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5日 · 《巡遊》講述任職記者的美奈子 (長澤正美飾)某日在堆滿廢物的海灘醒來,拚命尋找在災難中失散的兒子阿良,可是周遭並沒有人看見她,也似聽不到她說話。 美奈子其後遇上小說作家阿基拉 (坂口健太郎飾),被帶到一個既似遊樂場又像廢墟的神秘地方,認識黑幫青年勝利 (橫濱流星飾)、電影製作人米高 (Lily Franky飾)、 銀行家田中 (田中哲司飾)、家庭主婦香織 (寺島忍飾)及高中生娜娜 (森七菜飾),從而得知自己和阿基拉等人都已死亡的殘酷真相。 在他們的帶領下,美奈子參加亡者「遊行」,藉此互相幫助,尋找想見的親人。 《巡遊》講述人死後的世界,類似題材並不新鮮,到底亡者會上天堂還是落地獄?

  2. 2024年1月19日 · 巡》 (The Night Watch,1642)是林布蘭最聞名遐邇且規模最大的作品,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Rijksmuseum)展出。 傳統人物肖像多為靜態畫,林布蘭打破常規,畫出《巡》,成為首個繪製全體民兵隊 (civic guard)動態模樣的畫家。 畫面中民兵隊長柯克 (Captain Cocq)穿著黑色制服,對隊員發號司令。 林布蘭利用光影加強畫中細節,如隊長的手勢、背景的小女孩等。 小女孩是林布蘭創作的虛構人物,身上掛着的雞、彈藥和槍械皆是民兵隊的象徵。 4個世紀以來,《巡》至少經歷25次修復,2019年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展開「巡行動」 (Operation Night Watch),再全面修復《巡》。

  3. 2022年11月29日 · 為保志向與友絕交.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在〈與山巨源絕交書〉記載了山巨源想邀請他做官,因此他決定與山巨源絕交。 他在信中寫到:「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 」君子所走的道路各有不同而可以達到同樣目的,只要依循本性去做,便會各自得到心靈中的安寧。

  4. 2024年3月26日 · 《情約一天》講述Dexter和Emma在愛丁堡大學的畢業派對邂逅;前者來自倫敦的富裕家庭,Emma則是里斯的印度裔工人階級,兩人由外形、志趣到成長背景,沒有任何相同之處,但第一晚認識便由差點的一情對象,變成無所不談的知己;其間雙方分別有不同拍拖對象,甚至曾經結婚,卻忘不了彼此。 所謂「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狀態,維持了十多年,當過盡千帆,才在邁向中年之際發展成夫婦,可是有情人未必能同偕白首。

  5. 2021年2月23日 · 【明報專訊】元夕是農曆正月十五日,又稱上元節或元宵,現代人們雖然戲稱它為中國情人節,但其實已不太當作什麼大日子,不過,在古代這節日可重要得多。 中國古代城市管理一向實行宵禁制度,晚上不准夜行。 然而,唐代開始,元夕豁免宵禁,容許百姓放夜,賞燈飾、看表演,玩個通宵達旦。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取消宵禁的朝代,平日巿開放,元夕時人山人海、聲響喧天的熱鬧景况更盛。 那種節日氣氛,今天大抵只有除夕可以相比。 元夕在古代既是大節日,寫元夕的詩詞多不勝數,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最特別。 【1】事情的層次. 詞是古代的流行曲,可唱,一如今天的歌曲,必須押韻,以表現音樂感。 《青玉案‧元夕》在下表八句套了紅的字便是押韻的地方。 由於語音變化,今天這八個字不論粵語或普通話,已不太覺押韻了。

  6. 2016年10月21日 · 【明報專訊】1 頂真. 使用頂真能夠令文句前後承接,更見連貫,而且文氣銜接得當,可令文章具氣勢。 文中有幾處用了頂真手法,分析如下: (圖a) 此句出現於文章開首部分,主要刻劃遊歷永州山水。 其中「醉」、「臥」、「起」三字均曾用作頂真,承接上句,開啟下句,清楚刻劃一個連貫的郊遊過程——先是坐下來飲酒,醉了就相枕而躺下睡覺,睡覺時發了一個夢,夢醒後即時起來,起來後又立即離去——令讀者看到一氣呵成,緊密連貫的動作,大大增強文章的可觀性。 (圖b) 作者於此運用頂真,清楚刻劃日落西山,暮色逐漸降臨,瞬間變化的情景。 讀者可看到,暮色由遠而近,直至消失,毫不間斷。 (圖c) 強調對遊歷有了新的體會,「嚮之未始遊」就是指遊歷西山以前的體會,至於「遊於是乎始」,就會強調得西山後的全新體會。

  7. 2021年5月4日 · 【明報專訊】背景. 唐亡之後,中國歷史進入最紛亂的時代之一:五代。 後唐軍閥石敬瑭叛變,向契丹 (後稱遼國)借兵,滅了後唐,做了後晉的開國皇帝。 作為回報,石敬瑭竟割讓燕雲十六州 (包括今天北京在內河北山西一大片土地)給契丹,還不知恥地自稱兒皇帝,奉契丹為父。 後周世宗 (歷史教科書忽視了的亂世英主)曾收復部分失地,宋代結束了五代亂局,固然一心恢復全部領土,遼人也要佔回周世宗收復的土地,兩國由是征戰了四十多年。 國際關係從來表面你死我活,內裏其實互遣密使談判,終於在公元1004年,宋遼達成和約,簽訂了澶淵之盟,開創了之後一百年的和平。 宋代士人和官員,如蘇軾弟弟蘇轍,大多認同澶淵之盟,不認為是屈辱條約,而是有效益的平等國際協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