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電影評論 ,簡稱 影評 ,是指觀影後從 藝術 性、觀賞性、 技術 性、 社會 性及 政治 等方面對一部 電影 進行評價和批評。 電影評論出現於20世紀初,是從 戲劇 評論 發展過來的。 義大利電影理論先驅者里喬託·卡努杜(Ricciotto Canudo)在巴黎率先對電影進行評論,並發表了著名的《第六藝術宣言》(The Birth of a Sixth Art,後改稱第七藝術)。 [1] 電影評論最初只在專業 報刊 可以讀到,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開始出現在周報和日報還有在 電台 和 電視 上,最後終於在很多 網路 媒體上也可以看到電影評論的身影。 通過電影評論可以很大程度地對一部電影的票房產生影響。 電影評論獎項 [ 編輯] 列出世界各地較具規模及知名度的影評組織協會獎項。 美國.

    • 概觀
    • 評論目的
    • 評論內容
    • 影評知識
    • 影評寫作
    • 影評現狀
    • 影評作用
    • 其他相關

    影評一般指本詞條

    電影評論,簡稱影評,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攝影、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視聽語言、道具作用、轉場、剪輯等進行分析和評論。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鑑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同時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鑑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鑑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又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鑑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樣的。有著重評論影片的題材、主題、人物或它的社會意義,也有專門論述不同片種、樣式或影片的藝術風格、造型表現手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的;有對某一時期、某一流派的電影創作進行專題評論的,也有為著名的電影導演、演員等電影藝術家撰寫評論的;既有在報刊上對當時上映的影片或某種創作問題寫專欄評論的,也有對一定時期和範圍內的影片進行評論的。由於讀者和觀眾的欣賞境界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既需要供電影專業工作者研究用的專題論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觀眾欣賞水平的影評文章。

    景別運用

    特寫:拍攝人像的面部、被攝對象的一個局部的鏡頭。它可使表現對象從周圍環境中突現出來,造成清晰的視覺形象,得到強調的效果。特寫鏡頭能表現人物細微的情緒變化,揭示人物心靈瞬間的動向,使觀眾在視覺和心理上受到強烈的感染。 近景:攝取人物胸部以上或者被攝對象距離較近的電影畫面。它能使觀眾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種形體動作,有利於對人物的容貌、神態、衣著、儀表作細緻的刻畫,或者看清被攝對象。 中景:攝取人物膝蓋以上部分或者被攝對象距離較遠的的電影畫面。它有利於顯示人物的形體動作,有利於交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加深畫面的縱深感,表現出一定的環境、氣氛,而且通過鏡頭的組接,還能把某一衝突的經過敘述得有條不紊,常用以敘述劇情,或者較清晰地看清被攝對象。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場景全貌的電影畫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個動作和人物的相互關係。在全景中,人物與環境常常融為一體,能創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動畫面。 遠景:是指表現廣闊空間或者開闊場面的畫面的景別,是所有景別中視距最遠、表現空間範圍最大的一種景別。在電視節目中常用於表現地理環境、自然風貌和開闊的場景和場面。 大遠景:通常是從高角度拍攝的畫面,用來做為定場鏡頭或提示寬廣開闊的空間。

    聲畫套用

    聲音:包括人聲、背景音樂、音響、畫內音、畫外音 人聲:交代說明、推進劇情、推動人物性格 背景音樂:烘托氣氛、渲染氛圍、深化主題、善於抒情 音響:增加真實感、烘托環境氣氛、抒情言志 畫內音:畫面內部有明確的聲音來源,抒發人物內心情感 畫外音:由剪輯師配樂,以達到導演所要求的氛圍 畫面:包括人物、景物、道具 人物:視覺的中心,意念的載體 景物:抒情言志、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借景抒情 道具:刻畫人物性格、串聯故事情節、抒情言志,具有符號性 聲畫結合:包括聲畫同步、聲畫分離、聲畫對位 聲畫同步:有什麼畫面,就有什麼聲音 聲畫分離:聲音與畫面分別敘述,兩者不具備明顯衝突 聲畫對位:聲音和畫面在意義和情緒上形成強烈反差 色彩:塑造人物形象、營造環境氛圍、構成創造思想 色調:分為冷色調和暖色調 冷色調:色環中藍、綠一邊的色相稱為冷色,它能給人以陰涼、寧靜、後退、深遠的感覺。 暖色調:色環中紅、橙一邊的色相稱為暖色,它能給人以溫馨、亢奮、前進、和諧的感覺。 光線:造型作用、表意作用、外化人物形象

