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武漢市 ,簡稱「 漢 」,別稱 江城 , 中華人民共和國 超大城市 [7] 和 國家中心城市 [8] 之一, 湖北省 省會 、 副省級市 [9] 。 中國中部 暨 長江中游地區 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 [10]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1] ,有「 九省通衢 」之稱 [12] 。 武漢是 中國 經濟地理中心,中國三大「內河航運中心」之一,也是中國客運量最大的鐵路樞紐和航空、公路樞紐之一。 「黃金水道」 長江 及其最大支流 漢江 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 武昌 、 漢口 、 漢陽 三塊區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統稱之為「武漢三鎮」。 市 人民政府 駐 江岸區 沿江大道 188號。

  2. 武汉是 中国 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 “黄金水道” 长江 及其最大支流 汉江 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 武昌 、 汉口 、 汉阳 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市 人民政府 駐 江岸区 沿江大道 188号。 清 中后期至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汉口经济发达,是仅次于 上海 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 [13] ,故在当时被美国称为“东方 芝加哥 ” [14] ,而武漢也繼承這一美稱 [15] 。 1911年,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 [16] 。

    • 由武昌、汉口、汉阳合并
    • 湖北省
  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武汉市 ,简称“ 汉 ”,别称 江城 , 中华人民共和国 超大城市 [7] 和 国家中心城市 [8] 之一, 湖北省 省会 、 副省级市 [9] 。 中国中部 暨 长江中游地区 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 [10]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1] ,有“ 九省通衢 ”之稱 [12] 。 武汉是 中国 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 “黄金水道” 长江 及其最大支流 汉江 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 武昌 、 汉口 、 汉阳 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市 人民政府 駐 江岸区 沿江大道 188号。

  4. 武漢 簡稱「 漢 」,別稱「 江城 、有着 九省通衢 、 東方芝加哥 的美稱,並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授予「 設計之都 」的稱號。 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 湖北省 省會 、 副省級城市 和 國家中心城市 ,全市人口於2016年達1076.62萬人。 為 華中地區 最大都市, 長江中游 超大城市 。 世界第三大河 長江 及其最長支流 漢水 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 武昌 、 漢口 、 漢陽 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 李白 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便稱「 江城 」。 武漢經濟長期位於中國十大城市之一。 在 清代 末期、 中華民國 時期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一度是中國內陸最大城市,位居亞洲前列,曾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

    • 石器時代
    • 商代至兩漢
    • 漢末至南朝
    • 隋唐兩宋
    • 元明清
    • 晚清
    • 中華民國
    • 腳註
    • 參考資料

    至少1萬年前,漢陽地區就已有人類活動。1996年在漢南區紗帽鎮江灘發現了一具頭骨化石,前額隆起、顱骨突出,大約與山頂洞人處於同一時代。1987年洪山區九峰鄉也出土了原始人使用的石器,加工方法粗糙,與大冶市「石龍頭舊石器時代遺址」石器標本較為相似,但是否有關聯則有待探討。武漢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存留較多,1956年,湖北省博物館對東湖之濱的放鷹台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石斧、石錛以及魚叉等新石器時代遺存,距今6500年-5000年,其中的墓葬多為矩形,填土多數為黃褐土,少數為紅燒土,隨葬品有「紡輪」、「石錛」、石鉞。出土陶器多為泥質,器型有鼎、豆 (陶器)、壺、碗、缽、曲腹杯、高柄杯、罐、二足盤、器蓋、紡輪、陶球和陶環。經認定屬於屈家嶺文化。

    武漢市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漢最早的傳說是關於大禹曾在此治水成功的故事(無據可考),至今武漢漢陽江邊的禹功磯上建有禹王廟(實際上該廟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同治3年重建)。 1954年,在黃陂區發現了距今約3500年前的盤龍城遺址,經考究,是迄今中國極少數已發現並保存完整的商朝古城之一,被認為是「武漢城市之根」,也是目前武漢擁有着比北京、西安等更為悠久的建城歷史的考古依據。 春秋戰國時代,武漢屬於楚國範疇,留下了一些遺蹟傳說。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所記載的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就發生在這裏。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楚國漢陽(今武漢蔡甸集賢村)人。至今,漢陽仍存有古代留下的古琴台(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鍾子期墓等建築遺蹟和「琴斷口」等歷史地名,武漢也因此被稱為「知...

    現代武漢的起源,是東漢末年軍閥劉表命江夏太守黃祖在今漢陽月湖附近所建的「卻月城」和東吳孫權於223年在今武昌蛇山所築的「夏口城」。卻月城是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址。孫權築夏口城時,在蛇山附近的城牆上修築了一座瞭望塔,這便是後來舉世聞名的黃鶴樓。公元208年,在武昌附近的赤壁(今咸寧赤壁,一說在江夏區赤磯山)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這是中國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發生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着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也是武漢及其周邊第一次發生了改變中國政治格局的事件。 三國時期,當時的武昌(今與武昌毗鄰的鄂州)成為三國東吳政權的都城,孫權在此稱帝,使武昌及其周邊第一次成為中國割據政權的政治中心。吳末帝孫皓也一度遷都武昌。 南朝時,夏口(今武昌)擴建為郢州城(遺址尚存,位於今黃鶴樓公園內),成...

