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9月5日 · 江蘇省,簡稱 蘇,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東部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 南京。 「江蘇」之名可追溯至 清 初設置的 江蘇布政使司,是當時 江寧府 (今南京市)和 蘇州府 (今 蘇州市)兩府首字之合稱。 江蘇省北接 山東省,東瀕 黃海,西臨 安徽省,東南與 浙江省 與 上海市 毗鄰,地處 長江 、 淮河 下游,全省土地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占全國1.12% [2]。 省人民政府駐 南京市 鼓樓區北京西路68號。 江蘇是 中國古代文明 的發祥地之一,自 隋朝 開通 京杭大運河 以來,今江蘇一帶一直是全國的經濟和商業中心之一,文化及教育事業亦相當發達。

  2. 江苏省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32°54′N 119°48′E. 江苏省,简称 苏,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省会 南京。 “江苏”之名可追溯至 清 初设置的 江苏布政使司,是当时 江宁府 (今南京市)和 苏州府 (今 苏州市)两府首字之合称。 江苏省北接 山东省,东濒 黄海,西临 安徽省,东南与 浙江省 与 上海市 毗邻,地处 长江 、 淮河 下游,全省土地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12% [2]。 省人民政府駐 南京市 鼓樓區北京西路68号。 江苏是 中国古代文明 的发祥地之一,自 隋朝 开通 京杭大运河 以来,今江苏一带一直是全国的经济和商业中心之一,文化及教育事业亦相当发达。

  3. 江蘇,簡稱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華東地區的一省,省名為江寧(南京)和蘇州的合稱,省會為南京市。 江蘇省地跨 長江 、 淮河 南北。 江蘇可分為 蘇南 、 蘇中 、 蘇北 三個區域,也可劃分為 江南 、 江淮 、 淮北 三個區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經濟 ...

  4. 其他人也問了

    • 地域
    • 地質
    • 地形
    • 水系
    • 資源
    • 外部連結

    江蘇省地處中國大陸東部沿海地區中部,長江、淮河下游,東瀕黃海,北接山東,西連安徽,東南與上海、浙江接壤,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跨北緯30°45′~35°08′,東經116°21′~121°56′,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11%。全省可分為蘇南、蘇中、蘇北三個地區。

    地質基礎

    江蘇省的地質構造,一般認為以盱眙—響水深斷裂帶為界,劃分為南、北二區。北區形成於太古代,構造比較穩定,是華北古陸的東南邊緣部分,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岩層則多缺失,說明成陸以來,以隆升為主;南區是揚子古陸的最東端,形成於上元古代,自震旦紀以來各地質時代的岩層發育完整,說明自上元古代成陸以來,以沉降為主。

    地質災害

    江蘇省地質災害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為主,極端氣候、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為主要因素,發生時間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2008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432萬元。此外,江蘇地處華北、華南兩大地震區的交接部位,分屬郯城~營口強震帶的南段,揚州~銅陵中強地震帶和上海~上饒地震帶的東北段,是一個中等強度地震活動區。據史料和近代地震儀器記錄分析,江蘇省全省(含部分黃海海域)自漢文帝元年(前179)至1987年共發生大於4.75級的地震56次,其中1949年至1987年共發生8次,最高震級為6.0級。清康熙七年(1668)7月25日,山東郯城發生8.5級地震,江蘇全省均遭波及,其中蘇北地區遭到嚴重破壞。贛榆縣城崩,壓死人無數;宿遷文廟、縣城倒塌,震死五六百人。

    平原

    江蘇省地形以平原為主,屬於長江和淮河的沖積平原,主要有長江下游兩岸的蘇南平原(包括太湖平原和高沙土平原,均屬於長江三角洲)、江淮之間的江淮平原(里下河平原)、淮北地區的黃淮平原和東部濱海平原等,這些平原之間連為一片,面積約7.06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68.8%。全省的地勢總體上相當低平,是中國地勢最為低平的省區,絕大部分地區海拔不到50米。

    山地

    與大片遼闊的平原形成鮮明對照,丘陵和低山僅僅孤立地散落於江蘇省的西南部的南京、鎮江、盱眙、東北角的連雲港附近以及太湖附近,占全省面積的14.3%。省內主要山脈有老山山脈、寧鎮山脈、茅山山脈等。連雲港雲台山風景區境內的花果山(雲台山)玉女峰為全省最高點,海拔624.4米。境內著名山峰還有紫金山、湯山、棲霞山、青龍山和茅山等。

    海島

    江蘇沿海共有大小海島13個,地理位置最北的為平島,最東的為平島東礁(平島與山東省爭議),最西的為秦山島,最南的為開山島。東西連島是江蘇最大的基岩海島,陸域總面積5.548平方公里。江蘇長江口的永隆沙和興隆沙為沙積海島,是由江心暗沙淤漲而成。

