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臺北第一名剎──龍山寺,就是當地居民信仰、活動、集會和指揮的中心

      • 艋舺(今萬華)是臺北市開發最早的地方,而臺北第一名剎──龍山寺,就是當地居民信仰、活動、集會和指揮的中心。 據說以前有一個人把佩帶的觀音菩薩香火袋,遺掛在一棵大榕樹上,到了夜晚竟然發出光芒。 更奇怪的是有求必應,非常靈驗。 所以信徒就在那個地方建立龍山寺,從西元1738年開始,到西元1740年落成。
      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16&id=93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5日 · 關於龍山寺. 龍山寺 建於清乾隆三年 (西元1738年),是迎請福建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臺,香火鼎盛流傳至今已有280年歷史。 而在民國74年 艋舺龍山寺 更被列入國家二級古蹟,與 國立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 並列為國際觀光客來台北旅遊的三大景點名勝。 每年都有固定的祭典和民俗活動,其中以農曆正月花燈展覽、四月浴佛節、七月盂蘭盆勝會最為盛大。 走進龍山寺山門會看到 淨心瀑布,名稱取自佛教《大智度經論》,並寄託「瀧水奔騰,飛泉澈清,朝登佛門,先淨其心,心靈淨化,悟道慧根,具足相好,莊嚴其身」的寓意,希望來龍山寺參拜的人們都可以靜心聆聽水聲,帶著平靜的心情禮佛。

  3. 龍山寺簡介. 艋舺,今名萬華,為臺北市發源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 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陳賴章墾號請墾大佳臘,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時稱蕃薯市;而獨木舟在平埔族語言中之發音為Banka,漢人乃音譯為「艋舺」。 早年臺灣北部為一蠻煙瘴癘之地,俗諺「三在六亡一回頭」,環境十分險惡,漢人前來墾植時為求神佑,多攜帶家鄉廟宇香火以為庇護,後因漢人聚落漸增,三邑人士遂於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合資興建龍山寺,並迎請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臺。 龍山寺不僅是居民信仰中心,舉凡議事、訴訟等均祈求神靈公斷。

  4. 艋舺龍山寺 (臺灣話: Báng-kah liông-san-sī),也稱 萬華龍山寺,是位於 臺灣 臺北市 萬華區 (艋舺)的 觀音寺,為 龍山寺 之一。 建築列為 國定古蹟。 歷史沿革. 編輯. 清治時期. [編輯] 龍山寺三川殿. 早期泉州三邑人到 艋舺 是以從事茶葉、藤條等生意為主,相傳雍正年間一位來自泉州三邑的藤條商人至 境尾 時,把泉州三邑人信仰中心的 晉江龍山寺 香火袋遺忘在竹枝上,被人視有神蹟而供奉 [ 1 ]。 乾隆初年,三邑商人黃典謨發起建寺,募資銀二萬餘元 [ 2 ]。 以風水家張察元堪輿 [ 3 ],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十八動工 [ 4 ],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落成 [ 2 ]。

  5. 艋舺龍山寺(臺灣話: Báng-kah liông-san-sī ),也稱萬華龍山寺,是位於臺灣 臺北市 萬華區(艋舺)的觀音寺為龍山寺之一。 建築列為 國定古蹟 。 歷史沿革

  6. 大溪龍山寺,全稱大溪永福龍山寺,或稱大嵙崁龍山寺,是一所台灣桃園縣大溪鎮的觀音廟,分香自艋舺龍山寺,是旅遊勝地,亦是信仰中心。 艋舺 清水岩

  7. 艋舺龍山寺介紹. 艋舺龍山寺是一間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寺廟,已有近300年的悠久歷史,在廣州街與西園街交叉口,毗鄰著名的華西街觀光夜市,是萬華區的宗教中心。. 龍山寺,又稱萬華龍山寺,擁有悠久的歷史,昔日的「一府二鹿三艋舺」繁華風采在此昭示 ...

  8. 艋舺龍山寺是泉州安海龍山寺之分靈寺廟主要奉祀觀世音菩薩。 據傳,雍正年間有渡臺移民將所佩帶的香火袋掛在樹上,多次於黑夜裏發光顯靈,遂有建寺之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