    鏡頭運用

    長鏡頭:一段持續時間內連續攝取的、占用膠片較長的鏡頭,一般時長超過10秒。長鏡頭可以保持整體效果,保持劇情空間、時間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可以如實、完整地再現現實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說服力和感染力;還可以渲染氣氛、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空鏡頭:又稱“景物鏡頭”。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主要指與劇情有關的人物)的鏡頭。常用以介紹環境背景、交代時間空間、抒發人物情緒、推進故事情節、表達作者態度,具有說明、暗示、象徵、隱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夠產生借物喻情、見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氣氛、引起聯想等藝術效果,在銀幕的時空轉換(轉場)和調節影片節奏方面也有獨特作用。

    總述

    電影評論的可評之處,可以就其導演的獨特構思、聲音畫面、蘊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時代意義、影視音樂、電影內容、電影燈光照明、電影的拍攝技巧、電影中的角色、影片的剪輯技巧、道具的作用、轉場流暢度等都可以進行評論,評論過程通過結合影片具體內容和影片在構思、結構、技術、人物等方面最為閃亮之處擺出自己的觀點,從而近一步論證。 要寫好一篇影評,首先應當認真觀看電影,並記錄影片中重要的人物、鏡頭等方面,找出影片中最為亮點以及最新穎之處。一篇影評能否吸引人就在其於有沒有不同於別人的觀點,寫出別人一般想不到的內容,可以用兩個字總結“新”“奇”。 常見問題:離題、講故事、面面俱到、沒有觀點、寫成“豆腐塊”、本末倒置、常識問題、沒有細節。

    寫作角度

    思想評論: 1.評主題。力求有獨到見解,深入挖掘。《秋收起義》一片多數文章都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義歷史,成功地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了鬥爭方向。而我根據列寧關於領袖的論述和中央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界定中認識到,影片反映了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領袖在鬥爭中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原因與過程,從這一新的視角展開評論(見《銀海珠光》)。 2.評現實意義。也與主題有關,但更側重於現實作用,現實題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對你說》的評論重在黨員幹部的廉政愛民方面,評《離開雷鋒的日子》的《大寫的人》重在新時期學雷鋒的積極意義。歷史影片的評論也要觀照現實。 3.寫觀後感。要聯繫現實,融進自我,或是褒揚先進,批語落後,針砭時弊;或是進行自我觀照,尋找差距,激勵鞭策。中小學生的影評文章多屬此類。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寫成“故事簡介+自我對照”,二是要緊扣影片,而不是從影片中抽出一個話題,離開對影片的評論。如評《甲午風雲》的《透過甲午的硝煙》不是泛泛而談“落後挨打”,而是扣緊影片中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內容,聯繫歷史事實,結合世界著名海戰,對比聯想,針對當前社會不良風氣發出呼籲。評《南京大屠殺》的評論《城的斷想》圍繞“城”字做文章,從“屠城”、“紙城”、“不設防的城”、“鋼鐵長城”和“國防之城”,扣得緊、放得開、收得攏。 人物評論 這是較為普遍的評論樣式,可分為單一人物評論、同一類人物評論、不同人物的對比評論。收錄在《銀海珠光》中的評《背起爸爸上學》的4篇人物評論各有特色。《細節描寫與宏偉意象》展開了毛澤東與蔣介石的對比評論。《在炮火中升騰的雪蓮》對《紅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個性特點,作出由表及里、逐層深化的評析。在人物評論寫作中,最好力求不僅評析人物形象的意義,而且要結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獨有的個性,如人物特有的行為、動作、理想、志趣、才幹,從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義,如評《炮兵少校》的《一團寂寞的火》改變了單純著眼於對英雄人物的熱情讚頌,而更多地溶進了新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感慨和思考。 美學評論 1.藝術樣式評論。如《不莊不諧 笑從何來》結合喜劇樣式對影片《甲方乙方》展開評論;《螢幕涌動紀實潮》從紀錄片美學特色分析了優秀紀錄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紅河谷:動人心魄的視覺交響樂》就該片所具有的交響詩式的結構樣式進行評論。 2.藝術風格評論。如《充滿詩情的戰場寫意》通過影片《大轉折》中幾個主要戰鬥場面的不同詩意內涵的分析,對該片以潑墨的方式抒發的濃郁的詩情,給人以震顫心弦的視聽感受。對於引起較大爭議的《紅色戀人》,《詩電影的意象美》從電影風格和創新的角度給予肯定。 3.審美特性評論。《對親情與人倫的呼喚》從當代悲劇審美特性入手,指出當代悲劇重在探索人類精神生活的複雜性,喚起人們對人生有價值的東西如親情與人倫的珍視。評《小鬼當家》的文章《“小鬼”為什麼逗人喜愛》結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分析。 電影特性 這類評論寫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如對電影的語言、結構、修辭、懸念、音響、色彩、音樂、攝影、特技、表演、導演、剪輯等方面的評論。試舉例如下: 1、電影語言評論。《<紅高梁>――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起點和成功之路》。 2、電影結構評論。《複合交融 巧織經緯棗<平津戰役>的結構藝術》。 3、電影修辭評論。電影修辭包括多種手法,如對比、誇張、象徵、擬人等,如《<開天闢地>中的象徵手法賞析》。 4、電影節奏評論。《滿懷深情的韻律美棗談電影的節奏藝術》 5、電影懸念評論。《懸念迭設扣人心弦棗談美國片的懸念技巧》大衛·芬奇 6、電影音響評論。《摹聲會音皆有情棗中的音響》 7、電影色彩評論。《張藝謀為何偏愛紅色》《在“形式”中強化“意味”》。張藝謀、王家衛、侯孝賢 8、電影細節評論。《耐人尋味的“納銀密賬”》、《一串閃光的項鍊》。 9、電影表演評論。《眼之魅》 10、電影音樂評論。《歌劇魅影》 11、電影剪輯評論。《穿普拉達的女王》《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以上評論角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互滲透、交合、兼容的。評論的視角可以是複合的,如評論人物,除了上述的評一個人,評一類人,或對立人物的對照分析,也可以就幾部影片或某一類影片中同類人物進行綜合分析,或對某種創作傾向進行評論。如《憂患意識與英雄主義》對美國影片普遍性的主題的分析;“新時期軍人銀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員為什麼不能長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醜星為什麼走紅”等論題是綜合某類影片創作傾向選的。 電影評論的文體樣式可以多種多樣,一般以論文體為主,也可以用書信體、對話體、問答體、隨感錄。也有散文體,散文體多以抒發情感為主,輕靈活潑、文筆優美,但一般缺少嚴密的論證,較少邏輯力量,理論色彩較單薄,在影評百花園中應當允許各種文體樣式存在。

