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2月20日 · [2022.12.20] 發表 推文. 圖為市民使用Walmart的環保袋。 【明報專訊大型百貨連鎖店Walmart早在4月便開始禁用一次性使用的膠袋Walmart常客格蘭特 (Larry Grant)對此十分支持。 然而﹐半年下來﹐他卻發現另一個問題﹐就是他每周都會在附近的Walmart訂購雜貨﹐然後他親自前往領取。 自從停用膠袋後﹐職員每次都將他的貨品放入一個循環再用的環保袋。 一周4個﹐半年已收到300個。 他的車尾廂現經常塞滿一大堆Walmart的環保袋﹐他卻無從處理。 今天 (20日)起﹐全國便開始禁用一次性使用的膠袋。 然而﹐禁用膠袋後﹐取而代之的是環保袋﹐為保護環境帶來另一個問題。 格蘭特表示﹕「禁用塑膠袋是一個很好舉措,但沒有經過深思熟慮。

  2. 2020年3月5日 · 2020年起大型百貨公司和??便利店等集團與政府合作停止提供膠袋鼓勵自攜布袋 .政府目標在2022年前禁止使用膠袋、發泡膠、即棄膠杯和飲管 加拿大溫哥華 先禁飲管後禁膠袋 .計劃2020年4月起禁止店舖提供塑膠飲管及主動提供塑膠餐具,2021年起禁

  3. 2022年5月5日 · 政府指執法人員會按廢物黑點或投訴巡查及執法意即政策主要靠市民自律若對政策不熟悉的市民用普通膠袋丟棄垃圾並棄置於住所上層或下層的公共廢物收集點或將垃圾帶到商場或公司棄置則出現逃避收費的漏洞。 徵費前適應期過長. 為讓市民習慣垃圾徵費的運作,政府在正式徵費前將設「準備期」及「適應期」。 有環保團體不滿準備時間過長,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認為,垃圾徵費已討論多年,市民早已準備好付費,政府原先提出法例生效後設12至18個月準備期,後來變成最少18個月,惟未能交代為何要18個月。 他認為,2023年下半年才實施是太遲,若條件許可應縮短準備期。 政策認受性成疑.

  4. 2024年1月7日 · 香港物業服務公司協會主席潘建良回應查詢時證實知悉該7個屋邨逾八成居民不用模擬指定袋並稱物管公司有將資料交予房署再轉交環保署他強調具體細節不便透露相信法例生效後不用指定袋的情况會較實踐計劃時略少惟相信仍有不少公屋居民在首半年寬鬆執法期內會將獲免費派發的指定袋儲起不用。 他又認為,環保署推行實踐計劃卻沒做統計,質疑推行目的,說法難令人信服。 環團倡訂短中長期KPI. 綠領行動早年亦在居屋屋苑推行垃圾徵費試驗計劃,除統計屋苑用袋率 (領取模擬指定袋)及遵規率 (使用模擬指定袋),更向居民派發模擬帳單,為其計算每月應繳多少垃圾袋費用,鼓勵源頭減廢及培養回收習慣。

  5. 2021年1月25日 · 生產商盈宗製藥有限公司回應稱有關口罩原材料一度被部分國家列禁運物資致未能如期生產足夠口罩供應醫管局至去年7月原材料供應漸趨穩定為盡快紓緩醫管局裝備短缺及應付第三波疫情將生產線提升至24小時投產並將FFP2標準編號及認證年份等資料印於口罩包裝袋,「此做法有效將生產效率提升四成」。 有關安排只應用於首張訂單,其後訂單已於每個口罩面印上資料。 本報兩度向醫管局查詢,共花多少錢購入多少個有問題口罩,局方沒正面回應。 根據公開資料,盈宗製藥去年3及9月投得合約,向醫管局提供納米口罩,分別價值6760萬及9600萬元,總值逾1.63億元。 多醫護投訴 馬仲儀促尋替代.

  6. 2021年6月4日 · 40多歲的宋先生穿上印有「Fight for freedom」的黑衣,獨自坐在維園球場燈柱下,亮起多支蠟燭及環保蠟燭,並撐開黑傘,以防燭光被風吹熄,其間有數人前來「借火」,然後走到一角悼念。 宋先生說,自己是舞台劇演員,2009年曾參演六四題材的話劇《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自此只要有空便會出席燭光集會。 他說,經歷「反送中」運動、《港區國安法》等,香港不少人已離開,哽咽道,「既然自己留下來了,可以做什麼? 」他續說,看到立法會前議員邵家臻在網上稱六四事件其實始於6月3日當晚,「有點衝動」下昨晚便到維園悼念,希望藉經過市民拍照、「借火」等小事,讓別人以自己方式記着六四事件。

  7. 2019年1月3日 · 民事侵權是指侵犯他人財產、權利或利益的行為。 當受害人因他人侵權的行為而受到損害,就可根據民事侵權法提出索償。 民事侵權法的內容廣泛,與人身傷害有關的法律責任是民事侵權法的其中一環。 人身傷害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例如在商場因地面濕滑跣倒受傷,便有可能牽涉到民事侵權法的應用。 民事索償 要證意外因負責方疏忽所致. 以案件Chan Wai Hing v MTR Corp Ltd (DCPI 1649/2015)為例,事發時原告人在拉開商場出入口的玻璃門時因地面濕滑跣倒,導致髖部骨折。 原告人向該商場的擁有者,即商場管理者提出民事索償,指意外乃由於商場的擁有者及管理者的疏忽或違反責任所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