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高壓區內空氣下沉空氣下沉升溫因此高壓區籠罩的地區雲層消散天氣炎熱。 在炎熱天氣下工作或進行戶外活動時,一定要做適當的防曬及散熱措施,例如戴上帽子,穿上吸汗及易於散熱的衣服。 當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後,更要停下來休息及補充水份,以免體溫過高出現抽筋、熱衰竭甚至中暑。 副熱帶高壓的增強及減弱有週期性。 由於副熱帶高壓有一定厚度,觀測時不能只參考地面天氣圖,要參考500 百帕(離地面約 5.5 公里)天氣圖。 藍色線表示位勢高度,可看成氣壓為500百帕時之高度。 假如某地區之位勢高度超過 5880 米,表示受副熱帶高壓脊覆蓋。 以下為副熱帶高壓覆蓋華南沿岸時的500百帕天氣圖: 500百帕天氣圖(來源:韓國氣象廳) 副熱帶高壓的建立並西伸,代表夏天正式來臨,香港轉吹東南風。

  2. 簡單而言厄爾尼諾現象是南美洲西岸至赤道東太平洋一帶海水溫度上升的現象每隔二至七年出現一次多半在接近聖誕節時出現因此又稱為聖嬰現象。 由於海洋和大氣關係密切,海水溫度轉變引致大氣環流改變,繼而影響全球天氣。 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西太平洋空氣下沉,對流活動減少;中太平洋及東太平洋空氣上升,對流活動增加。 這個轉變引致澳洲、印尼、菲律賓等國家出現乾旱,而中太平洋及南美洲降雨增加,甚至出現水災。 西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活動亦因對流活動減弱而減少,熱帶氣旋位置東移,對香港的威脅因而減少。 根據天文台研究,當厄爾尼諾現象形成後,香港冬季平均氣溫偏高,雨量亦較正常為多。 到了春季,氣溫偏高的情況開始緩和,但雨量仍然較正常為多。

  3. 正數表示上海之氣壓較香港為高。 根據 Chang(1989) 2 ,當 Δp(S) 升至 8 百帕或以上時,東風潮可能於晚上為香港離岸地區帶來強風。 冬末北風潮南下可能受其他因素影響,例如冷空氣被南嶺阻擋,改經中國東南沿岸抵達香港形成東風潮。

  4. 很多人將極端天氣包括乾旱、暴雨、酷熱及嚴寒等,都歸咎於厄爾尼諾的肆虐。 根據美國及澳洲氣象機構的最新分析現時赤道東太平洋海面溫度持續偏高年底前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機會相當高。 厄爾尼諾是赤道東太平洋海面溫度持續偏高的現象,每2至7年出現一次,一般持續9至24個月。 正常情況下,沿南美洲西岸北上的秘魯寒流為東太平洋帶來較冷的海水,加上東南信風把海水帶往西面,接近海面的海水便由下層較冷的海水上湧補充,造成南美洲西岸秘魯、厄瓜多爾等國家附近海域的水溫較低。 這些來自海洋深處的海水含有豐富養分,吸引大批魚類聚集,造就了這些國家的漁業發展。

  5. 2005年12月14日 · 氣壓是天氣變化的一個重要指標。 夏天颱風迫近,香港的氣壓會下降。 冬天寒潮南下,香港的氣壓會上升。 簡單而言,氣壓就是我們頭上空氣的重量。 氣壓的十進制單位是百帕斯卡(hecto-Pascal),簡稱百帕(hPa)。 今早氣壓為1026百帕,換算後等於每平方吋14.9磅。 有朋友問是否氣壓越,溫度越低。 氣壓是因為空氣下沉的緣故,但有兩個情況:第一個情況是冬天受冷空氣影響,由於下沉的是冷空氣,因此天氣變得寒冷;第二個情況是夏天受暖空氣影響,由於下沉的是暖空氣,因此天氣變得酷熱。 冬天天文台利用氣壓變化預測寒潮抵達香港的時間及強度,容後再談。

  6. 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 – 香港地下天文台最新消息. 氣象學家預測今年下半年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甚麼是厄爾尼諾? 對全球及香港天氣有甚麼影響? 簡單來說,厄爾尼諾(El Nino)是指以赤道為軸線,太平洋海水溫度出現異常,繼而影響全球天氣的現象。 在正常情況,南美洲西岸對開之東太平洋海水溫度較低,冷水由深處上升至海洋表面,提供養份給魚類,因此該處是漁民捕魚熱點。 但每隔二至七年,這個情況會逆轉。 東太平洋海水變暖,冷水無法由深處上升提供養份給魚類,漁獲減少。 由於這股暖流通常出現於聖誕節後,當地人稱為 El Nino,即聖嬰。 因此厄爾尼諾現象又稱為聖嬰現象。 溫暖的海水隨著東南風由東太平洋流向中太平洋,造成大面積海面升溫。

  7. 在濕度的日子,由於皮膚上的水份較難蒸發,因此感覺較「悶熱」,假如氣溫不斷上升,戶外活動時又無法透過休息、喝水、穿著鬆身衣服、減少在陽光曝曬等方法有效降溫,就有機會出現體溫過、熱衰竭甚至中暑的現象。 有見及此,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進行研究,並根據氣溫及濕度制定一個體感溫度指標,稱為酷熱指數(Heat Index)。 當酷熱指數超過40度時,有機會出現熱衰竭;當指數超過55度時,隨時會出現中暑。 夏季歐洲的相對濕度比較低,因此雖然跟香港同樣氣溫,酷熱指數可能相差達10度,感覺比香港舒適。 地下天文台主頁提供各區酷熱指數供市民參考 [1]。 當指數超過40度時,市民就要注意休息及補充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