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中區, 大韓民國 相關

    廣告
  2.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搜尋結果

  1. 2013年6月25日 · 中區線. 中區位於香港的中心地帶自1841年香港島由英國管治後便發展起來不少西式建築亦相繼興建。 中區線涵蓋42項歷史建築及舊址,包括一些已拆卸的重要建築物原址及紀念碑石,讓旅遊人士可緬懷昔日中區一些著名的建築。 上環線. 上環位於香港島北岸,為華人商住地區。 孫中山先生亦曾在上環區就讀及領洗,且與同道者策劃及安排革命事宜。 上環線涵蓋35項歷史建築及舊址,包括由中西區區議會設立的孫中山史蹟徑舊址、不同宗教的建築物及華人傳統歷史建築和舊址等。 西區及山頂線. 西區涵蓋三個地區:西營盤、石塘咀和堅尼地城。 早期西區居民以英軍為主,1850年以後,國內大批難民湧入香港,並聚居該區。 1888年,山頂纜車開始投入服務。 此後,山頂一帶的居民漸多,而前港督的避暑別墅亦坐落於山頂。

  2. 2014年4月15日 ·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是朝鮮愛國志士在中國建立的反日復國堅持獨立運動的流亡政府持續時間長達26年獨立運動領導人金九被譽為韓國國父」。

  3. 2018年10月18日 · 中環灣仔西九填出核心區. 由填海而來的土地,除可供市民作居住用途,也可用作商業發展。 現時中環、灣仔及西九龍一些著名地標如國際金融中心、灣仔會展新翼及西九文化區的所在土地,均從填海得來,香港能夠成為國際知名大都會,填海實在功不可沒。 中區填海計劃第一期是整個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最早展開的工程,於香港島上環與卜公碼頭之間,填造約20公頃土地,將中區海岸線向前伸展最高達350米,耗資27億元。 土地主要用途是興建機場鐵路香港站及擴展中環商業區。 工程於1993年9月展開,1996年3月完成。 現時中區填海計劃第一期包括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四季酒店、港鐵香港站、中環碼頭等。 灣仔發展計劃第一期工程是在會展以北建造一座約7公頃的人工島,用以興建會展新翼,當時耗資近6億元。

  4. 2008年7月16日 · 本報記者莫雪芝 攝. 【本報訊】(記者 羅敬文行政會議通過政府與香港賽馬會訂立夥伴合作關係推展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計劃在建築群內設立法治博物館及文藝設施但須調低新建築物高度和體積至於原先的竹棚地標設計則生死未卜」,或會重新設計地標此外還會刪除兩間小型戲院和瞭望台。 政府和馬會均否認做法是「推倒重來」,並指一年後會有新的設計。 馬會原先構思的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計劃,是要在建築群內興建160米「竹棚」地標式建築,但半年期的諮詢引來極大的迴響。 馬會遂於今年1月委託英國保育建築師事務所研究,並擬備保育建議方案,行政會議昨日通過有關方案,建議政府與馬會訂立夥伴合作關係,推展保育和活化中區警署。 建築費料比預算少18億.

  5. 2018年11月2日 · 2018-11-02. 韓國一直按《兵役法》實施徵兵制。 法新社. 曾裁定宗教非免役理由 大法院推翻. 備受爭議的韓國兵役制度可能出現翻天覆地改變。 韓國大法院 (最高法院)昨日以9比4的大比數裁定,以宗教或道德理由拒絕服兵役,不應構成刑事罪行,推翻大法院在1969年和2004年在兩次相似案件中的裁決,也是大法院首次否定1950年代實行至今的《兵役法》,預料將影響各級法院正審理的930多宗同類個案。 韓國國防部目前正研究引入替代役制度,據報當局最快會於下周公佈詳細方案。 韓國一直按照《兵役法》實施徵兵制,任何年齡介乎18至35歲、且身體健全的男子必須服役,否則最高可被判監禁3年。 由1950年代起,韓國已有逾1.9萬人因拒服兵役被判監,大部分是被視為異端教派的「耶和華見證人」的信徒。

  6. 2018年11月28日 · 時任中區助理分區指揮官林鴻釧則指他與同袍三度遭示威者阻擋去路包括前往協助被示威者反包圍的數名重案組探員和一名被捕示威者離開時遭逾50名至60名示威者阻擋前進。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婷. 昨日庭上先由前天開始作供的時任中區助理分區指揮官黃基偉繼續出庭。 黃指,他並非唯一能處理中區的公眾集會通知書的人,港島總區亦有權處理,並否認有被港島總區凌駕。 有人用鐵馬圖堵塞行車道. 時任港灣道消防局高級消防隊長、現任社區應急準備科助理消防區長唐偉東其後作證指,2014年9月28日下午4時17分接報指金鐘夏愨道海富中心對出有多人受傷。 他與同袍前往救援期間,目睹大批群眾聚集在龍和道及分域碼頭街,即使消防車響着警號及閃燈亦無人讓路,消防車要不斷繞道前進。

  7. 2020年2月5日 · 區區有故事之元朗圍村文化難敵時代巨輪? 元朗的鄉愁何以安放. 2020-02-05. 元朗呈現房屋新舊之間的交錯。 在過去半年元朗都不時成為眾人的焦點,但你真的認識元朗又有幾多? 若要是坐港鐵西鐵線從九龍到元朗,經過荃灣西站後,從隧道中的一片漆黑到再次看見窗外,是錦上路站外一棟棟新建樓宇與圍村小屋此起彼落地坐落於一片綠色的土地上,還能夠隱約聞到一陣陣鄉土氣息。 然而,當列車轉眼駛到元朗站,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致。 曾經以圍村為主、村民以土地為生的元朗,現在面對城市化發展,商店、私人屋苑林立,無疑帶來更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原居民面對着什麼樣的衝擊? 元朗在發展的瓶頸和分岔路中,原居民收穫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儀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