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食蟹獴 相關

    廣告
  2. 批發零售新鮮野生魚類、急凍海產、凍菜、蟹肉罐頭等,價錢優惠,歡迎食肆查詢。 精心搜羅各國優質魚類海產,包括三文魚、帶子、蟹腳等,新鮮空運抵港,信心之選。

    • 產品目錄

      精選新鮮野生魚類海產

      滿足您對飲食上的要求

    • 水果飲品

      果冰乳酪飲品系列

      新鮮的果味

    • 公司簡介

      經營新鮮海產及急凍海產之零售批發

      致力從世界各地搜羅優質產品

    • 聯絡我們

      歡迎聯絡我們查詢產品

      為您解答各類產品上的疑問

搜尋結果

  1. 食蟹獴 ( 學名 : Urva urva ),又名 棕簑貓 ,是 獴科 食蟹獴屬 (英語:Urva (genus)) 的 模式種 ,分布於 喜馬拉雅山脈 東段、 中國大陸 長江流域 以南、 中南半島 與 臺灣 [1] ,喜棲息於溪流與 水田 ,善於游泳和潛水,是重要的 指標物種 ,在印度受《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保護 [2] ,在臺灣則曾被公告為 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2019年起被公告為 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3] 。 蟹為其食物之一,因而得名,但其獵物亦包含其他許多蟲魚鳥獸,也尚未確知蟹是否為其最主要的食物 [4] [5] 。 生物特徵 [ 編輯] 食蟹獴體色通常為灰色,面部和頸部兩側有白色的條紋。

    • 概览
    • 形态特征
    • 栖息环境
    • 生活习性
    • 繁殖方式
    • 种群现状
    • 保护级别

    獴科獴亚科獴属动物

    食蟹獴是獴科獴属哺乳动物,也叫山獾、石獾、水獾、白猸、笋狸、竹筒狸等。体长36-52厘米,体重1-2.3千克,吻尖长,颈短粗,体稍粗壮;尾长17-28厘米,尾基粗大,向尾部逐渐变细;四肢短矮,各有5趾和蹼;全身沙棕色,有白色毛尖和黑色与棕黄色相间;颏棕白色,头到尾基灰棕黄色;前额、颊部和颈侧有黄白色纵纹;眼周淡栗棕色或红棕色;后肢长8.9厘米。 [13]有4个亚种分化。

    食蟹獴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多有分布,贵州省多数地区均有分布,西北部地区数量较少,栖息在溪流两岸长有茂密森林的山坡上和附近有水的长有稀树灌丛的岩山上,和梯田两侧长有茅草灌丛的山坡上。穴居生活,能攀缘,常白天单独活动,以各种小动物特别是鼠类和蛇类为食。雌雄两性均在1年内可达性成熟,每年繁殖1胎,2-3月发情,交配多在夜间进行,母食蟹獴妊娠仅1个多月,一般为57-80天,多在4月份产仔,每胎产2-5只,仔獴发育较快,生后2个月可独立生活。

    2000年8月1日,食蟹獴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三级保护级别)。 [16]2019年,食蟹獴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

    外形

    食蟹獴成体一般体长400~840毫米,尾长270~335毫米,尾长约为体长的2/3。体重1.5~2千克,最大可达3千克。外形酷似红颊獴,但体形较大得多,且略微粗壮。鼻吻尖长,耳短小。颈短而粗,体躯稍粗壮,略似扁圆形。乳头有6个,位于腹部。有一对臭腺,腺外有小开口,但不及大、小灵猫的发达。尾基部粗大,向尾末端逐渐尖细。四肢短矮,各具五趾,第一趾爪较短小,第三、四趾和爪甚长而尖锐。肛门两侧有一对肛门腺,有腺孔可放出臭气。

    毛色

    食蟹獴体毛和尾毛均甚粗长而蓬松,稍似棕蓑。吻部及眼周围的短毛棕褐色;颊、额、头顶及耳朵均被黑色的短毛。自口角经颊部,颈侧向后直到肩部各有一条白色纵纹,其毛尖端灰白色,中段黑褐色,基部为棕黄色。体背针毛黑色与棕色相间,有些部位黑色与灰白色或浅灰棕色相间。体部绒毛棕褐色。尾之近基部半段毛色如同体背,唯黑白成分较少,尾后半段被毛棕黄色,老年獴尾端毛色明显变白。喉部向后至腹面均呈棕褐色,至尾之末端全呈浅棕黄色,唇边及颌下灰白色四肢黑褐色。四肢短毛棕褐色,杂有棕黄色毛尖。

