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8日 · 錢學森是中國導彈之父航天之父」。 他的研究幫助發展出中國第一枚人造衛星發射時所用的火箭以及作為中國核武器庫組成部分的導彈他被奉為國家英雄。 但是在另一個超級大國那裏,那個他曾經學習和工作十多年的地方,他的重大貢獻幾乎沒有人記得。 錢學森生於1911年,當時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即將瓦解,被一個新的共和國取代。...

    • 概览
    • 人物生平
    • 航天人生
    • 科学探索
    • 个人生活
    • 人物评价
    • 后世纪念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钱学森(英文:Qian Xuesen [134],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27-128] [149]。

    钱学森1929—1934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7] [152];1939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82];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1957年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5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2-13];1986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3] [106];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82];钱学森主要从事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航空工程、火箭导弹技术、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领域的研究 [127-128]。

    1991年10月钱学森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9月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49]。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33]。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

    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

    1929年9月,考入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34年6月大学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

    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此前到杭州笕桥飞机场和南京、南昌飞机修理厂实习1年。

    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von Karman)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工程理论和应用力学的学习研究,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早年求学

    1933年,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金悫教授讲授水力学。6月23日,进行水力学考试。按照当时交通大学的规矩,考试之后,老师在试卷上用红笔打上“√”或者“×”,然后在下一堂课发给学生,让学生校看,知道什么题答对、什么题答错。试卷再还给老师,老师在试卷右上角的分数栏里用红笔写上分数。钱学森一看金悫发下的试卷上,全部都打“√”,意味着这次稳拿100分。可是,钱学森细细一看,发现一个小小的错误:在一道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把“Ns”写成了“N”。于是钱学森立即举手,说明自己的错误,主动请求老师扣分。金悫教授一看,果真如此,于是给了钱学森96分。钱学森主动要求扣分,使金悫深为感动,他非常赞赏这位诚实的学生,保留了钱学森的这份试卷。 [77]

    初期建树

    钱学森在美国留学工作期间,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完成的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的“卡门-钱近似”公式,使他在28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独立完成的《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使他在航空技术工程理论界获得很高声誉。他提出的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超前设想和科学预见,尤其是执笔撰写的有关美国战后飞机和火箭、导弹发展展望的报告,奠定了他在力学和喷气推进领域的领先地位。他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13] [149]。 1936年10月钱学森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开始了与冯·卡门教授先是师生后是亲密合作者的情谊。同年,钱学森参加马林纳领导的火箭研究小组,在冯·卡门指导下,与马林纳等一起研究火箭发动机的热力学问题、探空火箭问题和远程火箭问题等,并参与了美国早期用可储存液体推进剂的几种试验性探空火箭和后来的下士导弹研制工作。 1937年秋由马林纳介绍,钱学森参加了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也得识该小组的书记、化学物理助理研究员S·威因鲍姆(Weinbaum)。 1938年,钱学森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流动边界层研究,揭示了即使一个运动的热体与外界冷空气在某一飞行马赫数时有相当的温度差,对物体的冷却仍逆变为加热。这是由于空气受压缩,温度升高和边界层传热率增加的结果。钱学森和冯·卡门给出了发生这种逆变的马赫数计算公式。 1939年6月,完成了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论文工作,论文为《高速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4篇,取得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后,任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的助理研究员。同年,钱学森发表了关于可压缩液体二维亚声速流动的研究结果,冯·卡门在1941年发表了关于空气动力学中压缩效应的研究成果。他们对翼上的压缩作用,共同提出了一个更普遍一些的修正,不用扰动很小这一假设,而且基于经过他们所修正的流动方程的另一种线性化,使它能应用于高速流动特别是应用于计算作用在翼型上的诸力。卡门·钱学森方法能给出某一速度范围内的满意结果。 1940年由于王助的推荐,钱学森成为成都航空研究所的通信研究员,写了一篇题为《高速气流突变之测定》的专论,刊登在该所报告第二号。从1940开始,钱学森与冯·卡门合作,对飞机金属薄壳结构非线性屈曲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球壳的屈曲,结构的曲率对于屈曲特性的影响,受轴向压缩的柱面薄壳的屈曲,有侧向非线性支撑的柱子的屈曲,以及曲度对薄壳屈曲载荷的影响等。 1942年,钱学森的研究工作已有了成绩,并教了一些学生,同时由于美国战时军事科学研究的需要,暂时放松了对外国人的限制,他得以参加机密性工作。同年,美国军方委托加州理工学院举行喷气技术训练班,钱学森是教员之一。 1944年,美国陆军得知德国研制V-2火箭的情报,遂委托冯·卡门教授领导,马林纳为副,大力研究远程火箭。美国原始型的“下士”式导弹的设计,钱学森负责理论组,把林家翘、钱伟长也请来,进行弹道分析、燃烧室热传导、燃烧理论研究等工作。同时,钱学森还当了航空喷气公司(Aerojet Company)的技术顾问。 1945年,当冯·卡门被空军聘为科学咨询团团长的时候,他提名钱学森为团员。同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钱学森随科学咨询团去欧洲,考察英、德、法等国的航空研究,特别是法西斯德国的火箭技术发展情况,这时加州理工学院提升他为副教授。这一时期,他取得了在近代力学和喷气推进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宝贵经验,成为当时有名望的优秀科学家。 1946年暑期冯·卡门教授因与加州理工学院当局有分歧而辞职,作为冯·卡门的学生,钱学森也离开加州理工学院,再到麻省理工学院任副教授,专教空气动力学专业的研究生。同年开始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这是先驱性的工作。同年与郭永怀合作,完成重要论文“二维可压缩亚、超声速混合流和上临界马赫数”,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82]。 1948年12月14日,《洛杉矶时报》报道:“杜布里奇博士宣布钱学森博士将会领导帕萨迪纳研究中心。钱学森博士,38岁,中国人,曾是加州理工学院学生及加州理工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同日,《纽约时报》也说:“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空气动力教授的钱学森博士,已被选为加州理工学院的戈达德教授。 [151]”

