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簡睦旼表示,目前比較擔心兒童確診的後遺症包括 多重器官發炎症候群(MIS-C)以及長期新冠肺炎症候群(簡稱長新冠) 。 MIS-C通常會發生在與確診者接觸後四週內,發作時可能出現低血壓甚至休克,其他症狀包括高燒、皮膚紅疹、心臟衰竭、淋巴腫大等,多發生在6至11歲的兒童族群。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6月1日 · 關日華醫生表示染疫康復後12個星期若不適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即屬於長新冠症狀一般分為中期至長期後遺症包括極度疲倦記憶力變差失眠認知功能障礙集中力不足腦霧頭痛咳嗽氣喘關節或肌肉痛失去嗅覺或味覺甚至精神問題等此外家長要留意新發現的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屬中期後遺症這是由细胞因子風暴引起的情況但並非川崎病。 兒童康復後約2至6星期,有機會出現「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病徵包括: 持續發燒. 活動能力減退. 肚痛、嘔吐、腹瀉、肝炎(黃疸) 血凝固出現問題. 類川崎病表徵,例如:眼膜炎、嘴唇紅及爆裂、頸淋巴腺腫大、皮膚出現紅疹、卡介苗接種位置紅腫等. 心臟衰竭、冠狀動脈膨脹、心包積水. 甚麼情況需到醫院治理?

    • 孩童也會得「長新冠」後遺症?出現「10大症狀」應盡速就醫
    • 孩子染「長新冠」如何採取治療?醫推「特別門診」身心照護一次到位
    • 延伸閱讀

    中醫大兒童醫院副院長,兼後新冠兒童診治及照護計畫DISCOVER主持人謝凱生醫師說明,感染COVID-19之後的恢復期,仍高達73%出現後新冠症狀,後遺症第一名到第十名分別為咳嗽、喉嚨痛/喉嚨問題、耳朵痛/耳朵問題、體重減輕/增加、體力虛弱、缺乏動力、睡眠不順暢、胸痛、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心悸。 從症狀數據顯示,感染COVID-19後,孩童的身體仍有多個器官受到相當的影響,也需要各個次專科進行整合性的照護。 王志堯醫師強調,「兒童長新冠」除了引起身體器官系統的慢性發炎,也會影響心理的各個層面,統計分析顯示有22.7%會感到情緒低落、19.4%會感到沮喪、25.3%有缺乏動力的情形、22.7%比以前更焦慮、11.7%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

    綜合上述,王志堯醫師呼籲家長在孩子感染COVID-19康復後,仍需留意是否有生理或心理的症狀,若是在COVID-19染疫後,仍有上述身體不適、活動力降低、易疲憊喘促、飲食睡眠習慣改變、學習落後、人際關係等困擾,都需要尋求兒科醫師做詳細的整體評估,制訂治療與照護方案,才足以脫離後新冠症候群的糾纏。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王志堯醫師表示,中醫大兒童醫院經過縝密籌畫,自7月1日率先啟動「兒童後新冠特別門診」,一個多月來累計至8月12日,已有154例以上的後/長新冠兒童及青少年因後遺症前來求診,性別以男孩(59.7%)高於女孩(39.5%)。 中醫大兒童醫院「兒童後新冠特別門診」及DISCOVER( Diagnosis and Support for COVID Children to Enhan...

  3. 2022年4月16日 · 新冠變種疑致幼童嚴重後遺症 專家有兒童康復後現多系統發炎. 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不少兒童染疫甚至死亡個案香港兒科醫學會會長葉柏強今早...

    • On.Cc 東網
  4. 2022年5月28日 ·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兒童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所產生的後遺症可分為以下兩大類長新冠Long COVID):一般是感染後三個月內可能出現症狀例如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頭痛呼吸困難胸悶等。 發生原因尚未明確,專家推測應是患者體內仍殘留部分病毒,導致引發一系列慢性發炎症狀。 不過當這些孩子們接受常規身體檢查,如抽血檢驗或測量血壓、血氧濃度時,幾乎可發現都落在正常範圍內。 多重器官發炎症候群(MIS-C):容易發生在感染後的2~6週內,會有持續發燒、皮膚起疹子、呼吸窘迫及淋巴腫大等症狀。 發作原因被認為是確診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失調,以致攻擊身體不同器官,包括心臟、肺臟、腎臟、胃腸道、血管、大腦、眼睛和皮膚等部位。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 ( 首例MIS-C!

  5. 2022年4月11日 · 兒科醫生兒童染新冠後或現多系統發炎綜合症 嚴重者需深切治療. 撰文:黃煦緻. 出版: 2022-04-11 18:45 更新:2022-04-11 19:53. 本港累計已有逾10萬名兒童染上新冠肺炎其中有部份兒童染疫後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病徵包括發燒紅疹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等更有甚者出現神志不清及休克的情況。 港安醫院醫生指,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多於染疫後的二至六周出現,按1萬名染疫兒童作計算,推斷本港兒童的發病率介乎0.0002至0.0003%,惟逾半兒童要入住深切治療部。 醫生強調,如能及早治療,大部份兒童均能順利康復,呼籲兒童應盡快接種疫苗以預防出現此病症的機會。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