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

      •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在多數人已沉沉入睡的時刻,台灣發生了百年來最強烈的大地震——921集集大地震。 那場地震規模達芮氏7.3,時間長達106秒,是因車籠埔斷層的錯動引起的劇烈逆斷層地震。
  1. 其他人也問了

  2. 921大地震又稱為 集集大地震是指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發生在 臺灣 中部山區的 逆斷層 型 地震 ,總共持續大约102秒期間臺灣全島都感受到明顯搖晃。 震央 位于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位於 南投縣 集集鎮 境內, 震源 深度為8公里 [1] , 芮氏規模 為7.3( 美國地質調查局 測得 矩震級 為7.6-7.7)。 這場地震肇因於 車籠埔斷層 的錯動,並且在地表造成長達85公里的破裂帶 [9]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以及 大茅埔-雙冬斷層 2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 [10] 。

    • 106秒(1分鐘46秒)
    • 凌晨1點47分15.9秒(UTC+8
    • 1999年9月21日
  3. 2024年4月27日 · 921大地震 ,又稱為 集集大地震是指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發生在 臺灣 中部山區的 逆斷層 型 地震 ,總共持續大約102秒,期間臺灣全島都感受到明顯搖晃。 震央 位於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位於 南投縣 集集鎮 境內, 震源 深度為8公里 [1] , 芮氏規模 為7.3( 美國地質調查局 測得 地震矩規模 為7.6-7.7)。 這場地震肇因於 車籠埔斷層 的錯動,並且在地表造成長達85公里的破裂帶 [9]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以及 大茅埔-雙冬斷層 2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 [10] 。

  4. 2022年9月20日 ·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在多數人已沉沉入睡的時刻台灣發生了百年來最強烈的大地震——921集集大地震那場地震規模達芮氏7.3時間長達106秒是因車籠埔斷層的錯動引起的劇烈逆斷層地震

    • 舉世界之力研究車籠埔斷層
    • 地震研究早就開始了
    • 更多的地震知識與解析
    • 防災意識抬頭,學者與大眾對話
    • Box:何為地震潛勢圖?
    • 延伸閱讀

    除了集集地震後針對車籠埔斷層、全臺活動斷層的研究各有成果外,在 2004 年更促成臺灣與美、日、德和義等多國共同參與的臺灣車籠埔斷層鑽探計畫(Taiwan Chelungpu-fault Drilling project, TCDP)。TCDP計畫成功鑽探到集集地震的滑移帶,發現其厚度約為毫米等級,且含有非常細緻、奈米等級的黏土礦物斷層泥。此項鑽探結果也增進對地震能量分區的理解,更連結了地質及地震科學兩領域。 斷層泥的成因,主要是斷層在地震發生時,高速滑移而瞬間產生高溫、高壓的環境,使得斷層面上的岩石被剪碎,若裡面含有地下水的話,甚至還會產生化學變化。利用斷層泥的顆粒、泥層厚度的分析,可以推估斷層面上所釋放能量。這樣直接「看」到斷層面的研究方式在當時國際上也是少見的,而後 2004 年的汶川...

    1999 年的集集地震雖然是近 50 年來災情最慘重的地震,不過有許多關鍵的觀測與研究,是從更早之前就開始運作。1986 年的花蓮強震造成北部地區的中和華陽市場倒塌,遂使當代的地震學家與政府開始重視地震觀測與防災。於 1989 年成立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1993 年開始在各地架設強震儀,組成強地動觀測網。強震儀屬於加速度型地震儀,專門針對地表震度大的地震所設計,可以藉由量測加速度轉換成震度,提供防災參考,同時也能讓人們更了解大地震的地表振動行為。 由於地震學前輩們的真知灼見,儘管集集地震災害嚴重,但也因為有當時世界上最密集的強地動觀測網與地震速報系統,在震後 2 分鐘之內就自動產出地震速報,相對於 1995 年之前,需要 30 分鐘才能得到可信的地震規模與震度,快速許多。而 900 多台...

    地振動加速度與地振動速度,分別為地震波在經過時地表質點可以量測到的粗體加速度值與速度值兩者的意義與成因皆不同。在一地震中,通常同時具有長週期、短週期兩種地震波,會造成高地振動加速度的震波多為短週期震波,而長週期震波通常不易產生高加速度值,卻容易產生高的地振動速度。 過去,在地震工程中多半認為地振動加速度為致災主因,因此在震度的觀測上多考量最大的地動加速度,加速度值越高,震度就越大。但從集集地震資料發現,除了地動加速度之外,地震斷層的滑移速度大時,會產生較長週期的震波。長週期震波即使加速度不大,但因為週期長、朝著同一方向的加速經歷時間跟著變長,進而導致擺動的速度更高。長週期震波對高樓大廈等大型建物的影響也更為顯著,通常在一瞬間就能達到很高的速度值,因此地震工程界又稱其為「長週期速度脈衝」。 同...

