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市政局 (英語: Urban Council ,縮寫:UrbCo)是香港在1883年至1999年間運作的市政機構,自1936年起成員開始以民選方式產生。 該局自1985年主管 香港島 和 九龍 的食物衞生、文娛康樂兩大政策,該等政策的決策權在 民選議員 組成的市政局 [1] ,執行權在非選舉產的政府部門 市政總署 。 1999年 香港行政長官 董建華 欲收回該等決策權,新成立政府部門 食物環境衛生署 和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市政局於同年12月31日被廢除,史料常稱「殺局」。 廢除後, 香港區議會 僅繼承部分職權,但無權決策 [2] 。 市政局前身是 潔淨局 (英語: Sanitary Board ),於1883年4月18日年成立。

    • 50名議員(解散之前), 32名民選議員, 9名代表議員, 9名委任議員
    • 單議席單票制
  2. 2024年3月22日 · 市政局 (英語: Urban Council ,縮寫:UrbCo)是香港在1883年至1999年間運作的市政機構,自1936年起成員開始以民選方式產生。 該局自1985年主管 香港島 和 九龍 的食物衞生、文娛康樂兩大政策,該等政策的決策權在 民選議員 組成的市政局 [1] ,執行權在非選舉產的政府部門 市政總署 。 1999年 香港行政長官 董建華 欲收回該等決策權,新成立政府部門 食物環境衛生署 和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市政局於同年12月31日被廢除,史料常稱「殺局」。 廢除後, 香港區議會 僅繼承部分職權,但無權決策 [2] 。 市政局前身是 潔淨局 (英語: Sanitary Board ),於1883年4月18日年成立。

  3. 2024年3月22日 · 市政局 (英语: Urban Council ,缩写:UrbCo)是香港在1883年至1999年间运作的市政机构,自1936年起成员开始以民选方式产生。 该局自1985年主管 香港岛 和 九龙 的食物卫生、文娱康乐两大政策,该等政策的决策权在 民选议员 组成的市政局 [1] ,执行权在非选举产的政府部门 市政总署 。 1999年 香港行政长官 董建华 欲收回该等决策权,新成立政府部门 食物环境卫生署 和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市政局于同年12月31日被废除,史料常称“杀局”。 废除后, 香港区议会 仅继承部分职权,但无权决策 [2] 。 市政局前身是 洁净局 (英语: Sanitary Board ),于1883年4月18日年成立。

    • 歷史
    • 解散
    • 外部連結

    演變

    1985年4月1日成立範圍限於新界,職權與市政局相同的臨時區域議局,後於1986年4月1日正式成立區域市政局,初期由12名直選議員、9名由新界區議會選出的代表、3名來自鄉議局的當然議員及12名委任議員組成。區域市政局是香港其中一個有民選議員參與決策的公共機構,直至後期所有成員都是從地區直接選舉中選出,亦接納鄉議局主席及兩位副主席成為區域市政局當然議員。 1985年9月,立法局56名議員中,12名是由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及區議會全體成員組成的選舉團選出,選舉團成員須已登記為選民,並已在香港居住最少10年。1991年,區域市政局則轉為功能界別,選出一名成員進入立法局。在1995年舉行的區域市政局選舉(是廢除全部委任議員的一屆),除區議會代表和來自鄉議局的當然議員外,所有地方選區議員均以「單議席單票制」和「票數領先者取勝」的方式選出。區域市政局是由39名議員組成,其中27名是由地方選區選出。投票年齡由21歲降低至18歲。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由於中英兩國政府無法就議員過渡問題達成共識,導致原區域市政局解散,行政長官董建華委任全體原有39位議員及另外11名新議員組成臨時區域市政局。 1999年12月2日立法會通過廢除兩個民選產生市政局、區域市政局,當時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有自主財政實權及土地使用權,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推行市政服務改革,區域市政局與負責九龍和香港島地區市政服務的同類機構市政局同步解散,兩局原負責的食物環境衛生及康樂文化決策分別由新成立的環境食物局及原有的民政事務局接管;兩局服務經統合後由新政府部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食物環境衞生署管理。由於區域市政局議員經市民公開選舉所組成,董建華將兩個市政局解散的決定,被民主派視為民主的大倒退。 解散兩個市政局的原因很多,包括市政局權力過大,是一個擁有...

    區域市政局於1996年的廣告 (黎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區域市政局於1996年的廣告 (英語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提供市政服務(重組)條例草案委員會》又名:(廢除兩個民選市政局草案委員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50名議員(解散之前), 27名民選議員, 9名代表議員, 3名當然議員, 11名委任議員
  4. 市政局,是一些城市的行政機構或政府部門,可以指: 香港 市政局 (香港) 區域市政局 澳門 臨時澳門市政局 臨時海島市政局 馬來西亞 吉隆坡市政局 亞庇市政局 (马来语) 古晉北市市政局 (马来语) 另見 臨時市政局 市政廳 市政局站

  5. 市政總署 (前稱 市政事務署 ;英語: Urban Services Department , 縮寫 : USD ),是 香港 市政局 的執行部門,同時於1960年至1985年3月31日間也以 市政事務署新界市政署 向 新界 提供服務,直至 區域市政總署 成立為止。 市政總署署長同時擔當市政局 行政總裁 。 市政總署服務的範圍十分廣泛,由文藝、 康樂 、 體育 ,以至環境衛生、 社會福利 等。 市政總署的職責,現在由多個不同的部門承繼,如 民政事務局 接管了文化、康樂及體育等, 食物及衞生局 則負責公眾衛生、潔淨服務等事宜。 歷史 [ 編輯] 成立時名為 潔淨署 (Sanitary Department),向潔淨局(市政局前身)負責。 1936年由潔淨署改名為市政事務署。

  6. 市政總署 (前稱 市政事務署 ;英語: Urban Services Department , 縮寫 : USD ),是 香港 市政局 的執行部門,同時於1960年至1985年3月31日間也以 市政事務署新界市政署 向 新界 提供服務,直至 區域市政總署 成立為止。 市政總署署長同時擔當市政局 行政總裁 。 市政總署服務的範圍十分廣泛,由文藝、 康樂 、 體育 ,以至環境衛生、 社會福利 等。 市政總署的職責,現在由多個不同的部門承繼,如 民政事務局 接管了文化、康樂及體育等, 食物及衞生局 則負責公眾衛生、潔淨服務等事宜。 歷史. 成立時名為 潔淨署 (Sanitary Department),向潔淨局(市政局前身)負責。 1936年由潔淨署改名為市政事務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