    寫作要求

    緊扣“電影”與“評論”。 所評論的內容必須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從說明書和報刊故事中尋找。 要抓住電影藝術的特質,評論的對象有畫面感、運動感。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也能獲得對影片的大致了解,認同你的觀點。 要展開評論,明確中心,嚴密地進行說理與論證,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觀點而無論證。 總體把握,細部突破。 首先對一部影片有正確的總體評價,在此基礎選擇一個較小的視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鑑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云亦云。 另一方面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樹林。力求寫出鞭辟入裡的專論,不要寫泛論、散論。各類報刊包括專業電影報刊為了搶時效,搞“炒作”,發表的大多是新聞記者根據編導散發的資料摘編的綜合評價,陷入“故事情節+主題思想+藝術特色+演員介紹+拍攝花絮”公式。 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側重於社會意義的評論要注意兼顧影片的藝術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銀幕形象進行說明與論證。有一學生寫《火燒圓明園》的影評,只是對這一歷史事件抒發感慨,全文與影片毫無關係,嚴格講這樣的文章不是影評。 側重於藝術價值的評論要把握藝術表現中體現的思想內涵。 要講究評論文章自身的藝術性。 注重思辯、講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力求新穎、深刻,寧可是“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不要趨同,說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確觀點”。構思立意如同兵家謀略,“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耳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奇制勝。 注意評論語言的生動活潑、形象鮮明,注意句式長短得當、音韻和諧,既要有理論色彩,又要明白曉暢,讓理論文章給人語言美感與動情力量。 評論角度 1.評主題:1、抗日鬥爭,揭露日寇罪行,歌頌人民不屈精神、博大胸懷、崇高人性;2、生命價值與民族命運;3、對和平和期呼喚與社會的發展的期望;4、在人類之愛基礎上不同文化觀念的撞擊與交融。 2.人物評論:1、單一人物;2、某類人物;3、對比性人物;4、從人物關係評析;如中外、父女、民族與宗族等關係入手,5、演員演技分析。 3.場景細節:幾次爭論;手榴彈的出現;小刀的運用;幾個人物對死的選擇;照片的作用,主要道具的作用 4.懸念設定:人物命運為主線,將人物經常處於生死關頭,環環緊扣。 5.矛盾衝突:1、進步與反動、民族解放與法西斯專制;2、東西方觀念;3、宗族。 6.敘事線索:三種時態,現在時著眼於戰爭與和平的對比,調節情緒、深化主題,給作者一個自由的敘述時空;過去時表現矛盾衝突與情節發展的主線;過去完成時重點在揭露日寇罪惡。 7.情節與節奏:戰鬥高潮與抒情段落的設定;緊張與舒緩情緒的起伏;鏡頭節奏快與慢的轉換。 8.中外影片比較:與《拯救大兵瑞恩》相比,同是以回憶形式講述拯救生命與回歸家園,但《黃河絕戀》避開為什麼救人的爭論,避免說教,容納更多內涵;多種矛盾衝突;群像式人物各有鮮明個性;戰爭與愛情兩條線索推進,更富有抒情色彩。 9.與《紅河谷》比較:文明衝突的合理性;敘事特色強化故事性;人物塑造在對比中展現性格的發展,注意人物性格的豐富性。

