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赤腹松鼠 (學名: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為 松鼠科 麗松鼠屬 的動物。 分布於 孟加拉國 、 柬埔寨 、 印度 、 寮國 、 馬來西亞 、 緬甸 、 泰國 、 越南 、 台灣 、 西藏 、 陝西 、 安徽 、 雲南 、 海南 、 四川 、 江蘇 、 福建 、 浙江 、 湖北 等地,主要生活於熱帶、亞熱帶森林。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阿薩姆 [2] 。 特徵 [ 編輯] 體長約18~24公分,尾長約18~20公分,體重在500公克以下,腹部及四肢內側呈現赤紅色,尾毛膨鬆明顯黑棕色夾白毛,背部暗褐色,且有驚人的跑步速度。 赤腹松鼠在公園喝水. 習性 [ 編輯] 為日行性動物,大多單隻活動,常見其於樹林間跳躍。

  2.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 Pallas, 1778) [2] 赤腹松鼠 (学名: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为 松鼠科 丽松鼠属 的动物。. 分布于 孟加拉国 、 柬埔寨 、 印度 、 老挝 、 马来西亚 、 缅甸 、 泰国 、 越南 、 台湾 、 西藏 、 陕西 、 安徽 、 云南 、 海南 、 四川 、 江苏 ...

    • 概览
    • 动物学史
    • 形态特征
    • 生活习性
    • 生长繁殖
    • 分布范围
    • 栖息环境
    • 保护现状
    • 物种危害

    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动物

    赤腹松鼠是啮齿目松鼠科丽松鼠属哺乳动物,别名红腹松鼠。体侧无皮膜;吻短;耳小而圆;颈粗壮;爪锐利呈钩状;尾略短于体长或略相等。背部及四肢外侧为橄榄黄杂有黑毛;颈部为淡灰色;胸腹部及四肢内侧均为锈红色或棕红色;尾背部背色,后半部毛较长,黄黑相间,形成不明显的半环状;耳郭发黄,无簇毛;眼及面颏色浅灰。

    赤腹松鼠原产于东南亚,现主要分布于缅甸、印度、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在中国云南、贵州、海南、福建等地均有分布。 [9]栖居于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稀树灌丛、矮灌丛或果园中。洞巢多建在树洞、乔木树杈或藤本植物缠绕的高枝浓密处。多于晨昏活动,雨过天晴时活动最频繁。主要食物为各种果实,如松果、榛子、桃、杏、梨等。繁殖期较长,4-9月均能发现怀孕母兽,每胎2-4仔,以2仔居多。

    赤腹松鼠会啃食柳杉、银杏、马尾松、板栗、侧柏等树木的树皮,使其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啃食严重会造成树木死亡。啃食过的树木,大约会造成30%左右的木材损失,危害树种达47种。 [9]被列入2000年8月1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根据数据划分分析给出的最佳数据划分策略,利用联合数据分别构建ML和BL树,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有相同的拓扑结构:

    •分支A巨松鼠(Rahufa bicolor):是基础分支,剩下的松鼠科物种形成了三个主要分支。

    •分支B包括松鼠(S.vulgaris)和四种飞鼠:小飞鼠(P.volans),中印飞鼠(H.electilis),红白解鼠(P.alborufus)和海南晤鼠(P.hainana)。

    •分支C包括七种地松鼠:岩松鼠(S.dividiarmus),花鼠(T.sibiricus),黑尾草原犬鼠(C.ludovicianus),草原犬鼠(C.leucurus),多纹黄鼠(I.tridecemlineatus),喜马拉雅旱獭(M.himalayana)和达乌尔黄鼠(S.dauricus)。

    •分支D包括五种树松鼠:赤腹松鼠(C.erythraeus),倭松鼠(T.maritimus),隐纹花松鼠(T.swinhoei),珀氏长吻松鼠(D.pernyi)和红腿长吻松鼠(D.prrhomerus)。

    四个主要分支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为:分支C(包含七种地松树)和分支D(包含物种树松鼠)首先聚为姐妹群关系,再与分支B(包含飞鼠和松鼠)聚为一支,最后再与分支A巨松鼠聚为一支。树栖的巨松鼠亚科(分支A)最早分化出来,其次是包含树栖和飞鼠的松鼠亚科(分支B),然后是地松鼠亚科(分支C)和丽松鼠亚科(分支D)。根据该系统发生的拓扑结构可以推测现存松鼠类物种的祖先应该是树栖类型,随后有一支进化为地栖的地松鼠。

    体细长,体长200(178~223)mm。尾较长,若连尾端毛在内几等于体长。吻较短。前足裸露,掌垫2枚,指垫4枚;后足踱部裸出,踱垫2枚,趾垫5枚。乳头2对,位于腹部。

    体背自吻部至身体后部为橄榄黄灰色,体侧、四肢外侧及足背与背部同色。腹面灰白色。尾毛背腹面几乎同色,与体背基本相同。尾后端可见有黑黄相间环纹4~5个,尾端有长20mm左右的黑色区域。耳壳内侧淡黄灰色,外侧灰色,耳缘有黑色长毛,但不形成毛簇。

