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5月31日 · 醫師指出,情緒化飲食是飲食障礙的一種,由於熱量食物能使血糖、血清素快速上升,帶來幸福快樂的感覺,還能幫助睡眠,因此當人們處在壓力大、分手吵架、過餐不食、經期前7天或天氣變化等「危險情境」,就可能大吃垃圾食物,因此幾乎人人都有情緒化飲食,可說是現代化疾病。 不過醫師表示,情緒化飲食雖還不算是正式疾病,卻已是趨勢,且科技業、輪值保全、高階主管、常須加班應酬、記者、廣告設計及銀行人員等都是危險群,尤其女性代謝血清素的速度是男性的2至3倍,更易陷入情緒化飲食,因此常見下午茶吃到飽幾乎都是女性,也更愛吃甜點。 須注意嚴重的情緒化飲食陷入惡性循環,可能導致失眠、情緒低落、體重起伏大、隔天沒精神、易分心、記憶力下降、血糖不穩等,此時就已構成疾病,若未即時求醫,甚至可能引發憂鬱、焦慮、年老容易失智。

  2. 2024年2月13日 · 2024/02/13 12:34.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人3C不離手,滑手機、追劇、打電動,維持久坐不動的姿勢,肩頸容易出問題,常造成腰肌勞損發炎,而年節的交通堵塞,也常令人腰痠背痛,甚至臀部疼痛、膝痛、下肢浮腫。 博愛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鄭凌軒指出,預防痠痛,一定要多休息、變換姿勢,另外,適度按摩穴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痠痛疲勞。 鄭凌軒表示,預防痠痛可以設置鬧鐘,每30分鐘起身活動,並且盡可能讓自己維持良好的姿勢,例如適當的桌椅高度較能維持好姿勢。 若需長途開車、搭車,則盡量避免穿著緊身衣物,可減少血液循環不良。 此外,也可以適度做足部運動,將腳背上勾、踩,或腳趾抓地再放鬆,這些動作可讓小腿肌肉收縮伸展,促進末梢循環。 久坐後,可適度抬腿,使血液回流。

  3. 2022年1月22日 · 2022/01/22 15:24.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春節將近,打掃家裡的同時,身體也要除舊佈新,提升保護力,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專 「高敏敏 營養師」 發文分享「微健檢」量表,供民眾評斷身體是否出現保護力亮黃燈的警訊。 症狀1壓力大不易放鬆. 最近感到緊張兮兮、難以放鬆嗎? 高敏敏說明,除了環境影響之外,可能跟鈣質與乳製品的攝取也有關係。 根據調查,鈣質為國人攝取狀況最差的礦物質,建議每天早晚各一杯乳製品,優酪乳是優質乳製品來源,且酸性環境可幫助鈣質更好吸收,喝優酪乳也能使睡眠更安穩,畢竟想徹底放鬆,良好的睡眠品質是關鍵。 症狀2:身體小毛病不斷、保護力不足. 如果氣溫一變化就容易腸胃敏感,應趕緊開始鞏固保護力。

  4. 2015年12月29日 · 急診醫師出身的副縣長周志中表示救人者嘗試醒倒地不起的患者檢查其意識及呼吸並請人119求救發現叫不醒患者趕緊按壓患者胸部連續30次以利患者血液循環檢查Circulation),並打開患者呼吸道Airway),朝患者嘴巴吹2口氣以維持患者呼吸Breathing),壓胸吹氣動作連續5次最後使用AED貼上電擊片檢測患者心跳恢復情況, 評估電擊搶救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中,醫師分組指導各局處正副處長和科長,周志中充當主考官,縣長魏明谷從旁觀摩學習,魏明谷看著建設處副處長劉玉平按壓道具人胸部手勢,直呼動作準確,魏明谷端詳30下壓胸動作,醫師問那接下來呢? 魏明谷回答得最快,「吹2下」,答對題目。

  5. 2019年3月10日 · 第1期:在膝窩處或大腿處有血管變粗,或有小小細細的彎曲血管浮現,此時腿部較會有疲倦感,易痠、痛。 第2期:血管變形的程度較第1期嚴重,且範圍大,痠、硬、脹、麻、腫、痛等症狀交替或同時出現。 第3期:大腿靜脈血管已較為浮起且彎曲,有蘿蔔腿,腿部曲線不正常,腳踝內側出現蜘蛛絲血管,常有痠、硬、脹、麻、腫、痛症狀。 第4期:大腿至小腿皆有靜脈血管浮起,腿部皮膚明顯變色、粗糙易癢,冬天會掉皮屑,小腿有發熱、發炎、發紅現象,以及腿部腫脹、易抽筋等症狀。 第5期:形成靜脈皮膚炎、潰瘍,雖可治癒但需花費較長時間及耐心。

  6. 2024年2月1日 · 黃偉春指出,心梗的危險因子有「三二害」,「三」包含血脂、血糖、高血壓,「二害」則是密度膽固醇不足、腰圍過寬;不過,觀察國人血脂的診斷率僅約5成,也就是有一半的病患忽略,甚至不知道自己血脂已超標。 黃偉春提醒,若是平時沒有透過穩定服藥、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代謝症候群與慢性病,那麼全身的血管都有可能變得阻塞,一旦出現血栓或因天氣、情緒激動等原因造成血管收縮,就有機會導致血管堵塞,腦中風、心梗等疾病。 壞膽固醇越血管越易阻塞.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常務理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務部主任黃群耀則表示血脂是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LDL-C)」太多,及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太少有關。

  7. 2016年7月18日 · 開業胃腸肝膽科醫師張振榕表示,近期氣候炎熱,食物置於室溫過久,容易孳生細菌、產生毒素,即使一餐食用前再次加熱可以殺菌,但已存在的毒素不會消失,吃下肚仍可能出現嘔吐、腹瀉、全身痠痛等症狀。 另有人天天連續吃冰,結果過度刺激胃腸,造成不適,近一個月相關患者已增加一至三成,提醒食物隔餐勿吃,吃冰則要小口放入嘴中,待溫度較為緩和再吞。 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顏旭亨也說,不少阿公阿嬤因為節儉,會吃前一餐沒吃完、但又未能妥善保存的食物,也有一些上班族是早餐三明治放到中午才吃,在這種天氣,可能都會造成腸胃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