    電影創作在發展,電影觀念在變化,與電影評論密切有關的哲學、美學、社會學、藝術學等學科的不同學派,以其各自不同的觀點和方法滲透到電影研究和評論領域中來,尤其是20世紀50~60年代以來,其他學科的專家學者對電影的研究和評論日益增多,而從事電影評論的工作者也對其他學科的方法論進行研究,並運用到電影評論中來,如結構主義、符號學以及系統論、資訊理論和控制論等。由此造成了電影評論方法的多樣化。

    在中國,電影評論通常考慮如下幾個方面:①影片的傾向性和真實性是否統一;②人物的個性化和典型性如何;③影片從內容到形式對時代的反映是否有創新精神;④影片是不是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創作個性;⑤影片在電影觀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上進行了哪些有價值的探索;⑥影片的觀賞性及其社會效果如何。

    電影創作受時代、政治及文化的影響,電影評論認真地研究評論的對象,了解影片創作生產的實際情況,了解創作者生活的時代和作品反映的時代;為了引導觀眾對影片的鑑賞,電影評論家須了解觀眾對影片的反映、他們的興趣、他們的喜惡和願望,聽取他們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評價,以求對影片的創作者和觀眾有所啟發和幫助。

    對影片或其他創作現象的分析和評價存在不同的意見是經常發生的,對重大原則分歧更應展開討論和爭論。充分說理的討論,對電影評論本身的檢驗和發展有利,對電影創作和觀眾鑑賞也有啟發和裨益。

    早期的電影評論開始出現於20世紀初。義大利詩人、電影先驅者R.卡努多在巴黎率先對電影進行評論,並於1912年發表了著名的《第七藝術宣言》。隨著電影藝術的發展,電影評論越來越顯示出它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國際電影節的評獎活動,也是國際上進行電影評論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如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辦每年一次評選影片和創作者的奧斯卡金像獎和紐約影評人協會主辦的紐約影評人獎等。

    在中國,20年代初報刊上開始有影評文章。1932年中國共產黨在電影界成立了以夏衍為首的電影小組,創辦了左翼電影工作者的理論與批評的刊物《電影藝術》雜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電影評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及時地分析、評論新的影片,肯定成就,批評缺點,討論問題,總結經驗及評介國際上各種電影和電影理論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專業和業餘的電影評論隊伍成長和壯大了起來。1981年 1月24日,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在北京成立,學會對新時期的影片、電影美學、電影語言和創作中的問題展開評論和探討,並通過年會交流情況和思想。同時全國不少省、市、自治區相繼成立電影評論學會,各地基層的民眾影評組織和活動更是象雨後春筍般地建立和開展起來,許多工廠、學校也在開展多種形式的影評活動。廣泛的民眾性是中國電影評論的重要特點之一。在評獎方面,廣播電影電視部、中國電影家協會和《大眾電影》編輯部分別舉辦一年一度的“優秀影片獎”、“金雞獎”和“百花獎”,從政府、專家、觀眾的不同角度,評價、表彰和獎勵每年湧現出來的優秀影片和為電影藝術做出可貴貢獻的電影工作者。

    1、影評是一種科學的活動,是電影藝術與觀眾的橋樑,是實現電影三重價值(藝術的、社會的、經濟的)的重要手段。國外影評主要作用於票房價值,中國影評側重於社會性,形成中國特有的、最廣泛的民眾影評浪潮,形成中國文藝評論獨特景觀。

