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陳瑞華 (英語: Ruey-Hwa Chen),台灣生物化學家,專長研究領域為訊息傳遞、癌生物學、細胞生物學。 曾任職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副所長。 現為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1]。 生平. [編輯] 陳瑞華高中就讀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大學畢業於 國立臺灣大學 農業化學系,後取得生化科學研究所碩士,並於1991年取得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生化系博士學位 [2]。 返台後,陳瑞華於1996年起擔任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分子醫學研究所副教授,並於2003年升等教授。 2011年轉入 中央研究院 生物化學研究所,期間曾任職生物化學研究所副所長,並於2012年任特聘研究員至今。
陳瑞華 特聘研究員. 中研院生化所 602室. 研究領域與專長. 學經歷. 主要著作. 著作列表. 研究領域與專長. 1. 調節蛋白質降解和外泌體分泌以操控癌細胞信號傳遞和腫瘤免疫微環境. 我們研究細胞如何確保溶酶體降解和外泌體分泌之間的平衡,蛋白質泛素化如何影響這種平衡,以及癌細胞如何擾亂這種平衡以增強腫瘤惡性表型和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境。 這些調控機制也將被用於設計新的抗癌策略。 2. 靶向致癌蛋白的蛋白酶體和溶酶體降解用於抗癌治療. 降解”已成為抗癌策略的新概念,與傳統的“抑制”策略相比具有多項優勢。 我們研究幾種主要致癌蛋白的蛋白酶體和溶酶體降解途徑及策略。 3. 生物分子凝聚物對癌症代謝的調控.
陳瑞華 (英語: Ruey-Hwa Chen),台灣生物化學家,專長研究領域為訊息傳遞、癌生物學、細胞生物學。 曾任職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副所長。 現為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1]。 生平. 陳瑞華高中就讀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大學畢業於 國立臺灣大學 農業化學系,後取得生化科學研究所碩士,並於1991年取得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生化系博士學位 [2]。 返台後,陳瑞華於1996年起擔任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分子醫學研究所副教授,並於2003年升等教授。 2011年轉入 中央研究院 生物化學研究所,期間曾任職生物化學研究所副所長,並於2012年任特聘研究員至今。
2022年3月15日 · 陳瑞華的專長為訊息傳遞、蛋白質修飾,研究範疇擴及細胞生物學與神經科學;研究成果在癌生物學領域有著創新性的突破。 「本來常常就會失敗,會和你想像的不一樣,」做過研究的人,聽了這句話肯定心有戚戚焉,卻也不免嘆口氣。 在研究過程中不斷遭受挫折,不會讓人很漚很喪志嗎? 發表過諸多突破性研究的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陳瑞華卻以柔和的語氣說:「就是跟你想像不一樣,才是最創新的發現。 陳瑞華的研究有許多都與待解謎的生命分子有關,她破解這些謎般分子與不同分子的互動,從而得知細胞內各種現象的機制與功能。 面對許多摸不著頭緒的未知跟必然的失敗,她是怎麼保持好奇心的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斷挖掘新事物、挑戰未知便是陳瑞華不斷持續的動力。 圖/劉志恒攝影. 由關鍵分子開啟研究,解答重要細胞調控機制
陳瑞華-個人影片. TOP. 地址:106319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生化科學研究所R101室). 電話:+886-2-2366-5599. 傳真:+886-2-2363-5038. 電子郵件:ibs@ntu.edu.tw. Web Design by Greatest Idea Strategy Co.,Ltd. 生物、醫學、化學、結構到藥物研發之研究與教學.
2016年5月3日 · 第一站泛科學來拜訪這次得到 2016 年台灣女科學家「傑出獎」,現在是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的陳瑞華。 她專注在與癌症相關的訊息傳遞和蛋白質修飾研究,研究成果不僅獲得如 Nature Cell Biology、Cancer Cell、Molecular Cell 等國際期刊刊登,也受到 ...
陳瑞華博士的團隊確定了去泛素化酶 TRABID 在抑制抗腫瘤免疫方面的關鍵作用。 從機制而言,TRABID 在有絲分裂時上調,並通過去除 Aurora B 和 Survivin 上以 K29 位點連接的聚泛素鏈來穩定整個chromosomal passenger complex進而控制有絲分裂。
陳瑞華為訊息傳遞與蛋白質修飾的專家,研究領域擴及基礎細胞學、癌症學與神經科學,科學成就突出,重大發現均刊登於國際高水準頂尖期刊。陳瑞華畢業於金華國中、北一女中、臺灣大學,並擁有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生化系博士學位。
2016年3月19日 · 陳瑞華博士投入生物研究已超過三十年,是訊息傳遞與蛋白質修飾的專家,赴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生化系取得博士學位後,返台任教於台灣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
本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瑞華博士研究團隊,日前找出抑癌因子DAPK的一項全新訊號路徑,並且證實此種路徑和大腸癌細胞生長,有決定性的關係。 此項全新的研究發現,具有高度原創性,已通過國際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的嚴格審查,於2007年9月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