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2日 · 《允許自己變有錢》一書告訴你,你無法過理想生活,可能和你焦慮、恐懼、羞愧、創傷或源自童年與家庭金錢經歷有關,這些「金錢創傷」阻礙你自己變得更有錢。 金錢是自我價值訓練場. 此書作者是美國一名「財務治療師」Bari Tessler,沒錯,財務也需要治療。 1998年當他取得身體心理學碩士學位時,許多人以為治療工作該集中在身體、性、食物、悲傷和死亡等主暊,不過他選擇「把我們與金錢關係當作通往自我意識門戶,以及同情、自信和自我價值訓練場」 他指出,大多數人在兒童和青年時期,從未接受過必要財務教育。 錢似乎只會引來爭吵,種種童年故事,令大家對錢感到困惑、羞愧,對金錢事務保持沉默。 大家不知道如何與金錢建立關係,不了解在日常與金錢互動。

  2. 2024年4月25日 · 撰文: 涂宇佳. 發布時間: 2024/04/25 09:00. 最後更新: 2024/04/25 09:00. 分享: 35歲財富自由 他後悔在職場拼智商 「情商能讓你富10倍」 這3點秀情商. 能力強,有什麽道理不升職加薪? Steve Adcock卻表示,只靠聰明,在職場是遠遠不夠的。 這位白手起家千萬富翁表示,如果回到20幾歲, 他希望自己懂得「拼情商」——「能讓我更富10倍」。 35歲財富自由. 重來他想拼情商 「能富10倍」 2016年,35歲Steve Adcock辭職了——當時他已經擁有90萬美元(約705萬元)儲蓄。 如今,42歲他只是偶爾工作,其凈資產也增長到130萬美元(約1018萬元)。 可以說,在過去幾十年間,他在理財方面做對了很多事情。

  3. 2023年12月30日 · 除了難以改變家庭背景優勢之外,其實日常生活中一些小壞習慣,也會令人在無意間變得愈來愈窮。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日忙夜忙,收入在賬面上變多,但還是不能輕鬆應對生活中日常消費,總是不夠錢用,這很有可能就是沒有改變消費壞習慣,要想找到致富之道,首先要戒掉以下這些習慣。 變窮習慣1:喜歡通過奢侈品證明自己實力. 愈是貧窮人就愈想向別人證明自己實力,通過購買奢侈品手袋、衣服、鞋來證明自己過得很好。 在自己還沒有承擔這些費用能力時,就超出消費,可能因此出現不同類型負債,這種「預支人生」行為,只會讓未來陷入貧窮無限輪迴。 變窮習慣2:為了優惠券而過度購買.

  4. 2023年11月10日 · 最後更新: 2023/11/10 18:29. 分享:. 為何終日忙於賺錢,但還是覺得不夠用?. 甚至深陷財務危機?. 事實上,最努力賺錢人,不一定最有錢,懂得賺錢之餘,更重要是投資理財規劃。. 《從負人到富人》一書中,根據財務狀況及個人理財策略,將投資者分成7個 ...

  5. 2020年8月19日 · 最後更新: 2020/08/19 20:36. 分享:. 【脫貧方法】想脫貧先自問:「窮人最缺少是什麼?. 想脫貧,到底有何脫貧方法?. 努力工作,儲錢、投資、省錢......假如想脫貧,或許你得先思考以下這個問題:「窮人最缺少是什麼?. 」。. 以下這個小故事惹來不少 ...

  6. 2021年7月13日 · 30多歲就財務自由,你可能以為黎永良出身富貴。不過認識他人都知道,他小時候家裡環境很貧窮,父親當時收入不多,吃飯也成問題,早上吃飯,晚上可能只有飯焦拌白開水。但靠着個人努力,黎永良考入香港大學,其後再獲滙豐銀行聘用當上實習行政主任,其後努力學習不同投資知識,終 ...

  7. 2024年2月13日 · Thakor還用佛教中餓鬼概念來解釋永遠不夠」,餓鬼游走在我們當中他們是尋求愛歸屬感的存在讓人們看到他們的真實身份並欣賞他們是誰而不是他們做了什麼。 在傳統佛教的描述中,這些鬼有大肚子,因為它們餓死了這些東西,但它們的喉嚨卻像針一樣小。 無論這些美好的事物有多少來到他們身邊,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他們都無法消化足夠的食物來填飽肚子。 回歸現實也是如此,人們建立了這種錯誤的社會觀念,大家為了解決集體的焦慮,不斷追求更多的金錢、工作和更高的聲望,這些東西讓我們變成餓鬼,從而永遠都吃不夠。 Thakor表示,最大的風險就是,當我們最終回顧自己的生活時,意識到的是花了大量時間去追求一些物質,而不是生活本身。 另外,這樣的生活模式更會令自己感到封閉,工作的同事也是朋友,也是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