    2、影評本身是一門藝術,有利於提高人的審美能力、思辯能力、寫作能力。從寫作學的要求看,影評寫作需要信息處理能力,也是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能力的綜合運用。許多人從影評起家,走上專業文化工作道路。上海市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在97年高考語文中有一道小作文題,要求學生寫影評,題目是《推薦一部影視劇》,15分,這一舉措使學校掀起起電影熱,97年的《文匯電影時報》和98年2月11日《新民晚報》對此作了報導。國外文科大學一般都有電影課程。東南大學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要求大學生觀看百部優秀影視片。北師大為大學生設立電影院,結合放映的影片請專家給學生講評。

    一、筆試影評

    筆試影評部分主要有以下三大內容:

    文藝常識

    編故事(給你一個大致情節,發揮想像)

    看片分析(就是我們常說的影評)

    文藝常識無需什麼技巧,所占的分值也不是很大,主要在於日積月累。編故事要講究情節和懸念,難度也不是很大,但需要長期學習和積累,多看一些經典的好故事及電視劇本,會對學習很有幫助。

  2. 影評怎麼寫有沒有什麼方式能讓每次寫影評文都能寫的得心應手? 這是我一直很好奇的答案。 每次看完電影,我腦中時常跑出一堆想法,但實際打開筆電時,總是遲遲無法下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就去統整出了影評文的萬用架構基本上市面上的大部分影評都是根據著類似的架構寫出來。 除此之外,我還運用了一些方法,讓任何人都可以依照這篇文章提供的方法, 快速產出一定品質的影評文章 。 內容目錄. 寫影評前的準備: 影評文架構: 1.簡介. 2.劇情簡介. 3.分析評論. 4.個人觀感. 5.總結. 寫影評需要注意的幾件事: 1.找到你的個人風格. 2.大量看電影和其他影評文. 3.專有名詞的取捨. 總結: 寫影評前的準備:

  3. 2021年12月8日 · 電影評論簡稱影評是對一部電影的 導演演員 、 鏡頭 、攝影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視聽語言道具作用轉場剪輯等進行分析和評論。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鑑定和評價藴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 鏡頭語言 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既能通過分析 影片 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同時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鑑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1] 中文名. 電影評論. 外文名. 影評. 屬 性. 劇情、線索、 環境. 對 象. 分析 和批評. 目錄. 1 評論目的. 2 評論內容. 3 影評知識. 景別運用. 聲畫應用. 鏡頭運用.

  4. 2024年5月10日 · 電影評論簡稱影評是指觀影後從藝術性觀賞性技術性社會性及政治等方面對一部電影進行評價和批評。 --來自 維基百科. 影評 2023金馬獎 專訪 第60屆金馬獎 Netflix 關錦鵬 More... 最新文章. TNL+ 2024/05/10 | 溫溫凱/地下電影. 【2024金穗影展】在《日麗》前後游移的夏洛特威爾斯——捕捉「狀態」、探索「記憶」的高手. 2022年,交出首部劇情長片《日麗》的夏洛特威爾斯,從坎城影展出發而後引發熱烈迴響,熱度幾乎延續整整一年。 而今年金穗影展國際短片觀摩放映其首部劇情短片《無人知曉的週二午後》以及第二部劇情短片《日常迴游》,從這三部片觀察,我們得以發現,夏洛特威爾斯是掌握「狀態」的高手。 2024金穗影展 金穗影展 More...

  5. 其他人也問了

  6. 電影評價有高低帶你以編劇的角度觀看電影影評. 有幾顆心就會有幾個不同的電影評價. 每個人的 電影評價 也許有高有低,對 電影解說 也有不同看法,各種不同的原因,造就了同樣喜愛電影的我們。 也許是它帶領我們體驗了不同的人生,也許是它觸發我們陪伴角色一同成長,也許是它讓我們得到了深刻的啟發。 無論如何,我們熱愛電影。 因為,那些故事刻畫著人性善惡,記錄著人世間的喜怒哀愁,孕育著生命的過去與未來。 而我們, 透過更深入的電影評價與解說,正努力讓它創造出,美好、溫暖而有力量的改變。 從編劇的角度來撰寫電影影評. 你可能曾因看了某人的 電影解說 而感到興趣或感同身受,每個人寫 電影影評 都有自己的觀點,有的挖掘演員八卦、有的引經據典、有的抓議題來延伸討論。

  7.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策劃及出版林嶺東嶺上起風雲》、《王家衛的映畫世界許鞍華 電影四十第四本專研香港導演專書書籍收錄多篇影評人撰寫的專題評論文章深入剖析葉偉信導演的電影特色和風格宏觀而立體地呈現其電影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