水患,因此士林段、内湖段和一小段南港段的河道皆进行过截弯取直工程。景美溪于景美一带自新店溪分出,流经景美、木栅至台北县深坑。双溪于士林、北投交界一带自基隆河分出,磺溪再由双溪分出,双溪流经芝山岩、外双溪等地,磺溪则流经石牌、天母等地,上溯大屯山系的纱帽山、大屯山。

    截至2022年2月,台北市人口250万4597人。

    总人口30万以上:大安区

    总人口25至30万:士林区、内湖区、文山区、北投区

    总人口20至25万:中山区、信义区、松山区

    总人口15至20万:万华区、中正区

    高度成长:中正、内湖

    2011年台北市GDP817.4亿美元,2012年GDP达到831.7亿美元,人均GDP3.1万美元。人均GDP长期为全台湾之冠。 [7]2017年台北市GDP总量折合人民币5412.65亿元。

    2012年完成地区内生产总值5108.7亿元(人民币),位居台湾各市县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079.97美元,位居台湾各市县第一位。2017年台北常住人口275万人,按常住人口算,人均GDP为19.682万元,在台湾排名第一,在全中国的话,仅排在深圳(20.45万元)后面,排名第二。不过,由于台湾经济增速放缓,人均GDP从2016年开始就负增长,在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中垫底。

    台北市在台湾经济体系中,扮演金融、媒体、电信营运中心的关键性的角色。产业方面,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随着高所得而来的高消费能力及产业结构变迁,统称为服务业的第三级产业占台北市整体产业比重近达九成。当中包含批发、零售、贸易、餐饮、金融服务、运输仓储、通信、工商服务等。服务业的盛行,让台北市成为一座生活必需品相当容易取得的城市。某大型超商总经理曾说:“台北市有一个世界级的特色,就是便利商店密度世界第一名。”

    产业分布于台湾其他都市(如新竹、高雄等地)的中、大型企业,大部分都将总公司设于台北市,形成了台湾最大的工业生产区和商业区。

    科技

    台北市科技接受度相当高,以资讯高速公路为目标的台北,有线上网率、无线上网率等指标,都在世界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2022年,台北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列亚太地区第15名。 [23]对新事物的尝试和一窝蜂的特性并不限于科技方面,历年来出现的像是葡式蛋塔(1999年)、HELLO KITTY娃娃(2002年)、乐透(2003年)、动画角色磁铁(2005年)、甜甜圈(2005年)等“郁金香式”热潮即为一例。

    科研

    台北市是中国台湾地区学术研究中心,台湾“中央研究院”即坐落于南港区。另外专门典藏图书与汉学研究中心的台湾图书馆、台“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图书馆、台北市立图书馆与各大专院校图书馆:诸如台湾大学总图书馆、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均有丰富馆藏等。其中,国家图书馆所特藏的善本古籍中,多件均为古代流传至今的孤本,世上绝无仅有;如尚书表注、东都事略、宋太宗皇帝实录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珍贵古籍。

    通信

    中国台湾地区绝大多数主流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总部或营运中心均设驻于台北市,旺盛的大众传播媒体及产业环境促使台北市成为台湾媒体产业的中枢,但也常因过度地倚倾台北播报新闻,而使得报道角度多半重于北部或浓厚的地域性。 免费无线网络“TaiPei Free”从2011年起在台北市正式启用。TaiPei Free可以在捷运站、市立图书馆、“政府”办公部门、主要道路上以及部分公车(多为油电混合公车)上收到讯号。

    公路

    快速道路 大台北地区快速道路众多,大部分路线坐落于台北市境内,新北市部分路线已经纳入省道系统之中。 台北市区的快速道路包括新生高架道路、建国高架道路、环河南北快速道路、水源快速道路、东西向快速道路(市民大道)、天母快速道路(堤顶大道平面段)、环东大道(高架)、洲美快速道路与信义快速道路。新北市部分则有新北环河快速道路、西滨快速公路(台61线)、东西向快速公路万里瑞滨线(台62线)、八里新店线(台64线)及新北市特二号道路(台65线)等。 计划路线方面,共有芝投公路(连接洲美快速公路及跨越关渡平原到三芝,全长19.8公里,由交通部公路总局主办,工期预计4年)、淡水河北侧沿河平面道路(淡水台2线外环道路)等。 国道 大台北地区共有五条国道经过,其中为高速公路的有:国道1号(中山高速公路)及其高架侧线(汐止五股高架桥/五股杨梅高架桥)、国道3号、国道5号(北宜高速公路/蒋渭水高速公路)与国道2号(桃园内环线/机场支线);为快速公路的有国道3甲(台北联络线)。 省道 台北市有部分道路已经纳入为省道系统之一部分,分述如下: 台1线:起点(行政院前,中山忠孝路口)—忠孝西路一段(与台3线共线)-北门桥-忠孝桥—三重 台1甲线:起点(行政院前)—中山北路一段-民权西路-台北桥—三重 台2线 台2甲线:金山—阳金公路(马槽)-竹子湖路-阳明路-格致路-仰德大道-福林路-中山北路五~二段(中山民权路口) 台2乙线:起点(台北大桥头)—重庆北路三~四段-中正路(百龄桥)-承德路五~七段-大度路—淡水 台3线:起点(行政院前)—忠孝西路一段-中华路一~二段-和平西路二~三段-华江桥—板桥 台5线:起点(行政院前)—忠孝东路一~七段-研究院路一段-南港路一段—汐止 台9线:起点(行政院前)—中山南路-罗斯福路一~六段-新景美桥—新店