    河流

    江蘇省境內水系發達,有長江、淮河、沂沭河三大水系,水面面積達1.73萬平方公里,水面所占比例居全國各省之首。其中尤其以長江以南的太湖平原和江淮之間的里下河平原最顯著,大大小小的河流形成蛛網狀,分布極為稠密,為大面積的水網密集地帶。 長江是江蘇省最大的河流,呈東西向橫穿江蘇省,省境內長度400多公里,將江蘇省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在江蘇省境內,長江的支流有江蘇省西南部的秦淮河,在南京市匯入長江。淮河在歷史上曾經流過江蘇省中北部,注入黃海,不過,自1194年以後黃河奪取淮河河道入海,雖然黃河在1855年又再度向北注入渤海,但是淮河已經無法經由原道入海,而是主要由洪澤湖、高郵湖、京杭大運河注入長江。此外還有沂河、沭河、新沭河、秦淮河等。 除了天然河流以外,江蘇省的人工河道也極為眾多,包括中運河、裏運河、大運河等。其中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達690公里,江蘇省有8座地級市均位於京杭大運河沿線,占全部地級市數量(13個)的60%以上,孕育了蘇州、淮安、無錫、鎮江、揚州、徐州六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此外,江蘇省著名的人工河道尚有蘇北灌溉總渠、通揚運河等。

    湖泊

    江蘇省也是中國淡水湖泊最為集中的省份之一,有大小湖泊290多個,全省湖泊總面積達到6853平方公里,湖泊率為6%,居全國之首。其中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太湖和洪澤湖,分別名列中國五大淡水湖的第三和第四位;面積在100~1000平方公里的有高郵湖、駱馬湖、石臼湖、滆湖、白馬湖和陽澄湖;面積在50~100平方公里的有長盪湖、邵伯湖、澱山湖、固城湖。這些湖泊不僅是重要的水源地和各種水產品的產地,擁有重要的航運價值,對於地勢低洼的江蘇省,在調蓄洪水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自然資源

    江蘇省已發現礦產資源79種。其中能源礦產主要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非金屬礦產有鹽岩、硫、磷、水晶、藍晶石、寶石、金剛石、石英礦、大理石、石膏等,金屬礦產有鐵、銅、鉛、鋅等。淮陰鹽場是全國大型鹽場之一,地質儲量達4000億噸。 江蘇省水資源豐富,年地表徑流量為249億立方米、過境水量達10254億立方米。海洋水產資源也十分豐富,海洋漁場15.4平方千米,有呂四、海州灣等大型漁場,經濟魚類近40種。

    環境狀況

    2011年末全省設立自然保護區31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自然保護區面積56.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1.1%,國家生態市(縣、區)達到17個。 江蘇省境內的中國特有植物有秤錘樹、大血藤、明黨參、山拐棗、牛鼻栓、寶華玉蘭等,其中秤錘樹是江蘇特有樹種。江蘇處地喜馬拉雅-秦嶺-伏牛山-淮河分界的東端,由於缺少天然屏障,省內東洋界和古北界的動物相互滲透,沒有明顯的分界。江蘇動物資源有淡水魚類約130種,海洋魚類約140種,兩棲類22種,爬行類56種,鳥類432種,獸類82種,軟體動物約275種,還有甲殼類、昆蟲等其他無脊椎動物。

    《江蘇省地方志》首輪省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江蘇省地方志》江蘇概況·地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苏州市 (苏州话: [səu tsøʏ]),简称 苏,古称 吴,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江苏省 东南部的一个 地级市,位于 长江三角洲 和 太湖平原 的中心地带,號稱鱼米之乡、 状元之乡 、院士之乡 [5] 、经济重镇、 历史文化名城,自古與 杭州 共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稱 [6]。 市人民政府駐 姑苏区三香路998号。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50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江南 吴文化 的发祥地之一 [7]。

  6. 位於江蘇省西南部,地處 長江 下游沿岸,是長江下游和 长三角城市群 重要產業城市,江蘇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中心重要的经济城市,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 南京都市圈 重要核心城市。 市人民政府駐 玄武区 北京东路41号。 全市下轄11個 區 [9],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 [1],南京為政治文化名城,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 [10],先後有 東吳 、 東晉 、南朝 宋 、 齐 、 梁 、 陈, 南唐 、 明朝 、 太平天國 、 中華民國 等朝代或政权定都于此 [註 1],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註 2]。

  7. 江蘇省人民政府,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江蘇省 的省級國家行政機關。 沿革. [編輯]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大樓。 1952年11月15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第十九次會議通過《關於調整省、區建制的決議》。 決議第三條規定,成立 江蘇省人民政府,撤銷 蘇北 、 蘇南人民行政公署。 時屬 山東省 、 安徽省,原為 江蘇省 舊轄區的地區,均劃回江蘇省。 江蘇省人民政府設於 南京市。 兩個行政公署與 南京直轄市 的轄區構成新的江蘇省境。 此次會議,同時任命 譚震林 為江蘇省人民政府主席, 柯慶施 、 管文蔚 、 冷遹 三人為副主席, 石西民 、 史瑞芬 等四十五人為委員,開始籌建江蘇省人民政府 [1]。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委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