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聽力突然大減或者一側耳朵聽不到聲音中醫稱為暴聾西醫名為突發性失聰屬於急症除了聽力大減亦可覺得頭暈耳鳴及耳痛病發後首兩周是治療的黃金期如缺乏及時和適當的治療則難以恢復原有的聽力甚至造成永久性失聰故出現病徵者應盡快找耳鼻喉專科醫生作詳情檢查並以中西醫配合的方式治理。 還有一種常見的聽力下降,與頸椎病相關。 這可以因為長時間低頭工作,致頸部氣滯血瘀,氣血不能向上充養耳竅。 透過中藥及針灸,可放鬆頸部緊張的肌肉,促進頸部血液循環,大大改善症狀。 以上資料謹供參考,如有疑問, 請諮詢閣下的註冊中醫師。 耳鳴是指自覺耳內或頭顱有鳴響但並無相應的音源的疾病。 在中醫角度,耳鳴是由於飲食不節、睡眠不足、壓力大、感冒後臟腑功能失調導致耳竅受侵擾或耳竅失去氣血的濡養。

  3. (2022年4月 11日長者突然聽力減弱可能是患上耳中風」,中醫角度認為這屬於耳鳴耳聾的範疇部份患者或會伴有耳鳴這都會影響身體平衡及反應長者的話會導致失平衡容易跌倒常見中醫治療方法有針灸治療配合內服中藥活血化瘀引經入藥調補氣血以改善聽力。 最近有位72歲陳婆婆求診,稱早前曾有頭暈, 及後數天就發覺「聽電話時聽不到聲音」,而其中一隻耳仍可聽到環境聲音。 經西醫診斷及檢查後,發現有部份血管阻塞,供血異常,確診為突發性失聰,俗稱為「耳中風」。 內容 hide. 1 長者聽力減弱,容易跌倒﹑失平衡. 2 以為只是「撞聾」,錯過治療時機. 長者聽力減弱,容易跌倒﹑失平衡.

  4. 2023年7月18日 · 中醫認為聽力損傷大多源於腎虛或是氣血不足腎虛可能導致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而氣血不足則可能影響耳朵的營養供給進一步導致聽力減退。 1.腎虛型. 當慢性聽力缺失表現為耳鳴耳聾等症狀時可使用如六味地黃丸這類滋補腎氣的中藥處方此外,「滋腎通耳湯是一帖專門針對慢性聽力減退所設計的處方組成藥材包括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知母黃柏黃芩柴胡白芷和香附等主要作用在於滋補腎氣同時通達耳朵從而改善聽力對慢性聽力損傷伴有情緒不穩定易怒的病患具有顯著效果。 2.氣血不足型. 若聽力減退伴有頭暈、面色蒼白等症狀,則適合使用補血益氣的中藥如「人參養血湯」等。 不過,以上藥物使用須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宜自行判斷服用。 養生藥膳與茶飲改善聽力.

  5. 2019年9月3日 · 中醫治病. 耳鳴耳聾都屬於聽覺異常以病人自覺耳內鳴響如聞蟬響樣或致聽覺下降。 《醫學入門:「耳鳴乃是聾之漸也。 」耳鳴或會漸漸變為聽力喪失。 耳鳴可因外傷、瘡瘍炎症、藥物損害、或長期處於噪音的環境等引起。 偶發而短暫性的耳鳴,多能休息後改善,但有連續性並出現加重的情況,就需要進一步的檢查或治療。 –. 文章目錄 隱藏. 1) 耳鳴聲音辨別. 2) 中醫看耳鳴. 3) 中醫治療耳鳴的方法. 3.1) *〖案例1:右耳耳聾多年、左耳耳鳴2年,加重1週,針灸治療2次後明顯改善〗*. 3.2) *〖案例2:右側耳鳴8月+,反覆發作,針灸治療4次,改善7成〗*. 耳鳴聲音辨別.

  6. 2017年11月9日 ·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當聽力開始退化有耳鳴症狀出現接受中醫治療也能有幫助特別是突發性的聽力衰退1星期至1個月內趕快接受中醫針灸與內服中藥修復聽神經可以有不錯的成效千萬不能拖了半年1年才去治療聽神經已損傷便很難再復原。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中醫自古便有言,漸聾屬虛、暴聾屬實。 若聽力是慢慢減退的,多屬於腎氣虛衰,因年老退化所致;而突發性的耳聾,多屬於臟腑積熱、情緒太過激動,或外感風寒所導致。 另一外源性因素,如不當使用耳機或長期處於高分貝的環境下,也都會造成聽力減退。 預防聽力減退,透過耳朵處穴道按摩也有幫助。

  7. 2023年11月22日 · 耳聾或聽力下降的類型及其聽覺生理學基礎 - 彭博中醫針灸診所. Published by Dr. Peng on 2023 年 11 月 22 日. 耳聾或聽力下降是如何產生的它們有哪些類型各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本文從聽覺產生的機制進行了分析對於這一機制的了解將為醫學治療提供啟示尤其是為中醫針灸如何治療耳聾或聽力障礙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啟示。 本文摘改自 本文摘自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王正敏教授的《耳顯微外科2007版》。 1 聽覺應用生理基礎. 聽覺系統以高靈敏性、精調諧性、快速時間處理和寬動態域為特徵。 高靈敏性是指能感知很小聲壓或波幅的聲信號;精調諧性是指其調諧能力可達精確分辨音頻的程度;快速時間處理和寬動態域是指以音量有效比迅速處理不同聲信號的功能。

  8. 2019年8月7日 · 患者持續接受中藥和針灸治療約半年聽力檢查追蹤發現已經從重度急重度的聽力障礙進步到中重度聽力障礙患者也自覺聽力改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中醫治療突發性耳聾藥材】: 1.解表利濕宣發通竅藥材石菖蒲連翹蟬蛻。 2.養陰填精、安神利濕藥材: 天門冬、遠志、茯苓。 3.清熱瀉火: 黃芩、龍膽草。 4.寬胸行氣、養血歛陰: 枳殼、酸棗仁。 【中醫治療突發性耳聾7大穴位】: 1.翳風穴位置: 耳垂後耳根部,顳骨乳突與下頜骨下頜支後緣間凹陷處。 2.中渚穴位置: 手背第4~5掌骨間,掌指關節後方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