    铁路

    台北是台湾铁路的发祥地,早在清代即有铁路自大稻埕分别通往基隆及新竹。日据时期除了将清代兴建的铁路改变路线,行经万华以外,还兴建由原台北后站分歧的台湾铁路管理局淡水线、由旧板桥车站分歧出的中和线以及由万华车站分歧的新店线铁路。淡水线已经于1988年停驶,并于1990年代初全面改建为台北捷运淡水线;中和线原是运煤的货运线,因为沿线居民反对以及煤矿逐渐用罄而停驶。新店线则由于巨额亏损,加上配合道路拓宽而于1965年废止。新店线之轨道已经改成汀州路及部分的罗斯福路。台湾铁路管理局西部干线(纵贯线)于大台北地区设有基隆、七堵、南港、松山、台北、万华、板桥、树林等多座车站,其中台北车站为大众运输转乘枢纽;台北市段铁路皆已经地下化或高架化。台湾高铁起点位于台北,已于2007年3月2日正式通车,台北到高雄最快只需一个半小时,纵贯线经过台北市,市中心的台北车站、东区的南港站以及西区的板桥站是三大驿站,各级列车均停靠,班次密集,相当方便。这三站都与台铁纵贯线及台北捷运共站。

    航空

    从高雄小港、台中、嘉义、台南、屏东、花莲、台东、马公、金门、马祖等地的机场,均有班机直飞台北松山机场。自从东京羽田国际机场直航班机与两岸直航包机于2008年开通后,松山机场扩大营业范围为国际机场,计划转型为商务机场。松山机场坐落于台北市松山区,为一座中型机场,由台湾“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台北国际航空站、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空军松山基地共用。本来是台湾地区唯一的国际机场,但自1979年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时称中正国际机场)启用后,松山机场曾经限用于国内航线;尔后为提供商务的便利,再开放予两岸和日韩客机,或国内外政要专机起降。若是桃园机场无法降落时,除了转往小港机场降落外,有时国际线班机也会改由松山机场降落。松山机场亦是两岸包机航点之一。

    宗教

    台湾地处传统的儒家文化圈,台北市宗教情概与台湾宗教大致上相同,基本上以传统宗教与西方宗教等为主,以佛教与道教为例,台北佛教庙宇登记有案者为107间,道教为154间。台北市寺庙中所祭祀的神祇大多是随着闽、粤移民由祖居地移銮请迎至。 [8]由于具有移民社会的属性,以及台湾最大都市的地位,宗教上呈现蓬勃而多元的发展。虽以佛教与道教为主,但也有全台湾最多的基督教人口与穆斯林。寺庙中所祭祀的神祇大多是随闽、粤移民由故乡迎来的神佛,20世纪50年代之后,许多台湾中南部居民移居至台北,亦将其神灵请至台北设分灵,所以祭祀以妈祖、王爷、菩萨居多。台北地区的佛道教寺庙数量之多,冠于北台湾,其教派之广,几乎涵盖各神佛,堪称台湾宗教的总汇。 [8]早期世居台北的凯达格兰族崇尚万物有灵的泛灵信仰。16世纪西班牙会士曾传入天主教,历经荷西战役后,被迫中断。随着17世纪汉移民带来了属于中原文化圈的香火,逐渐改变台北原生宗教风貌。在清领时期,台湾社会普遍“重儒道轻释佛”,民众崇尚道教与儒教三纲五常观念,佛教较不振。当时较富盛名的代表祭典属“台北迎城隍”。清领后期西方传教士马偕博士为台北带来了西方的基督信仰的长老教会。 [8]日据时期始,统治当局推动内地同化运动,迫民众信奉政教合一的日本神道教,总督府于剑潭山兴建当时全台湾最大官方信仰中心台湾神宫。虽汉民传承信仰此时遭压抑,但各地移民与地域信仰带入台北,渐促使台北宗教融汇;此时尚传入日本佛教净土宗、临济宗等,大量僧侣传教布道,在市内兴建起日本风格的大型佛寺。 [8]随着国民政府移鼎,大量新移民迁入台北,同时传入诸多新宗派。1950年代之后,大规模台湾中部、南部居民移入台北,亦将其祖居地守护神分灵入城;此时期除了本地乡土神以外,以祭祀妈祖、王爷、佛祖、菩萨等居多。大台北地区佛道教寺庙数量之多,冠于北台湾,教派之广,几涵盖各神佛,堪称台湾宗教总汇。不仅佛道儒,台北市有台湾唯一天主教总教区天主教台北总教区、最多基督新教与伊斯兰穆斯林信仰人口;多元蓬勃的宗教文化,是市民们丰富的精神食粮。

