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專線小巴的設立主要是為某個社區例如偏遠地區的鄉村提供與大型運輸系統接駁服務如港鐵巴士),惟時至今日運輸署以「引入競爭」為名已多次違反是項原則行走 新田公路 新界區專線小巴44線 即為最佳例子。 所有綠色小巴都有固定路線 (或循環線)、服務時間班次和收費大部份路線設有固定車站並須接受政府監管按規定理論上不得隨意更改。 然而,部份專線小巴路線,亦有「名存實亡」(也稱「有線無車」)的現象;這多出現於乘客稀少(例如已取消的新界405A 長宏↔青衣碼頭)或有替代服務(例如新界607S 元朗大馬路↔天水圍(通宵線),由 79S 分段取代;新界1M 西貢↔彩虹站,以 1A 名義營運)的路線。

  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界區專線小巴505線 是 香港 一條來往 上水 ( 新發街 )與 沙田 ( 圓洲角 )的 新界區 專線小巴 路線,由 衍利發展有限公司 營運,於2022年10月9日投入服務。 路線途經北區之 天平邨 、 聯和墟 、 粉嶺站 和 沙田區 之 碩門邨 及 威爾斯親王醫院 ,並取道 粉嶺公路 、 吐露港公路 及 大老山公路 往返兩地,全程收費為$17.9。 歷史 [ 編輯] 運輸署 自2013年起推行「 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 」,當中原有往返 彩園邨 和 愉翠苑 的 九龍巴士73A線 於北區端的總站被縮短至 華明邨 ,從此 石湖墟 、 天平邨 、 聯和墟 及 祥華邨 一帶失去一程直達 沙田 圓洲角 的交通服務,相關居民需要轉車才能往返兩地 [3] 。

  3. 專綫小巴 ,正式名稱為「 公共小巴(專綫)服務 」( Public Light Bus (Scheduled) Service ),又稱「 綠色專綫小巴 」( Green Minibus -簡稱 GMB 、或 Maxicab [1] ),俗稱「綠Van」、「綠頂」、「綠小」或「綠巴」,是 公共小型巴士 一員,主要功用是在一些乘客人數不足以開辦 專營巴士 服務,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較難駛入的地區,提供輔助性質公共交通服務。 與泛稱為「 公共小巴 」的 紅色小巴 不同,綠色專綫小巴的運作受到 運輸署 監管,須按 固定路線、班次 和 收費 提供服務,較紅色小巴「無王管」的運作更有效率;平均以每輛小巴計算,紅色小巴日均載客量比綠色小巴低近四成。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新界區專線小巴11S線 是 香港 深宵小巴路線,來往 寶林公共交通交匯處 至 彩虹站 ,其走線與日間的11線及巴士91M線相近。 [1] 歷史 [ 編輯] 本線於1988年6月30日投入服務,當時循環來往坑口(位於坑口道近坑口鄉事委員會)及坪石(位於牛池灣街市外)。 當時該處未有道路可連接 將軍澳 ,因此未算是將軍澳的開荒路線 [6] 。 於1990年5月,坑口總站遷往坑口村(鄰近今 富寧花園 第1座)。 2000年9月9日,11S線以試辦形式投入服務,為期2個月,當時來往坑口村及 彩虹地鐵站 (當時位於牛池灣街市外,彩虹地鐵站B出口) [7] 。 試辦期後延長至翌年8月8日 [8] ,其後轉為永久營辦。 隨着 八達通 的普及化,於2001年9月1日開始接受以八達通繳付車資。 [4]

  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香港島專線小巴1號線 香港 一條港島區專線小巴路線由景益營運來往 中環 香港站 及 山頂 ,途經 馬己仙峽道 ,部分班次分別會繞經 僑福道 及 加列山道 (明德國際醫院),為香港境內首條專綫小巴路線。 此路線起訖點和 新巴15線 相若,但取道較直接往來山頂及中環的馬己仙峽道(該道路只准3噸以下車輛進入),因此巴士必須繞經 灣仔區 方可上下山,本路線因而顯得較巴士直接。 簡介及歷史 [ 編輯] 1967年 六七暴動 期間,當時香港境內不少巴士路線被迫停駛或只能維持有限度服務,市區交通陷於癱瘓,加上當時香港人口正在膨脹,有見及此政府容許原本只准於 新界 地區行走的9座位的士和由客貨車改成的非法 白牌車 進入市區提供服務,成為今日 紅色小巴 的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