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一手新盤 相關

    廣告
  2. 本行專業法律團隊,信心可靠。現特為一手新盤買家,提供驚喜優惠,律師費只需$4900. #多條驚喜價查詢熱綫/Wts:62149999,62488888, 68299999(適用於所有1000萬以下一手樓)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5日 · 本港樓市全面撤辣接近一個月無論新盤或二手成交都較撤辣前倍升摸貨」、「西餅客等久違了的地產界名詞亦相繼重現惟不少分析仍看淡後市認為成交轉活不代表樓價止跌面對更多新盤推售一輪興奮後樓價或.

  2. 2021年1月27日 · 發布時間: 2021/01/27 11:46. 分享: 新盤回贈對按揭的影響. 疫情之下一手成交仍然暢旺多個新盤開售均獲理想反應購買力集中於一手市場有多個原因新盤多數設有高成數按揭付款安排折扣優惠多多都是原因要留意的是在物業市場折扣及回贈都會對按揭申請的估值有所影響不同名目優惠 扣減可高達2成. 不同的新盤有不同的優惠,最直接的是折扣,近期幾個新盤,不同名目的折扣加起來,可以高達定價的2成,例如一個開價1,000萬元的單位,折實價可能是800萬元。 當然,在申請按揭時,便會以折實價為準,如果估價方面沒有問題,便以800萬元成交價申請按揭。 以6成按揭計,便可借取480萬元的樓按。

    • 為優先揀樓當買籌。最近較誇張的撻訂個案,是某新盤揀樓時會分開不同組別,認購多於一伙的準買家可優先揀樓。結果部分在優先組別簽署臨約購買2伙單位的買家,最終只簽正式合約購買一個單位,損失另一單位的臨約訂金(樓價5%)。
    • 買家大意 獲批按揭機會低。至於近期其他較常見的撻訂,往往是簽署臨約後,買家未有在5天內簽署正約,立即損失5%的訂金。一般來說,罕有買家在簽署臨約後,短短幾天之內忽然對後市轉趨悲觀而決定撻訂。
    • 樓價跌估價不足未能成交。最後一種可能出現,但近年較罕見的撻訂。是新盤臨近入伙,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申請按揭時,發現銀行普遍估價不足。買家即使本身有足夠償還能力,但因未能取得足夠貸款完成交易,被迫撻訂,此種情況反映樓價下跌,可能影響較大範圍的準買家,才值得視為負面訊號。
  3. 2021年2月1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1/02/01 11:00. 分享: 【樓市走勢】樓市小陽春提前出現 解構樓市轉旺4大因素. 踏入2021年,香港樓市承接去年強靭底氣驟然火熱起來。 近期,新盤魚貫登場,錄得十數倍超購,發展商賣得「滿堂紅」,帶動二手市場成交亦轉趨活躍,更出現久違的睇樓搶情況,而個別大額商廈及舖位也略見回穩。 種種跡象顯示,樓市漸漸重現活力,傳統上農曆新年後的樓市「小陽春」,似乎提早於元旦後就報到,展望今年後市也許值得憧憬期待。 【花旗調查:疫情下市民置業興趣未受影響: 按此 】 事實上,近兩年的香港社會運動、中美貿易衝突以及冠疫情反覆,成為困擾本港經濟及樓市的三大因素。

  4. 2023年7月12日 · 一手市況偏靜部份原因是本來未有發展商安排新盤在上周作大型銷售。 發展商推盤,要在開售前3日公開銷售安排,而金管局在上周五接近收市才通知傳媒會有記招,時間上根本不容發展商安排變招,市場上可推的只有不屬市場焦點的餘貨,成交量低不算意外。 但二手市場似乎也未聞睇樓量增加、放盤業主反價的報導,周末成交持續偏軟。 樓市的即時反應明顯不及2019年10月及2022年2月兩次放寬按保。 究其原因,可能與「上車盤買家早已受惠、換樓客難通過壓測」有關。 今次的放寬,不可以說上車客完全沒有受惠——由於樓價1500萬元以下物業都可借7成,而且因為銀行按揭成數上調,買家即使申請9成按保,所需支付的保費亦會較過去減少。

  5. 2023年1月4日 · 二手市場 疫情 上升空間 經濟 成交 香港經濟日報 一手市場 按揭貸款 香港物業 樓價. 2022年本地樓市受利率上升及新冠疫情影響,樓價下調約15%,一、二手成交量亦縮減。 展望2023年,加息及疫情的影響淡去。 疫後經濟復常料會刺激經濟及樓市但另一方面新盤供應積壓卻會制約樓價的反彈幅度.

  6. 2022年4月4日 · 綜觀當前市況港樓往昔的瘋狂炒風似乎不復見近期無論是一手新盤或二手成交均跌至低位而國際測量行預料首季成交只約9200宗按年少49%。 另方面,美聯樓價指數今年以來截至3月17日回調逾2.6%,估計首季可能跌約3%。 至於差估署最新的2月樓價指數報382.1,創13個月低。 由此可見,當前樓市氣氛與早年的狂熱已截然不同,面對疫情經濟困境,樓市辣招或有條件重新檢視衡量其必要性。 環球通脹高企 港經濟存下行風險. 另一方面,今昔本港境內客觀環境因素也大不相同,近兩年疫情反覆重創經濟,市場估計香港首季GDP可能倒退1%。 而與樓市關係密切的失業率,相信將會隨着第5波疫情而掉頭回升,至於就業不足率亦已率先反彈,短期內估計會再攀升,視乎疫情受控情況而定。 若從國際層面看,似乎亦頗具挑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