    隋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 唐時江夏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期間,武漢經濟文化逐步繁榮,成為文人墨客的匯聚之地,其中,位於武昌長江之濱黃鵠山巔的黃鶴樓被崔顥、李白、白居易、孟浩然、王維、劉禹錫、蘇軾、陸游、黃庭堅等無數唐代乃至後代著名詩人吟詩頌讚,一時之間,使武漢(武昌)成為中國南方的文化重鎮之一,其中,崔顥所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和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使黃鶴樓名揚天下,而李白的另外一首「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使武漢從此擁有了「江城」的別稱。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郡。南宋時期,武昌再...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參 1]湖廣行省為全國的10個行中書省之一,轄境包括今長江以南、湖南大部、湖北部分、廣西、海南全省及貴州大部、廣東雷州半島、重慶東南部,下轄武昌、岳州、常德、澧州、辰州、沅州、興國等30路。這是武漢第一次成為一級行政單位(相當於現代的「中南地區」的概念)的治所,也是武漢正式成為中國中南地區政治、軍事、經濟中心的開始。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攻克武昌時,第六子朱楨出生,因而在朱楨長大後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擴建,成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武昌一地繼續成為湖北乃至中部地區的政治中心,明楚王之布政使司衙門駐武昌府位於現今湖北武漢市武昌區彭劉楊路周邊。同時在此後274年中,朱楨以後的歷代楚王都選擇在今武昌市郊江夏區的龍泉山為陵地,使龍...

    清代後期直至二十世紀初的武漢享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是中國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國主要幾個經濟、金融、工業、交通、文化中心之一。 19世紀中葉,中俄萬里茶道源於漢口。從18世紀、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中葉,漢口一直是中國三大茶葉集散中心之一,是閩、皖、贛、湘、川、滇、黔、鄂以及河南信陽等9省產茶區的重要集散地。1900年漢口僅出口俄國就達39萬擔,佔中國輸出俄國茶葉的80.9%。由於茶葉貿易的帶動,漢口也成為中國近代最大的農業輕工產品加工出口中心。俄國皇太子尼古拉(即位後便是俄國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在漢陽晴川閣和張之洞交談時,在聽取了俄商「僅在漢口磚茶廠的稅收佔整個俄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的驕人業績後,連贊「三個偉大」:以漢口為起點的萬里茶道是一條偉大的茶葉之路,漢口是一個偉大的東方茶港,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昌爆發,革命成功後,起義軍宣佈脫離清朝,建立軍政府,成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隨後中國各省響應,清朝被推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時代宣告結束,武漢成為改變中國的命運的地方,於是每年十月十日的武昌起義紀念日,定為中華民國的國慶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這一天也被列寧稱之為「亞洲的覺醒」。1912年1月,黎元洪成為臨時總統兼湖北都督。[參 10]黎元洪1913年12月調離武漢後,湖北都督一職由段芝貴、王占元、蕭耀南、吳佩孚等軍閥相繼擔任。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武漢經濟繼續迅速發展,尤其是民族資本主義迅速崛起,民族資本勢力在武漢興建、擴建約600家工業企業,紡織業和食品加工業成為其中的主力。漢口出現了大批新型的里弄,江漢路、六渡橋一帶得到...

    ^ 1.0 1.1 1.2 湖北文化武汉篇. [2012-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9).
    ^ Foreign News: On To Chicago. Time. 1938-06-13 [2011-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5).
    ^ Jacob, Mark. Chicago is all over the place. Chicago Tribune. 2012-05-13 [May 22,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1).

    書目

    1. 武漢博物館. 武汉博物馆展览相关知识简介. 武漢. 2004. 2. 武漢市教學研究室. 武汉地理. 武漢: 武漢出版社. 1997. ISBN 7-5430-1335-5. 3.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市志·总类志.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8: 313. ISBN 7307026570 (中文(簡體)). 4. 塗文學,劉慶平主編. 《图说武汉城市史》. 武漢市: 武漢出版社. 2010年8月. ISBN 978-7-5430-4683-2. 5. 皮明庥主編. 《简明武汉史》. 武漢市: 武漢出版社. 2005年8月. ISBN 7-5430-3279-1. 6. 皮明庥主編. 《近代武汉城市史》.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3年12月. ISBN 7-5004-1212-6. 7. 李權時,皮明庥主編. 《武汉通览》. 武漢市: 武漢出版社. 1988年5月. ISBN 7-5430-0037-7. 8. 皮明庥,鄭自來. 《武汉史话》. 北京市: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年12月. ISBN 978-7-5097-2718-8.

  5. 武漢 簡稱「 漢 」,別稱「 江城 、有著 九省通衢 、 東方芝加哥 的美稱,並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授予「 設計之都 」的稱號。 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 湖北省 省會 、 副省級城市 和 國家中心城市 ,全市人口於2016年達1076.62萬人。 為 華中地區 最大都市, 長江中游 超大城市 。 世界第三大河 長江 及其最長支流 漢水 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 武昌 、 漢口 、 漢陽 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 李白 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便稱「 江城 」。 武漢經濟長期位於中國十大城市之一。 在 清代 末期、 中華民國 時期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一度是中國內陸最大城市,位居亞洲前列,曾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

  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武漢. 總覽. 武漢經濟. 武漢政府. 武漢教育. 武漢交通. 武漢規劃. 武漢人口. 武漢地理. 武漢氣候. 武漢生態. 武漢山峰. 武漢山脈. 武漢水系. 武漢河流. 武漢歷史. 武漢老城. 武漢租界. 宋朝時期. 元朝時期. 明朝時期. 清朝時期. 北洋政府. 國民政府. 日佔時期. 共和國時期. 武漢文化. 武漢方言. 武漢電影. 武漢藝術. 武漢文學. 武漢建築. 武漢橋樑. 武漢戲劇. 武漢曲藝. 武漢宗教. 武漢民俗. 武漢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