    头骨

    头骨枕部颇高,后脑较宽阔。吻部短而钝,眶下孔位于第三上臼齿上,眶上突和颧骨眶突都发达,但只有个别成年和老年标本两骨汇合形成一骨质眼环。颅顶颞嵴不甚发达,只有老年标本的颞嵴比较明显。头骨枕部上面的矢状嵴和人字嵴汇合处不显著向上突出。听泡前半部低,后半部明显膨胀。

    食蟹獴一般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树林草丛、土丘、石缝、土穴中,喜群居。喜栖于山林沟谷及溪水两旁的密林里,尤其在间杂有山坑田的山地杂木林区,更是它们经常活动的良好环境。洞栖,洞穴结构较简单,多利用树洞,岩穴或草堆作窝。能攀缘上树捕捉鸟雀,但不栖息于树上。

    活动

    日间活动。早晨和黄昏是活动的两次高潮,中午较少外出觅食。每天早晨5~7时及黄昏17~19时獴在田间或溪边觅食。

    食蟹獴常常雌雄相伴或带幼仔外出活动,觅食时亦相距不远,有互相救助的习性。如果一方受惊或受伤发出尖声呼叫,另一方常闻声前往探视。带幼仔出外觅食的母兽,常边走边发出咕咕的叫声,有如母猪带猪仔,故有些地方称此兽为“吻田猪”。它在受惊后能从臭腺向后喷射液状分泌物,并且周身毛直立蓬松,非常凶猛。獴在田间或潮湿的草地上活动,以寻找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它拖着蓬松的长尾,用鼻吻在地面各处探索。当灵敏的嗅觉发现地下有蚯蚓或昆虫幼虫等食物时,立即用鼻吻和前爪挖掘,连掘带扒,吻和爪协同动作,十分迅速,片刻便可挖出食物。因此,在它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可见许多被挖掘地下昆虫后形成的小洞。洞宽5-8厘米,几乎呈圆筒形,深可达20厘米。 它们在田间或溪河边活动,必留下许多足迹。足印略似小灵猫的足迹,但趾印较长,爪印比较明显。观察足迹可推想它们的大致活动情况。春天,当农田进行犁耙耕作的时候,獴便经常到田间活动,觅食被耙翻出的小动物。冬天,堆放在田野间的草堆,藏着各种昆虫和小动物,便成了獴觅食的好地方。冬旱水浅,河溪两边也常可发现獴的足迹。

    食性

    自然繁殖

    食蟹獴一般生后10个月龄性成熟,雌雄两性均在1年内可达性成熟,每年繁殖1胎。2~3月发情,发情时母食蟹獴阴门出现肿胀,粉红色,此时公母獴互相追逐,并大声呼叫吸引对方,母獴接近公獾立而不动,接受爬跨。笼养发现母食蟹獴发情,应及时将母食蟹獴放进公獾笼内交配。交配多在夜间进行。母食蟹獴妊娠仅1个多月,一般为57~80天,多在4月份产仔,每胎产2~5只,个别产1只或5只以上。仔獴发育较快,生后2个月可独立生活。

    人工繁殖

    1.建舍选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安静,排水良好的地方建舍。先用砖石砌成离地面0.4~0.6米的台。台上放一排排的笼舍。笼长宽高为120厘米×90厘米×80厘米,内设食盆、饮水器,由于鼬獾生活能力强,不需严格保暖,只需防风雪、雨淋和太阳直晒,笼上加棚盖即可。 2.饲料山獾是杂食性动物。在自然生活条件下,主要采食3大类食物:一是野果,如山胡桃、山楂等;二是植物根茎,如土豆、萝卜等;三是动物,如鼠、兔、昆虫、蚯蚓和小鱼、虾蟹等。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参考日粮配方: ①在繁殖期:动物性饲料,如肉、鸡、鱼、兔内脏类占40%,谷物性饲料,如玉米、豆类、麸皮占56%,蔬菜占3%; ②在非繁殖期:动物性饲料可占20%~30%。 3.科学饲喂做到“三定”:一定时。每天喂1次,一般为下午6~8时;二定量。随日龄变化而变化,成獾每日喂300克左右;三定水。供足清洁水,让獾自由饮水。 4.加强仔獾的饲养主要把好“四关”:一是温度关。仔獾出生一般在4月,虽然已进初夏,但北方天气与仔獾要求的温度不适应,因此,要保持产仔箱内温度达到25℃~30℃;二是母乳关。由于仔獾靠母乳生长发育,而且仔獾生长又快,为此,一定要增加母獾的日粮营养水平,动物性饲料最好达到50%~55%,以保证母獾的正常产乳量;三是安静关。獾胆小怕惊,为此,在哺乳期,尤其初期少惊动,以防母獾叼仔吃仔现象的发生;四是分群关。仔獾生长快,初生时全身无毛,6日龄体重达60克左右,10日龄达100克,14日龄达135克,60日龄可独立生活,因此,仔獾60日龄与母獾分开饲养。 5.严格防疫灭病坚持“两早”:一无病早防。每天打扫笼舍,喂前涮洗食、水器;夏季定期消毒,严禁喂霉烂变质饲料;二有病早治。獾抗病力较强,但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已发现常见病有肠炎、肺炎等,一经发现及时治疗。