    音乐

    台北是亚洲的流行音乐重镇,也是华语流行音乐、文化创意、娱乐产业的枢纽中心。民主社会的多元开放风气促使台北文化活动活络的一大优势。艺术、娱乐等文化创意活动密集频繁、艺文表演场与展览场地亦居全国之冠。除了流行音乐有国际团体、演艺人密集访台演出,每晚也都有不同的本土舞台表演团体,同时在台北市各场地个别巡回公演。表现风格多元化,有醒世、创作实验、冷僻、同乐、音乐、歌仔戏等剧别;主题不限政治、宗教、文化、社会,面向跨越地域之分。未来从士林台北艺术中心、台北城市博物馆、台北之门、华山艺文特区、松山烟厂文化园区与南港北部流行音乐中心等地标建筑,将连结成一条L型城市文化创意轴线。

    地域文化

    台湾各族裔的母体文化与全球文化在台北市荟萃,不论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或是浓厚闽南、旧都城风情的艋舺龙山寺与剥皮寮、台北客家义民祭、完整儒教祭祀规仪的释奠典礼与融合中国各地风土民情的眷村文化、国粹与新住民文化等。清领时代、日本殖民时代与战后时代等,大时代的浪潮也为台北市留下大量丰富的近代史物质遗产。

    景点

    台北市是台湾北部的游览中心,除阳明山、北投风景区外,还有岛内最大、建成最早占地8.9万平方米的台北公园和规模最大的木栅动物园。此外,由私人经营的荣星花园规模也相当可观。剑潭、北安、福寿、双溪等公园,也都是游览的好地方。台北市名胜古迹颇多,其中台北城门、龙山寺、保安宫、孔庙、指南宫、圆山文化遗址等处,均为风景优美,适宜游览的好地方。循着淡水河、基隆河迤逦蜿蜒,北边囊括大屯山系、七星山系而形成的阳明山公园,不但是自然保育的生态教室,更是大台北的后花园,四季各有不同风情韵致;坐落在台北市中心的二二八和平公园、植物园、大安森林公园,则堪为典型的城市绿洲,加上周遭人文、艺术活动频繁,是都市人纾解身心的好去处。南区的木栅山区,登山健行之外,还可享受茶香四溢的品茗闲情。台北市也拥有为数可观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庙宇、古迹等。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是岛内外首屈一指的艺术宝库,对街而立的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展现原住民文化样貌;圆山周边的台北市立美术馆、儿童育乐中心、大龙峒保安宫、台北孔庙、行天宫,刻划着浓厚的人文活动轨迹。大稻埕和艋甲是汇聚台北移民血汗的历史街区,其中迪化街、霞海城隍庙、龙山寺、华西街,是想要了解老台北不可不到之处。寸土寸金的台北都会,西门町、东区、天母、士林、公馆等商圈林立,家具街、书店街、电脑街、婚纱街、花市、玉市等各种专卖街、市集,也是大都会细致分工下的产物。而街头巷尾一家家咖啡厅、泡沫红茶店、KTV、卡拉OK、PUB,华灯初上后,闪烁的霓虹妆点出不夜城的景象,让台北的夜晚展现另种风情。 [3]台北市治辖幅员虽与台湾其他县市比起来不算宽广,却拥有许多人文景观,也存在着有别于其他国际城市的特殊风情。

  2. 台北小巨蛋体育馆(Taipei Arena),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南京东路和敦化北路的交接口,是提升台北市健康形象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地标。总工程建设耗资47.67亿元新台币,包括建造地下2层和地上5层,主要供各类体育运动及演唱会等活动使用,使用面积可达9万平方米。

  3. 台北松山机场(Taipei Songshan Airport,IATA:TSA,ICAO:RCSS),又称台北国际机场(Taipei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末端,南距台北市中心3千米,西南距新北市中心10.5千米,为4E级军民合用国际机场。1936年4月,台北机场由日本殖民者建成通航;1945年8月,台北机场由国民 ...

  4. 自由广场,原名中正广场,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中心地区,广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是台湾地区的公共活动广场,大型活动广场、艺文表演中心,也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胜地。自由广场四周为杭州南路、中山南路、爱国东路和信义路,以中正纪念堂为主体,分布中正公园、自由广场牌楼、瞻仰 ...

  5. 松山区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中心,是台北市辖下的行政区。区内住商混合,有许多大型百货公司及购物中心、夜店,台北小巨蛋及松山机场也位于此区。区内的饶河街夜市则为台湾著名的观光夜市之一。而区内的敦化北路及南京东路一带也是台北重要的金融商圈,不少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及金融机构 ...

  6. 台北城是指台湾清治时期于台北大稻埕与艋舺两地之间所构筑,面积达1.4平方公里的城廓。因为是台北府所在,所以又称为台北府城。而有别于台北府城以外的已开发聚落,台北城墙内的街区被称为“城内”、“城中”,此称呼并沿用(例如“城内次分区”)。城内也是台北三市街之一,清领时期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