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有中醫師表示,近來每日平均有近20名確診者求診,患者主要出現發燒、喉嚨痛、鼻塞等症狀,中醫較常用具發汗解表、散風祛濕的藥方,如防風、甘草、生薑等,直言體質好的人士亦會中招,但一般症狀輕微,痊癒較快,一般用藥3日已有好轉。 註冊中醫師林婉珺表示,現時每日為15至20名確診者做視像診症,一般患者症狀包括發熱、頭痛、周身痠痛、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口乾、咳嗽伴痰、精神疲累、胃口欠佳,更有人伴有嘔吐或腹瀉。

  2. 2022年5月3日 · 中醫常指出不同的暗瘡爆發位置,會對應不同的臟腑問題,而於西醫角度來看,爆瘡位置原來可揭示個人生活壞習慣。有皮膚科醫生表示,人臉上的暗瘡主要可分成4個區域,包括髮際線、T字位、臉頰及下巴附近。以髮際線為

  3. 2021年10月29日 ·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和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團隊,早前以歷史上最著名極熱氣候事件之一「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PETM)為研究基礎,嘗試預測環境生態在人為氣候暖化下會如何變化。 團隊透過「崩潰─重建模型」作定量分析時發現,PETM事件開始後,同時擁有極高溫表面水層和深水氧氣含量短缺2個特點的深水層「最少含氧區」,將向上收窄在其之上的「適宜淺海棲息地」。 港大研史上極熱氣侯 籲市民減碳. 團隊指,由於缺少涼爽的避難地,在PETM事件發生前佔約46.2%的生物集群中不耐熱的淺海物種,將於區內滅絕;即使事件結束後淺海生態系統恢復能力超出預期,令新的生物集群內有約50%為新物種,但PETM事件導致的氣候異常及影響仍屬不可逆轉,地方生物群落的組成最終會被永遠改變,進而觸發淺海生態系統的巨大波動。

  4. 2023年10月25日 · 政府將推出「新生嬰兒獎勵金」,今日起向每名香港出生、父或母為永久性居民的新生嬰兒發放一筆過2萬元現金獎勵,為期3年,之後再作檢討。 2. 有子女家庭居所扣稅額增至12萬. 2024-25課稅年度起,如納稅人與在今日或之後首個出生的子女同住,其「居所貸款利息扣除」或「住宅租金稅項扣除」的最高限額,將由10萬元提高兩成至12萬元,直至該名同住子女滿18歲為止. 3. 家有嬰兒優先揀樓. 房委會將推出「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增加新生嬰兒家庭成功購買資助出售單位的機會。 由明年推出的居屋開始,預留部份單位配額,讓今天或之後有嬰兒出生的家庭抽籤及優先選樓,直至該名子女年滿三歲為止。 每次出售居屋及綠置居會額外預留單位總數10%作優先選樓. 4. 家庭嬰兒優先上樓.

  5. 2023年5月11日 · 南韓總統尹錫悅今日宣布,防疫部門決定將新冠疫情預警級別從「嚴重」下調為「警惕」,下月起正式實施,屆時確診病例由隔離7天改為建議隔離5天,建議入境人員抵韓後接受核酸檢測的措施被解除,除有住院病房的醫院外

  6. 2020年9月23日 · 台灣急症室醫生柯世祐於台灣健康節目《 醫師好辣 》分享案例,指曾遇過一名50多歲,從事賣魚工作的男子,其身形看似健碩強壯,卻自覺手部發黑2至3個月,以為罹患濕疹故向柯醫生求醫。 柯醫生看診時指其症狀不像濕疹,惟患者解釋有濕疹病歷,以前都是前往皮膚科求診,其後多獲處方藥膏塗抹患處,稱一般都可以解決患處流膿出水問題。 惟柯世祐指患者不僅手部發黑、觸感粗糙,而且頸部長有深色細紋,似是色素沉澱,懷疑與「黑色棘皮症」或糖尿病有關。 細問後醫生得知患者頸部與手部的問題幾乎是同期出現,遂為他作抽血及大便隱血檢查再照胃鏡,終確診罹患胃癌,需接受連串治療。 頸變黑+牛肚掌多與食道癌有關. 柯世祐其後翻查皮膚科書籍,發現患者的手部問題並非濕疹,而是患上「牛胃掌」(港譯「牛肚掌」)。

  7. 2023年11月16日 · 本港床蝨問題引起市民關注,早前就懷疑有人在機場快線車廂內發現床蝨,今日(16日)凌晨亦有市民於社交平台發文,表示於九巴乘客座椅上發現懷疑床蝨,事主及時發現並將床蝨當場壓扁殺死,蝨屍旁邊可見少量懷疑血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