    食蟹獴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是常见物种,但在有些分布区内不常见,种群处于稳定趋势 [2]。

    2022年7月,福建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惊喜发现了一群食蟹獴的活动踪影。这群类似于獾的小动物共有四只,它们从山上下来小溪边寻找食物时,正巧被红外相机拍摄记录到。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三级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NT。

    列入中国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附录Ⅲ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Ⅲ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 食蟹獴 ( 學名 : Urva urva ),又名 棕簑貓 ,是 獴科 食蟹獴屬 (英语:Urva (genus)) 的 模式種 ,分布於 喜馬拉雅山脈 東段、 中國大陸 長江流域 以南、 中南半島 與 臺灣 [1] ,喜棲息於溪流與 水田 ,善於游泳和潛水,是重要的 指標物種 ,在印度受《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保護 [2] ,在臺灣則曾被公告為 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2019年起被公告為 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3] 。 蟹為其食物之一,因而得名,但其獵物亦包含其他許多蟲魚鳥獸,也尚未確知蟹是否為其最主要的食物 [4] [5] 。 生物特徵. 食蟹獴体色通常为灰色,面部和颈部两侧有白色的條紋。

  3. 食蟹獴. 食蟹獴是獴科獴屬哺乳動物也叫山獾石獾水獾白猸筍狸竹筒狸等。. 體長36-52釐米體重1-2.3千克吻尖長頸短粗體稍粗壯尾長17-28釐米尾基粗大向尾部逐漸變細四肢短矮各有5趾和蹼全身沙棕色有白色毛尖和黑色與棕黃色 ...

  4. 2021年8月19日 · 食蟹獴活動於人跡罕至的香港新界北部近水林間經常保持警覺。 ©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 牠們被稱為食蟹獴,當然因為喜歡捕食蟹類的特別口味。 不說不知香港雖然地方細小但有4種本地獨有的溪蟹加上體型有一個成人拳頭般大人稱大閘蟹的日本絨螯蟹已經足以滿足牠們刁鑽的品味。 牠們有修長的前腿和長長的手指,指上又長有又尖又長又有力的爪,牠們或在水中摸索,或伸進水底的石洞和縫隙中,任憑蟹類如何橫行,都只能坐以待斃。

  5. 2018年12月4日 · 食蟹獴( Herpestes urva )是一種廣泛分布於中國南部區域、台灣、印度西北、尼泊爾、緬甸、東南亞等地的食肉目獴科野生哺乳動物。 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中,將 Herpestes urva 列為暫無危機(Least Concern, LC)物種。 但在2017年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出版的「台灣哺乳類紅皮書」中,則將台灣的食蟹獴( Herpestes urva formosanus )列為國家接近受脅(Near Threatened, NT)的物種。 食蟹獴棲息於臨近溪流的森林中,喜於水域附近活動覓食。 圖片來源:鄭錫奇. 台灣本島僅存 賴溪討生活的食肉目動物.

  6. 食蟹獴 ( 学名 : Urva urva ),又名 棕蓑猫 ,是 獴科 食蟹獴属 (英语:Urva (genus)) 的 模式种 ,分布于 喜马拉雅山脉 东段、 中国大陆 长江流域 以南、 中南半岛 与 台湾 [1] ,喜栖息于溪流与 水田 ,善于游泳和潜水,是重要的 指标物种 ,在印度受《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保护 [2] ,在台湾则曾被公告为 珍贵稀有野生动物 ,2019年起被公告为 其他应予保育之野生动物 [3] 。 蟹为其食物之一,因而得名,但其猎物亦包含其他许多虫鱼鸟兽,也尚未确知蟹是否为其最主要的食物 [4] [5] 。 生物特征 [ 编辑] 食蟹獴体色通常为灰色,面部和颈部两侧有白色的条纹。

  7.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