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5年12月14日 · 氣壓是天氣變化的一個重要指標。 夏天颱風迫近,香港的氣壓會下降。 冬天寒潮南下,香港的氣壓會上升。 簡單而言,氣壓就是我們頭上空氣的重量。 氣壓的十進制單位是百帕斯卡(hecto-Pascal),簡稱百帕(hPa)。 今早氣壓為1026百帕,換算後等於每平方吋14.9磅。 有朋友問是否氣壓越,溫度越低。 氣壓是因為空氣下沉的緣故,但有兩個情況:第一個情況是冬天受冷空氣影響,由於下沉的是冷空氣,因此天氣變得寒冷;第二個情況是夏天受暖空氣影響,由於下沉的是暖空氣,因此天氣變得酷熱。 冬天天文台利用氣壓變化預測寒潮抵達香港的時間及強度,容後再談。

  2. 最新消息、香港現時天氣及預報、香港機場天氣及預報、衛星雲圖及雷達圖、空氣質素、大氣穩定度指數、氣候及天文資料、郵購天氣書籍 12/05/2024 21:45 發出 與低壓槽相關的驟雨正影響廣東沿岸地區。 本港地區今晚及明日天氣預測 大致多雲,有幾陣驟雨。

  3. 酷熱天氣的指標 – 香港地下天文台最新消息. 踏入初夏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開始覆蓋華南地區空氣下沉令氣溫上升酷熱天氣正式來臨有甚麼因素影響我們對酷熱天氣的感覺到過外地例如歐洲旅遊的朋友可能覺得雖然氣溫超過30度但感覺比香港舒適。 換句話說,氣溫並不能反映酷熱的程度。 人體對酷熱的感覺,受氣溫、相對濕度、風和日照影響。 在濕度高的日子,由於皮膚上的水份較難蒸發,因此感覺較「悶熱」,假如氣溫不斷上升,戶外活動時又無法透過休息、喝水、穿著鬆身衣服、減少在陽光下曝曬等方法有效降溫,就有機會出現體溫過高、熱衰竭甚至中暑的現象。

  4. 近年夏天來得特別早,5月份天文台就要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當氣溫上升時,人體需要透過增加血液循環、汗腺分泌甚至喘氣排出多餘熱量。假如天氣潮濕或風力微弱,散熱速度會受到影響,當人體未能及時將身體多餘熱量排出時,就會出現抽筋、熱衰竭甚至中暑的現象。 熱衰竭是指在熱的環境 ...

  5. 氣候學上七月初香港會出現晴朗天氣原因是太平洋高壓區建立並增強向西伸展覆蓋華南沿岸這個高壓區稱為太平洋高壓Pacific high)。 由於高壓區處於副熱帶地區,因此又稱為副熱帶高壓或副高(subtropical high)。 高壓區內空氣下沉,空氣下沉升溫,因此高壓區籠罩的地區雲層消散,天氣炎熱。 在炎熱天氣下工作或進行戶外活動時,一定要做適當的防曬及散熱措施,例如戴上帽子,穿上吸汗及易於散熱的衣服。 當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後,更要停下來休息及補充水份,以免體溫過高出現抽筋、熱衰竭甚至中暑。 副熱帶高壓的增強及減弱有週期性。 由於副熱帶高壓有一定厚度,觀測時不能只參考地面天氣圖,要參考500 百帕(離地面約 5.5 公里)天氣圖。 藍色線表示位勢高度,可看成氣壓為500百帕時之高度。

  6. 數值天氣預報是指利用電腦模擬大氣運動,將觀測數據輸入,並將預報區域分為距離相等的網格點(grid point然後計算不同時間後網格點的天氣情況包括氣溫氣壓雨量等。 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可根據預報範圍分為全球性及區域性,由於不同模式以不同方法模擬大氣運動,因此即使輸入相同的觀測數據,得出的預報結果並不相同。 天文台的九天天氣預報就是參考主流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再根據預報員經驗進行取捨及修訂而成。 近年網上資訊普及,一般市民亦可參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預測天氣變化。 現時主流預報模式有歐洲的 ECMWF、美國的 GFS 及日本的 JMA。 不同模式對熱帶氣旋的敏感度不同,當多個模式均一致預報熱帶氣旋形成並進入南海時,香港打風的可能性就提高。

  7. 甚麼是風寒效應 – 香港地下天文台最新消息. 週末天氣再次轉冷,天文台呼籲市民注意風寒效應。 甚麼是風寒效應? 我們的體溫一般維持在攝氏37度。 當天氣炎熱時,身體會排汗來散發熱量;當天氣寒冷時,身體會發抖增加熱量。 當天氣寒冷而又大風時,身體的熱量會迅速被風帶走,我們因而覺得特別冷,這個效應稱風寒效應(wind chill effect)。 美加地區冬季天氣寒冷且經常受冬季風暴/溫帶氣旋吹襲,因此風寒效應相當顯著。 科學家透過實驗制定風寒指數(wind chill index),用以警告市民戶外活動的風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