    鼻骨粗短,其长小于眶问宽。脑颅圆而凸,仅眶间部略低凹。眶后突发达。颧骨平直,不向外凸,侧面观中间向上有一突起,听泡大小适中,较突出。

    上门齿扁而窄,无明显切迹。第1上前臼齿形小,呈圆柱形。第2上前臼与臼齿形状大小相似,咀爵面上无明显中柱。

    赤腹松鼠多栖居在树上,借树枝的变杈处,利用小弼投上下搭架,围以树叶及细茅草攀物,从外表看形似鸟窝。亦有利用树干腐洞和啄木扁之类的洞穴改建为鼠窝的。 [4]在山崖石糙和山区农村屋檐下也有它的窝巢,也有在松树或其他种乔木树枝上筑巢的。有时还能利用鸟类弃巢加以改造,或利用近山区居民点住房的屋檐上及天花板里作巢。

    食性较杂,危害栗子、棒子、桃、李、山梨、龙眼、荔枝、枇杷、葡萄等, [4]也吃禾草、农作物和昆虫、鸟卵、雏鸟及蜥蜴等动物。 [5]坐着进食,以前足送食入口。此外,生活在民房附近的赤腹松鼠常入厨房偷窃食物。

    繁殖阶段

    赤腹松鼠的繁殖高峰期主要在春季(2月~4月),每胎胎仔数为1~3只。不同地方的赤腹松鼠繁殖期和胎仔数不同。如中国台湾中部山区分布的赤腹松鼠,其妊娠率以12月底至5月初最高,9月~11月没有发现妊娠的个体,每胎产1~2仔。而在中国台北地区,赤腹松鼠有2个生殖旺期,为初春和夏季两季,即1年可能有两次性成熟的转换。在日本的赤腹松鼠,其繁殖期从12月开始到第二年秋天止,可3次产仔,每次产仔数2~4只。 在繁殖季节,赤腹松鼠有集中做巢的习惯。在交配之前,雌鼠首先会对领域进行巡视并选择一个安全舒适的地点筑巢,这一行为在春季和秋季达到高峰,并与繁殖季节相一致,在这个巢中雌体会完成分娩并产下数个后代。赤腹松鼠的雌性居于配对选择的主控地位,并以追逐为求偶仪式。雄体为了提高繁殖的成功率,会表现出明显的占区行为,所以雄体在繁殖期很可能因开展扩大领域、追逐、对抗、吠叫等行为而消耗掉巨大的能量。雌体虽无占区行为,但妊娠、分娩和泌乳也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在繁殖期时,赤腹松鼠会大量取食树皮以满足繁殖的需求。

    哺育阶段

    赤腹松鼠的婚配制度是混交制,后代的养育主要由雌性松鼠承担,因此雌鼠在妊娠育幼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领域性。一方面为保护其后代,另一方面为保护其养育后代的食物资源。而对于雄鼠来说,在妊娠育幼期,其求偶需求降低,不再将雌鼠看做是繁殖后代的资源,因此其巢域面积减小,并不再与雌鼠的巢域发生重叠。 雌鼠在妊娠育幼期会减小其巢域面积。雌性松鼠在妊娠育幼期平均巢域面积的减小与当地的生境状况及赤腹松鼠面临的捕食风险相符,由于在妊娠育幼期赤腹松鼠巢域内有较为丰富的食物,赤腹松鼠在此时期受食物的影响较小,所以不会冒着风险扩大巢域面积。雌鼠可能在此时期为提高后代成活率而减小巢域面积,这可能是雌性赤腹松鼠此时期在食物资源和捕食风险之间作出的权衡。

    赤腹松鼠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缅甸、印度阿萨姆、不丹、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和马来西亚。中国以内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地。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亦见于次生林、砍伐迹地以及丘陵台地、椰林、灌木林、竹林、乔木和竹林混交林、马尾松林、枞林、灌木丛等植被环境。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CITES)Ⅲ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赤腹松鼠寿命较长,种群数量稳定。自20世纪90年代,由于赤腹松鼠对人工针叶林的危害增大,在部分地区对其进行了危害防治,数量总体而言呈下降趋势。

    致危因素

    在正常的野生环境下,赤腹松鼠属于食物链相对底端的动物,它们的天敌包括野猫、鼬科动物以及大型的猛禽等,赤腹松鼠的生存受到威胁。 由于人类对森林植被的破坏,使赤腹松鼠失去了栖息地。人类的干扰活动不但降低了赤腹松鼠的种群数量,而且延迟了在松林内的小兽的出现时间。许多研究表明,人类的活动会改变小兽的数量、结构和组成。在非保护区松林中,赤腹松鼠在21~30年松龄段才开始出现,且种群数量显著低于保护区。

