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日 · (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籌備3年,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透露,將於12月推出「智方便(iAM Smart)」(前稱數碼個人身分、eID),屆時率先支援20多項常用政府網上服務等。 為推動商業機構採用「智方便」,資科辦與數碼港今年3月合作推出「智方便沙盒先導計劃」,首先讓金融服務機構及金融科技相關業務參與測試,至10月中已有約170間機構參加。 有參與測試金融科技初創公司表示,「智方便」成功與否,在乎市民及機構的用家數量,冀政府提供更多誘因吸引雙方使用。 發表評論. 【明報專訊】籌備3年,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透露,將於12月推出「智方便(iAM Smart)」(前稱數碼個人身分、eID),屆時率先支援20多項常用政府網上服務等。

  2. 2023年7月6日 · 最近內地支付寶容許綁定國際信用卡讓港人可透過該手機應用程式於內地刷香港的Visa及Mastercard信用卡惟涉及手續費可達5%宜選擇可提供現金回贈的信用卡抵消相關費用。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閱讀工具:

  3. 2023年7月11日 · 明報專訊廣東省近日更新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延續對港澳台及外籍人才的稅務優惠其繳納個人所得稅超過15%的部分由當地財政補貼不過新文件規定每個納稅年度每個納稅人的補貼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人民幣下同),而對人才的認定標準則進一步下放至由灣區內地9市自行決定。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4. 2022年2月23日 · 即時熱點. 2022年2月23日星期三. 財政預算案|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措施一覽 電子消費券、減稅、津貼 (13:38) 圖1之1 -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部分措施(資料圖片/張可兒製圖) 財政司長陳茂波今日(23日)發表財政預算案,涉及多項經濟紓困措施,明報電子平台組整理相關重點。 [ 消費券4月7日發放 八達通領消費券5須知:留意儲值限額、取餘下1000元消費券條件 ][ 各大商場消費券優惠一文睇清 ]. 電子消費券. 電子消費券發放1萬元 4月派5000元 餘額年中分批發放. 消息:電子消費券首5000元須用原有支付平台. 民生/津貼.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門檻降至200元 住宅租金開支可扣稅上限10萬元. 寬減百分百薪俸稅、個人入息稅 上限1萬元.

  5. 2020年4月9日 · 稅務局今日9日公布有關安排如相關納稅人早前已依期繳交2018/19課稅年度稅單的第一期稅款第二期稅款的限期會由稅單上列明的日期自動順延3個月述紓緩措施不適用於須在離港前清繳稅款的人、繳納物業稅的納稅人,以及已獲批准分期繳稅的納稅人。 相關示例及常見問題已上載 稅務局網頁 。 其他報道:涉示威中堵路藏攻擊性武器等 6男女准保釋6月再訊. 其他報道:黑幫新義安開生日派對 警掃樓上吧以限聚令票控64人 負責人下周提堂. 其他報道:九龍專線小巴2、2A、6及6X明起停辦 市民小巴站拍照留念. 相關字詞﹕ 抗疫新階段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新型冠狀病毒香港 2019冠狀病毒病 稅務局 稅單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

  6. 2023年5月14日 · 他今日於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表示僱主有法律責任確保有足夠資金支付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他以繳交稅項作比喻稱政府不會強迫市民儲錢市民要想方法去交稅。 他又說,全世界都沒有要求僱主設專項戶口的做法,當局要審視加息環境下有關做法的效益,確保能保障僱員之餘,亦令營商環境穩定。

  7. 2023年5月2日 · (李紹昌攝) 稅務局今年發出約240萬份個別人士報稅表,並交代2022至23年度臨時稅收數字,整體稅收為3602億,較上一年度少收183億,下跌5%,當中印花稅收入大減三成,稅務局認為與股票及物業市場交投欠佳有關。 稅務局亦交代其他臨時稅收數字,其中 2022至23年度利得稅收入為1742億元,升4%,評定稅款增15%;薪俸稅收入為795億元,升5%,評定稅款增8%;印花稅收入則為700億元,下跌297億元,即減少30%。 稅務局長譚大鵬指,上一年度樓市不太活躍,股票市場亦非暢旺,料因此令印花稅收入下跌。 稅務局估計來年綜合稅收為3973億元,比2022至23年度增5%,其中預料印花稅收入為850億,較2022至23年度增21%。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