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油畫 wikipedia 相關

    廣告
  2. 以優惠價拍攝多張照片,提供多款造型,歡迎查詢。 提供各種專業攝影服務及精美相簿相架供選購。

搜尋結果

  1. 油畫 ,指用干的油調配的顏料所作的繪畫。 油畫在歐洲文藝復興以後兴盛起来,並傳播到各地。 歐洲 油畫一說大約15世紀時由 荷蘭 人發明,一說由中國傳入 [1] ,其說待定 [2] [3] 。 傳統油画以 亚麻子油 调和 颜料 稱為 油彩 繪制。 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乾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 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 油画适合创作大型、史诗般的巨作。 成为 西方绘画史 中的主体绘画方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 绝大部分 壁画 作品也是用油画颜料和创作方式制作的。 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 丙烯颜料 或 油漆 而不局限於狹義的油彩等。

  2. 油畫 ,指用干的油調配的顏料所作的繪畫。 油畫在歐洲文藝復興以後興盛起來,並傳播到各地。 歐洲 油畫一說大約15世紀時由 荷蘭 人發明,一說由中國傳入 [1] ,其說待定 [2] [3] 。 傳統油畫以 亞麻子油 調和 顏料 稱為 油彩 繪制。 在經過處理的布或板上作畫,因為油畫顏料乾後不變色,多種顏色調和不會變得骯髒,畫家可以畫出豐富、逼真的色彩。 油畫顏料不透明,覆蓋力強,所以繪畫時可以由深到淺,逐層覆蓋,使繪畫產生立體感。 油畫適合創作大型、史詩般的巨作。 成為 西方繪畫史 中的主體繪畫方式,現在存世的西方繪畫作品主要是油畫作品。 絕大部分 壁畫 作品也是用油畫顏料和創作方式製作的。 19世紀後期,由於科技發展,許多新材料應用於油畫領域,如 丙烯顏料 或 油漆 而不局限於狹義的油彩等。

    • 「本土說」與「外來說」
    • 西方油畫的傳入
    • 西方油畫的主動引進
    • 民國時期
    • 共和國初期
    • 文化大革命
    • 文革之後
    • 評價

    中國油畫歷來有「本土說」與「外來說」之爭。「本土說」者,以周禮、漢書等文獻記載及出土文物為佐證,說中國二千多年前就有用「油」繪畫的歷史。「外來說」者認為,油畫是歐洲十五世紀荷蘭畫家休伯特·范·艾克與揚·范·艾克兩兄弟所發明,或者說是他們最早使油畫趨於完善,然後廣泛應用,發展成一個獨立的畫種。 從材料及技法上看,中國的油繪與西方的油畫,在初始時有相似之處,而從它們的造型觀念、技法及功能發展來看,兩者是兩個不同的體系。中國的油繪以實用為目的,附在棺椁、器具、梁枋等實物上作裝飾,向工藝美術發展。西方的油畫則逐漸走向純繪畫的領域。

    歐洲人於1498年發現東印度航線,1514年葡萄牙商船開始出現在中國海岸,1535年葡萄牙人正式入居澳門,之後到達南方沿海地區的歐洲人日益增加。目前中國所見最早的油畫《木美人》即出自此一時期,依據記載、畫風、技法、中西交通史,《木美人》的創作時間可能為16世紀初。當時海商私人貿易因西方輸入的白銀而興起,掌握西方油畫技巧的工匠可能在此大背景下進入中國,並為中國人所雇用,於短暫停留泉州附近地區的期間創作了該作品。

    中國油畫第一人

    最早出國學畫而真正掌握了西方繪畫技藝的是李鐵夫,他在1887年到了美國,著名畫家約翰·辛格·薩金特門下學習肖像畫。李鐵夫的油畫已經完全脫離了早期中國油畫不中不西的境界,具有相當嫻熟的油畫造詣,成為早期中國油畫藝術水準的標誌,被譽為中國油畫第一人。

    留洋法日

    另外,又不少學生留學日本,並在西畫教學上發揮了啟蒙作用。李叔同於1911年畢業回國,在天津、上海、杭州從事繪畫教學。留日油畫家的代表人物還包括陳抱一、林達川、關良、許幸之、倪貽德等人。 20世紀開始,留法和留日的學生陸續歸國,逐漸匯成有影響力的力量。他們以西方美術教育的模式籌劃中國美術院校的專業教學,又以西方藝術家的活動方式,改變中國傳統文人畫家的藝術生活。他們的油畫作品受到知識階層的賞識,逐漸成為堪與文人水墨比肩而立的藝術品。留學生中的油畫家如顏文樑、徐悲鴻、林風眠、方幹民、潘玉良、吳大羽等人的作品帶有較多的外來文化氣息,散發著不受傳統文化習規的自由氣息。 早期留美加的華人藝術家較少,具影響力包括李鐵夫、伍澤樞、馮鋼百等。