    集集地震的隔年,政府頒布了《災害防救法》,重大天然災害的防治開始有法源依據,接著2003年成立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而後轉型成現在的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著力於科技研發、災害風險管理及防災意識的推廣。此外,據筆者觀察,近年來發生重大災害事件時,在新聞、談話節目及各種傳播媒體中開始有許多專家嘗試與民眾對話。相較於20年前集集地震發生時,政府與民眾的防災識意都提升許多。 而在地震防災上,近年來最重要的兩面向分別是以災防告警系統發布強震即時警報及公告斷層、地振動與土壤液化等災害潛勢圖。 災防告警是人們今日能快速收到「地震預警」簡訊通知的最大關鍵。早在2002年,已經能達成在地震發生後22秒產製初步地震資訊的功能,但直到通訊技術成熟、手機上能收到地震預警簡訊時,臺灣的地震預警成果才廣為人知。不過...

    雖然地震仍無法預測,但也並非隨機發生。因此,地震學家利用不同的科學資料,並假設累積應變與釋放能量有一定的規律性,嘗試得到地震的再現週期與發生頻率,例如某個地方平均多少年會發生一次規模 6.0 以上的地震。這些資料包括地震觀測的統計、斷層長期監測、利用野外地質調查或是開挖槽溝分析的古地震資料等。 而地震潛勢圖可以依不同的需求繪製 30 或 50 年發生的機率,30 年內發生的機率常用作防災規畫,50 年內發生的機率則因接近房屋使用年限可作為建築耐震或選址等考量。而地震潛勢圖所收進的資料,亦可再進一步針對特定斷層、特定事件進行情境模擬,作為重大災害長期規畫的依據。

    馬國鳳、潘昌志,〈地震如何致災?科學家如何知災?我們又該如何防災?〉,2017年9月20日。
    馬國鳳,〈集集地震帶來的功課及學習〉,2018年9月20日。
  5.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921大地震921大地震 - Wikiwand

    921大地震 ,又稱為 集集大地震是指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發生在 臺灣 中部山區的 逆斷層 型 地震 ,總共持續大約102秒,期間臺灣全島都感受到明顯搖晃。 震央 位於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位於 南投縣 集集鎮 境內, 震源 深度為8公里 [1] , 芮氏規模 為7.3( 美國地質調查局 測得 矩震級 為7.6-7.7)。 這場地震肇因於 車籠埔斷層 的錯動,並且在地表造成長達85公里的破裂帶 [9]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以及 大茅埔-雙冬斷層 2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 [10] 。 Quick Facts 日期, 發生時間 ... Close.

  6. 2019年9月19日 · 集集地震」(下稱921地震」)不僅是20世紀全球最嚴重的地震之一亦是地震研究上相當重要的世紀大震。 顯著有感餘震破紀錄,1個月內163次. 921地震後餘震發生分布圖。 (資料來源/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整理/柯皓翔;設計/黃禹禛) 921主震過後半小時內,凌晨1時57分、2時3分、2時16分,分別又發生規模6.4、6.7、6.8強震,使得921災情雪上加霜。 中央氣象局資料 顯示,地震發生後1個月內,顯著有感地震達163次。 截至10月底,顯著有感餘震更多達205次,其中181個地震之規模在4以上,規模6以上者也高達10個。 若從最大震度觀察,當時共有27次地震達5級強震標準 ,其中又有5次地震的最大震度達最高的7級「劇震」。 921餘震次數打破台灣地震觀測紀錄。

  7. 2022年12月11日 · 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主因是車籠埔斷層逆向抬升導致全臺多處災情慘重史稱九二一大地震。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社會學研究所林宗弘研究員,他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內外學者攜手合著《巨震創生:九二一震災的風險分析與制度韌性》統整臺灣 20 年來地震科學研究成果,記錄受災社區的重生故事。 一起了解這場世紀強震,如何促使臺灣災害科學與政策改革向前跨出一大步! 地震災害中隱藏的風險. 圖| iStock. 地震可說是最致命的天災,1989 至 2019 年間,全球前 25 起死亡人數最多的災難,地震就佔了半數以上。 而臺灣更是好發地震的高風險區,根據全球地震模型估計,臺灣幾乎全島都有地震風險,在全球地震危害度排行上名列前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