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鄭和 (1371年9月23日—1433年),原姓 馬 ,小名 三寶 ,又作 三保 , 雲南 昆陽縣 (今 雲南省 昆明市 晉寧區 )人, 明成祖 賜姓 鄭,故稱 鄭和 。. 中國 明朝 航海家 、 外交家 及 宦官 。. 鄭和奉 明成祖 之命率領帝國艦隊開始他的七次遠航,歷時二十八年 ...

  2. 這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的空前壯舉。 據記載,這一次的遠航,有「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包括軍隊、翻譯及各類技師,以及文職隨行人員,分別乘坐著「寶船」「馬船」「糧船」「坐船」「戰船」等,組成龐大的 「聯合艦隊」 ,從蘇州太倉劉家河出長江,途徑福建海域,在五虎門(今福建福州閩江口一帶)進行休整,等候東北季風的到來。 然後由福建海域南下,經南海抵達今天越南中部的占城。 第二年六月,鄭和的船隊到達今印度尼西亞一帶,途徑爪哇及蘇門達臘的舊港,再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到達錫蘭、古里。 「錫蘭」即今印度半島東南、印度洋上的斯里蘭卡,在中國古籍中曾稱為「獅子國」。 「古里」則在今天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一帶,是古代印度洋上的交通要衝,也是阿拉伯商人和中國商人過往印度洋的中轉站。

  3. 鄭和船隊曾經航行至 東海 、 南海 、 泰國灣 ,繞 馬六甲海峽 進入 安達曼海 及 孟加拉灣 ,再繞整個南印度至 阿拉伯海 、 波斯灣 ,從 亞丁灣 進入 紅海 ,亦有航行至東非 馬達加斯加 北部更遠的海域,到達沿海三十多個 國家 及島嶼,包括東南亞的 爪哇 、 蘇門答臘 、 蘇祿 、 彭亨 、 真臘 、 暹羅 ;印度的 古裏 、 榜葛剌 ;阿拉伯半島的 阿丹 、 天方 、 左法爾 、 忽魯謨斯 ;東非的 木骨都束 、 莫三比克 貝拉港。 鄭和艦隊的七次遠洋有六次是在明成祖永樂年間(1402年至1424年),而最後的第七次遠航是在 明宣宗 宣德年間(1425年至1435年)。

  4. 鄭和(三保太監)人物生平,嶄露頭角,遠航西洋,守備南京,鞠躬盡瘁,主要成就,和平外交,發展貿易,軍事成就,開拓航路,人物評價,親屬成員,父祖,平輩,後裔,個人作品,歷史爭議,總述,家世考證,早年經歷,名號考異,東洋疑雲,宗教信仰,海權思想,去世地點,後世紀念,人物墓葬

  5.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 鄭和率領船隊從 南京 出發,在江蘇 太倉 的 劉家港 集結,至福建 福州 長樂 太平港 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 太平洋 和 印度洋 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 爪哇 、 蘇門答臘 、 蘇祿 、 彭亨 、 真臘 、 古里 、 暹羅 、 榜葛剌 、阿丹、 天方 、左法爾、 忽魯謨斯 、 木骨都束 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 東非 、 紅海 。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 地理大發現 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然而,關於鄭和船隊的航海目的、航行範圍等史實以及對七次航行的評價,仍存在爭議。 (概述內圖片來源:《 中國史稿地圖集 》)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鄭和下西洋.

  6. 基本介紹. 本名 :鄭和. 別稱馬三保馬和三寶太監三保太監.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雲南昆陽(晉寧) 出生時間 :1371年. 去世時間 :1433年. 主要成就 : 鄭和下西洋.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鄭和早年經歷不詳,據推測於 明平雲南之戰 中為明軍所擄。 1384年(洪武十七年), 傅友德 、 藍玉 班師南京,鄭和應是隨軍至南京,入宮服役。 1385年(洪武十八年),傅友德、藍玉又奉調鎮守 北平府 (今北京),而鄭和再次隨軍前往,並被調入燕王府邸中服役。 嶄露頭角. 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發動 靖難之役 。 《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在靖難之役中立有功勳,但未言明具體的立功地點。

  7. 三寶太監先後遍訪了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和東非等地區的三十多國這是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是人類越洋跨洲航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一四九八年五月十八日,葡萄牙人達.伽瑪(Vasco da Gama, 1469-1524的船隻由一位印度人領航經印度洋的西北橫越印度洋到達印度西海岸的古里Calicut),開啟了歐洲人繞道非洲好望角東來開拓資源豐富亞洲市場的歷史。 但麻六甲以東、東印度群島、印度支那半島(中南半島)、中國和日本這個商圈的貿易,仍牢牢地掌握在華人手中。 鄭和由東向西航,從太倉劉家港出發,在一四 五年到達印度西岸古里。 達.伽瑪由西向東行,從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發,在一四九八年到達古里。 東西比較,航線雖然不同,但都抵達了印度洋岸的同一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