    美術革命

    1919年,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美術革命 ─ 答呂澂來信》,以為「首先要革王畫的命」,然後「要改良中國畫,斷不能不採用洋畫的寫實精神」, 這一場運動還涉及魯迅的《擬播布美術意見書》、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康有為《萬木草堂藏中國畫目》、徐悲鴻《中國畫改良之方法》《我們對於美術上應有的覺悟》等文章。「美術革命」論爭是縱貫整個20世紀的重要命題,涉及對國畫的態度,對西方美術的態度以及中西藝術的比較等。

    出洋留學

    辛亥革命後 ,出國學畫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在各地,許多正規的美術院校也相繼成立。加上五四運動後新文化的衝擊,使油畫在中國紮根。當時湧現出來的出名畫家中,留學法國的有徐悲鴻、顏文樑、林風眠、方幹民、吳大羽、衛天霖、林風眠等,留學日本有陳抱一、林達川、倪貽德、關良、朱屺瞻、許幸之、丁衍庸、陳澄波、廖繼春等。其中以所謂「四大校長」,即顏文樑、劉海栗、徐悲鴻和林風眠的影響最大。 1919年,第一批留法勤工儉學會學生 89 名由上海啟程赴法。徐悲鴻同船,並於翌年入讀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同年發生五四運動。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美術革命 ─ 答呂澂來信》。 1929年,顏文樑參加了法國秋季沙龍展,獲得榮譽獎,由時任法國教育部長和美術部長頒授獎狀。 1933年,徐悲鴻組織的中國近代繪畫展覽在巴黎舉行,後移至比、德、意、蘇等國展出。 1934年,劉海粟主持中國現代繪畫展覽會在柏林舉行,後在漢堡、荷蘭海牙、瑞士日內瓦等地展出。

    新型的美術教育

    1912年,張聿光和烏始光在上海辦起美術學校「圖畫美術院」,1919年改名「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進行較正規的西學教學。同年,蔡元培發表《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強調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1915,上海圖畫美術院在教學中使用人體模特兒。 1917年,康有為提出「中國近世之畫衰敗極矣」,「此事亦當變法」的主張。 1922年9月,朱士傑與顏文樑、胡粹中創辦「蘇州美術專科學校」,顏文樑擔任校長。 1920年代,朱士傑訪學日本,把包豪斯思想和實用美術帶回中國,開啟了中國的實用美術教育。 私立學校以外,1918年成立「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後改名北平藝專),1928年成立了「國立西湖藝術院」(後改為國立杭州藝專)。徐悲鴻於1927年擔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28年人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林風眠也在回國後任西湖藝專校長。 1925年,劉海粟、王濟遠、朱屺瞻、李毅士等舉行上海洋畫家聯合展覽會。 1926年,上海嚴禁美專人體模特兒寫生,軍閥孫傳芳密令封閉美專,通緝劉海粟。同年,林風眠發表《東西藝術之前途》,提出東西藝術應進行溝通調和的主張。 在二、三十年代,各種繪畫社團也應運而生,如上海的「東方畫會」...

    提倡「全盤蘇化」

    1949年後,國統區和延安的部分美術家不斷清算、克服形形色色不符合鬥爭需要的非無產階級的藝術思想。領袖像、新年畫是當時繪畫的主題。在與西方完全隔絕,並把西方的藝術看作是資產階級的產物的情況下,蘇聯的繪畫就成了唯一可以參照的對象。中國美術理論家們也發表了批判「走向腐朽死亡的資產階級藝術」的文章,從而把二、三十年代以來一直爭論不休的馬蒂斯、畢加索等論題,從此進行了裁決,確立了寫實主義一統天下的地位。 在杭州藝專,則新畫派的發源地, 龐薰琹、林風眠、方幹民、吳大羽、周碧初等一批藝術上具有探索精神的畫家收到了政治思想上的壓力。後來,林風眠在教學小組會上,檢討了過去提倡新派化的「錯誤」,並奠定了寫實基礎的教學計畫。 1964年,毛澤東在《中央宣傳部關於全國文聯和所屬各協會整風情況報告》草稿上,作了第二個批示。

    隱性的持續探索

    陶咏白在《中國油畫二百八十年》一文中指出,在狂熱「蘇派」的同時,不能忽視一種潛伏的力量,即中華民族文化意識的頑強性,其表現在老一代油畫家對藝術的持續探索。他們多數是學中國畫出身,並又出洋留學,對於油畫進行過較全面的考察,因此他們並未像對油畫所知甚少的年輕畫家一般在「蘇化」面前盲目追隨。雖然他們在帶有政治色彩的藝術爭辯中一時沈默了,然而並未停止對藝術的思考與探索。劉海粟仍然在中、西繪畫中大膽創作;林風眠在水粉、水彩中融化著中、西繪畫的元素;顏文樑和朱士傑在印象派明麗的光、色中不斷探索;吳大羽在抽象寫意中尋求著韻味。

