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哈伯瑪斯如何重建歐洲的認同? 相關

    廣告
  2. Cheap Flights to Europe. Book Confidently with Our Low Fares. Find Fares on 500+ Airlines. Price Match Promise at OneTravel. Book With Confidence Now!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5日 · 哈伯瑪斯的聲明暗示他學術立場與當地政治環境格格不入自由民主包容等的普世價值並不得認同少數特權階級坐擁權力如果他接受獎項從象徵意義上則是認同獨裁政治淪為他人國際政治的嫁衣裳

  2. 2021年10月27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身為哲學家提起疫情哈伯瑪斯提出了對防疫措施的看法德國哲學家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是批判理論Kritische Theorie)的第二代傳人。 兩年前,90歲高齡出版了洋洋兩大冊的巨著《仍是一部哲學史》(Auch ein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討論知識與信仰的關係。 今年5月,他拒絕領取阿拉伯聯合酋長國「Sheikh Zayed」頒發的圖書獎,暗示對當地的政治理念並不認同。 如果接受領獎,則會成為獨裁政治的嫁衣裳。

    • 始於政治與社會的思想
    • 對批判理論的繼承與批評
    •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
    • 大辯論者:現代性是未竟之業

    1929年哈伯馬斯生於德國杜塞道夫(Düsseldorf),因先天患有兔唇,致使咬齒不清,卻讓他很早就關注到人類的語言與溝通問題,更成為了哈伯馬斯未來的主要研究課題。 少年哈伯馬斯成長於一戰後、納粹統治下的德國,紐倫堡對二戰納粹罪行的審判對他影響甚深,這些經驗使他關注人的社會與政治向度。青年哈伯馬斯讀到當時德國的哲學大師海德格的著作,竟稱有一種「納粹的內在真理與偉大」(inner truth and greatness),就於報紙撰文,要求這位二戰後因曾為納粹站台而備受爭議的大師解釋當中的含義。結果海德格本著一貫的沉默,不予回應。 海德格:為什麼要有東西存在,而不是空無一物? 事件讓哈伯馬斯確信:德國哲學傳統根本無法為清算、理解或批評納粹提供思想上的資源。哈伯馬斯認為自康德、黑格爾至胡塞爾...

    其後哈伯馬斯進入法蘭克福大學的社會研究學院,跟隨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與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研究哲學與社會學,成為以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聞名於世的法蘭克福學派(the Frankfurt School)第二代成員。 霍氏與阿氏傾向對於人類理性抱持悲觀的態度,這表現在兩人合著的《啟蒙的辯證》(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當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思想家,以理性為人類的最高指導,深信理性之光將會普照到全人類,為人類建立更美好、進步的文明社會;然而到了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上葉,我們卻看見世界紛爭不斷,工具式、制度化的理性促使世界戰火連連,在資本主義下出現了普遍的異化勞動,文化工業亦愈發宰制人的意識形態。理性,最終使...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一書的主軸是回溯歷史中「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的誕生與衰落。哈伯馬斯指近代的公共領域源自十七世紀的英國,於十八至十九世紀傳到法國與德國等地,具體的例子是國家與政府以外的俱樂部、咖啡廳、文化沙龍與文學期刊等場所與場域。在公共領域之中,人們可以不分彼此的社會、政治與經濟地位(包括性別、階級),平等地互相就所有人都關注的議題進行討論,當中不涉及任何利益的考慮。哈伯馬斯認為在公共領域之中,實際上人已經實踐了自由、平等與團結等價值。 在考察過歷史之後,哈伯馬斯當然清楚現實的公共領域並非如此純粹:大部分貧苦的人、沒受過教育的人與(幾乎所有的)女性都被排除在公共領域之外;在歷史與物質條件之下,公共領域無可避免是資產階級所享有的。然而,哈伯馬斯指在公共領域之中人們在原...

    出於人類理性的信念,與對建立溝通理性社會的堅持,使哈伯馬期對於現代性抱持獨特的看法。在八十年代前後,西方知識分子即使不認同後現代主義的理論,亦大概會同意這套理論對於後現代社會的特質的描述:權威的失落與缺席、意義與形象的碎片化等等。然而哈伯馬斯反對這種論調,他於1980年的演講〈現代性:一項未完成的計劃〉(Modernity: An Unfinished Project)及1985年的著作《現代性的哲學論述》(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中都力指現代性並非已經一去不返的過去。按哈伯馬斯的理解,現代性並不只是一個時期,而更多是一個計劃(project),一個臻於理性但卻未完成的計劃。 哈伯馬斯|現代性:一項未完成的方案(上) 哈伯馬斯|現代性:...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反省與答覆以上問題是本文的撰文旨趣作者終將指出哈伯馬斯的憲政愛國主義不僅為國族認同與民主政治的未來等問題做成了深具啟發的陳述與論證同時也為價值迷亂與道德虛無的現世再現啟蒙主義的思想光輝。 關鍵字. 哈伯馬斯 ; 歷史記憶 ; 國族認同 ; 民主政治 ; 憲政愛國主義 ; 歷史學家之爭 ; 國族 ; 國族國家 ; 公民身分. 並列摘要. What is memory exactly? What role should historical memory play in shaping our national identity and reflecting on the future of democracy?

  5. 2023年8月27日 · 1994年榮休。 他同時也是西方馬克思主義 法蘭克福學派 第二代的中堅人物。 他繼承和發展了 康德 哲學致力於重建啟蒙傳統 現代性 為「尚未完成之工程」,提出了著名的 溝通理性 (英語: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的理論,對 後現代主義 思潮進行了深刻的對話及有力的批判。 生平 [ 編輯] 哈伯馬斯1929年6月18日生於 威瑪共和國 的 杜塞道夫 一個中產家庭。 他的家人識時務地適應了納粹政權,但也談不上擁護。 他的政治觀點形成於1945年,他十六歲時。 這時二戰行將結束,他和大多同齡的青年一樣加入了 希特勒青年團 。 戰後,他在觀看了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紀錄片後,遠離了納粹主義。

  6. 本文並進一步指出,此種憲政愛國主義的概念係奠立在哈伯馬斯之獨特的法律人格者概念上;亦即每一人格者均應被尊重為是一個個人,且同時是存於自己所由來之文化脈絡中最後,本文並對哈伯馬斯之憲政愛國主義的概念進行反省批判,認為此一概念忽略了蘊含於集體認同中之激情因素,並嘗試提出修正方案關鍵詞:族國認同憲政愛國主義哈伯馬斯泰勒. 投稿日期:94.5.13 ;接受刊登日期:94.9.19; 最後修訂日期:94.11.30 責任校對:鄞伊韋、李俊達. * 本文初稿曾宣讀於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暨台大公法研究中心舉辦之「政治理論與公法學之對話─恭祝吳庚大法官榮退學術研討會」(2004.4.10),本文之定稿並作了相當幅度之增刪與補充。

  7. 為了完成啟蒙現代性方案謀思適切的社會理論之替代性典範或社會合理性判準他著重於民主憲政體制的改良設計針對政治性公共論域的結構轉型頗具洞見的研究貢獻加上溝通行動理論與論評理論 (Diskurstheorie) 的建構提供了自我與他者相互理解的超驗性基礎與可能性條件促使大眾的民主模式得以朝向公眾的民主模式發展。 上世紀 90 年代,他的學思理路經歷了康德哲學的轉向並提出雙軌制的審議式民主模式完構他的程序性法權哲學的新典範,欲使政治自主性、道德規範的正當性與自由社會的現代性得以在全球化轉型趨勢中同時被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