    赤腹松鼠主要危害林木。法国和日本的媒体均报道了赤腹松鼠对林木的危害。在这些地区,赤腹松鼠被认定为入侵物种,并可能在竞争中危害如红松鼠等本土野生动物。2016年,赤腹松鼠被欧盟禁止进口、培育或任意放生到自然环境中。

    在中国四川省,赤腹松鼠泛滥成灾,其危害的树种达40多种,其中杉木、马尾松、板栗、侧柏、木荷、银杏6个树种危害率都在40%以上。其中在银杏苗圃,赤腹松鼠对林木的危害率达87.9%,树木死亡率高达21.4%。在中国台湾省受到危害最为严重的是人工针叶林,甚至出现了林木大面积的死亡。

    摄食需要

    在人工林中,单一的植物让赤腹松鼠的食物短缺,尤其是春冬两季,树叶较少,在没有任何果实的情况下,赤腹松鼠就会啃食树皮。因此,人工林的植物单一化,让赤腹松鼠啃食树皮的比例上升,是它们成为“害兽”的原因之一。

    缺少天敌

    人工林本身就没有完整的生态,在赤腹松鼠进入之后,它们可以在其中肆意地繁殖、生存。再加上林区中植物的密度很大,单一性较强,所以对于猛禽来说,它们很难从密林上锁定松鼠,也增加了天敌捕杀的难度。缺少了天敌的约束,赤腹松鼠的数量就逐渐变得不受控制。

  3. 赤腹松鼠上下顎有一對不停生長的門牙為免門牙長得太長才會終日咬食堅硬的果實其實是為了磨牙有時亦會以咬噬硬物來磨牙。 大家印象中的松鼠都是進食堅果,然而牠們卻不是死硬的素食者,為了生存亦會進食昆蟲或雛鳥。 不過由於香港市區樹木一般已能為赤腹松鼠供應足夠食物,所以牠們都是以植物葉子、花朵及種子等維生。 一般來說,北方的松鼠會於過冬前屯糧,把果實等糧食藏在泥土下,待冬季可挖出來充飢。 然而,松鼠大多是「善忘」,經常任由收藏的果實待在泥裡發芽成長。 香港由於氣候溫和,赤腹松鼠不需儲糧,可以毫不猶豫地把眼前的糧食統統吃光! ‍. 赤腹松鼠能夠靈活自如地在樹上走動。 © Henry Lui. ‍. 大部分松鼠都棲息樹上,赤腹松鼠也不例外。

  4. 赤腹松鼠學名: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又稱紅腹松鼠,為 嚙齒類 動物。 棲息於 熱帶 和 亞熱帶 森林,亦見於 次生林 、砍伐跡地以及丘陵台地、椰林、灌木林、竹林、喬木和竹林混交林、馬尾松林、樅林、灌木叢等植被環境,是樹棲動物。 主要分布在亞洲地區,包括中國、緬甸、印度阿薩姆、不丹、泰國、高棉、寮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國。 該物種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2013年 瀕危物種 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 :赤腹松鼠. 拉丁學名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別稱 : 紅腹松鼠. 界 :動物界. 門 : 脊索動物門. 綱 : 哺乳綱. 目 : 齧齒目. 科 : 松鼠科.

  5. 2015年7月2日 · 赤腹松鼠是台灣很常見的松鼠生活於中低海拔森林牠們除了取食植物同時也替植物傳播種子。 名為赤腹,指的也就是牠們紅褐色的腹部,長長蓬鬆的尾巴,黑咕溜溜的眼睛,模樣甚是可愛,但以前政府卻將這些松鼠視為森林殺手,為什麼呢? 因為早期人類將大量的原始林砍伐掉,取而代之種植單一樹種,而可憐的赤腹松鼠,在找不到食物可以吃的情況下,只好啃咬樹皮,此舉當然也造成人造林的大量損失,因此,人類便給他冠上「森林殺手」的稱號,過了好長的一段時間,這個臭名才被平反。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今天你生活在野外,本來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果實可以吃,但突然間你的家園被砍光光了,只剩下一種樹木,在沒有果實又不想要餓死的情況下,這些小小動物們,是不是就只能啃起樹皮了呢? 愛牠,請不要餵牠。

  6. 赤腹松鼠是台灣低海拔地帶常見也是唯一的松鼠種類背部深棕色腹部紅色尾毛相當蓬鬆會時常見到牠們活動時上下擺動尾巴一方面赤腹松鼠較能適應人工環境再加上現在人們經常餵食野生動物因此常常可以在校園及公園等都市環境中見到它們主動靠近人類。 主要食用植物的果實種子、嫩芽及昆蟲。 其分布範圍廣泛,從低至高海拔都可以看到牠們的蹤跡。 當人造林棲地食物多樣性不足時,會啃食樹皮造成人工林的樹木死亡,所以成為造林地的防治對象。 赤腹松鼠. 相關標籤: 主題標籤. 哺乳動物. 課綱議題與領域. 自然科學領域. SDGs指標. 延伸閱讀. 推影音. 典藏品. 看展覽. 典藏品. 推影音.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