    美術教育的發展

    各正規的高等美術學府相繼成立。在北京成立了中央美術學院,在南京有南京藝術學院,還有中央美院華東分院(後改浙江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等著名院校。 建國初期,國家選派留學生分批到蘇聯和歐洲諸國學習美術,如留學蘇聯的羅工柳、李天祥、林崗、全山石等。在北京,蘇聯畫家馬克西莫夫被邀舉辦油畫訓練班,參加訓練班的有艾中信、詹建俊、靳尚誼、侯一民、何孔德等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展開。1969年,中國美協全體幹部和職工下放農村五七幹校。不少畫家被禁止繪畫。 1974年,「四人幫」發起「黑畫展覽」,先後在中國美術館和人民大會堂展出。大批畫家被指為「黑畫家」。

    70年代到80年代初中國油畫的發展快速,重要的藝術家包括艾中信、詹建俊、靳尚誼、陳逸飛、吳冠中、朱乃正、聞立鵬、羅爾純、妥木斯、陳丹青、高泉等。 1985年「美術新潮」出現,令西方現代派的藝術在青年中廣泛傳播。 羅工柳在建國初期便對當時國內流行的蘇式油畫提出「繁、滿、實、摳、膩、死、板」的批評,並極力主張從傳統寫意中國畫中汲取養分,以改造油畫。羅工柳亦在1960年代提出「寫意油畫」的概念,並漸漸得到油畫界的呼應,但寫意油畫真正普遍獲得藝術界的認同,應當是近十年來的事。

    中國繪畫傳統對「氣韻」的追求貫穿始終,南北朝時期以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謝赫對中國畫的系統性總結 - 《古畫品錄》中的「六法」,「氣韻生動」便是其中的第一法。繪畫中的「韻」所指形神相融而達到的清遠、通達之美,故氣韻生動之說極具東方文化特色,亦代表了物像與精神實質的結合。民國以來,中國的藝術大師們更是將「氣韻」的傳達進行了創造性的發展,突破了筆墨的圈囿,運用油畫、水彩等媒材創作,筆墨間自然流露生動悠遠的氣韻。

  3. 2024年1月8日 · 油画 ,指用干的油调配的颜料所作的绘画。 油画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兴盛起来,并传播到各地。 欧洲 油画一说大约15世纪时由 荷兰 人发明,一说由中国传入 [1] ,其说待定 [2] [3] 。 传统油画以 亚麻子油 调和 颜料 称为 油彩 绘制。 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 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 油画适合创作大型、史诗般的巨作。 成为 西方绘画史 中的主体绘画方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 绝大部分 壁画 作品也是用油画颜料和创作方式制作的。 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 丙烯颜料 或 油漆 而不局限于狭义的油彩等。

  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油畫 作為一繪畫技術,早在 明朝 就已由 歐洲 傳到 中國 ,在宮廷的圈子內繪製 皇族 、 顯貴 人物肖像。 一百多年來油畫藝術跟隨中國社會經歷了風風雨雨 辛亥革命 、 五四運動 、 抗日戰爭 、 國共內戰 、 文化大革命 、 改革開放 等歷史事件都不同程度的影響中國油畫的發展。 中國油畫百年也正是中國的近現代發展之縮影。 「本土說」與「外來說」 [ 編輯] 中國油畫歷來有「本土說」與「外來說」之爭。 「本土說」者,以周禮、漢書等文獻記載及出土文物為佐證,說中國二千多年前就有用「油」繪畫的歷史。 「外來說」者認為,油畫是歐洲十五世紀荷蘭畫家 休伯特·范·艾克 與 揚·范·艾克 兩兄弟所發明,或者說是他們最早使油畫趨於完善,然後廣泛應用,發展成一個獨立的畫種。

  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油畫 作為一繪畫技術,早在 明朝 就已由 歐洲 傳到 中國 ,在宮廷的圈子內繪製 皇族 、 顯貴 人物肖像。 一百多年來油畫藝術跟隨中國社會經歷了風風雨雨 辛亥革命 、 五四運動 、 抗日戰爭 、 國共內戰 、 文化大革命 、 改革開放 等歷史事件都不同程度的影響中國油畫的發展。 中國油畫百年也正是中國的近現代發展之縮影。 「本土說」與「外來說」 [ 编辑] 中國油畫歷來有「本土說」與「外來說」之爭。 「本土說」者,以周禮、漢書等文獻記載及出土文物為佐證,說中國二千多年前就有用「油」繪畫的歷史。 「外來說」者認為,油畫是歐洲十五世紀荷蘭畫家 休伯特·范·艾克 與 揚·范·艾克 兩兄弟所發明,或者說是他們最早使油畫趨於完善,然後廣泛應用,發展成一個獨立的畫種。

  6. 油画. 《 黃河頌 》,是197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畫家 陳逸飛 早年的成名 油畫 作品,長297釐米、寬143.5釐米,以寬銀幕式繪畫,描述一位 紅軍 站在 黃河 旁的山嶺,眺望天際。. 該畫作被視為 文革 後 中國美術史 的重要作品,1996年在香港曾以128.5萬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