    艰难返国

    •无理被拘 1948年,祖国解放事业胜利在望,钱学森开始准备回国,为此,他要求退出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 1949年5月20日,钱学森收到美国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员、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美中区负责人葛庭燧写来的信,同时转来1949年5月14日曹日昌教授写给钱学森的信、钱学森更加紧了回祖国的准备。 1949年秋,钱学森从麻省理工学院回到加州理工学院就任喷气推进技术教授。 1950年7月美国政府决定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理由是他与威因鲍姆有朋友关系,并指控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非法入境。钱学森这时立即决定以探亲为名回国,准备一去不返,但当他一家将要出发时,钱学森被拘留起来,两星期后虽经同事保释出来,但继续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被滞留5年之久 [82] [151]。 鉴于美国军方不放钱学森回国,而美国海军部副部长甚至威胁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 1950年9月7日,美国司法部移民规划局非法拘留了钱学森,并把他关押在洛杉矶以南特米洛岛的拘留所里。强大的探照灯24小时的对准他,不让他获得休息,每隔十分钟就有一个士兵要打开这个笨重的铁门,伸进头来看看他有没有逃跑?被拘禁15天后,加州理工学院院长和钱学森的导师等人凑齐了一万五千元美金将钱学森保释出狱,出狱当天蒋英来到特米洛岛接钱学森回家。到家发现钱学森失声了,不会说话,体重15天之内掉了15公斤。经过休养,钱学森的失声得到康复,但是他不能从事自己之前的研究,他必须每月向洛杉矶移民局汇报行踪 [144]。 1953年,在美国政府迫害钱学森的几年中,除了教书和做研究工作外,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当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征,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1954年,钱学森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工程控制论》一书在美国出版 [82]。 •辗转投书 至1955年,钱学森被美国政府无端软禁、扣留已有五年,钱学森陆续从报纸上读到中美两国谈判双方侨民归国的问题,特别是美国报纸宣称“中国学生愿意回国者皆已放回”,钱学森决定请求中国政府给予帮助,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写信,报告自己被美国拘留、有国难归的困境。为了把这封信准确“发射”到陈叔通手中,钱学森经过了精心的考虑,他让蒋英用左手写,模仿儿童的笔迹,在信封上写了妹妹的地址,以使联邦调查局的特工认不出是蒋英的笔迹。如何避开美国特工的监视把信投进邮筒,也是重要一环。钱学森和蒋英来到一家商场,钱学森在门口等待,蒋英进入商场。钱学森站在商场门口,特工也就等在商场之外。蒋英走进商场,看看周围无人注意她,就悄悄把信投进了商场里的邮筒。这封信躲过了联邦调查局的监视,安全到达比利时。蒋英的妹妹蒋华收到信件之后,立即转寄给在上海的钱学森父亲钱均夫。钱均夫马上寄给北京的老朋友陈叔通。陈叔通当即转交周恩来总理。这一系列的转寄,都安全无误。周恩来深知钱学森这封信的重要,令外交部把信转交给正在日内瓦进行中美大使级谈判的中方代表王炳南,并指示:“这封信很有价值。这是一个铁证,美国当局仍在阻挠中国平民归国。你要在谈判中用这封信揭穿他们的谎言。 [76]” 1955年8月5日,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钱学森终于收到了美国司法部移民规划局的信件,被告知可以离开美国。同年9月17日,洛杉矶的晨报上印着特大字号的通蓝标题“火箭专家钱学森返回红色中国”。在码头上面对媒体记者和赶来送行的朋友们,钱学森告诉他们:“我将尽我所能帮助中国人民建设一个幸福而有尊严的国度。 [144]” •民族气节

    科研综述

    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84] [147]。 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及固体力学方面做了开拓性研究,揭示了可压缩边界层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并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148]。 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1962年,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85] 钱学森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实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工程控制理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物理力学 1946年,钱学森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87] [147]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1984年钱学森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 钱学森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在20世界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钱学森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钱学森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思维科学 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20世纪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钱学森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人体科学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作用。在钱学森指导下,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4年开始对人体功能态进行研究,他们利用多维数据分析的方法,把对人体所测得的多项生理指标变量,综合成可以代表人体整个系统的变化点,以及它在各变量组成的多维相空间中的位置,运动到相对稳定,即目标点、目标环的位置。他们发现了人体的醒觉、睡眠、警觉和气功等功能态的各自的目标点和目标环。这样,就把系统科学的理论在人体系统上体现出来了,开始使人体科学研究有了客观指标和科学理论。 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科学的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钱学森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归纳为十个紧密相联的科学技术部门。这十大科学技术部门的划分方法,正是钱学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系统论对科学分类方法的又一创新。

    学术造诣

    •论文著作 截至1955年回国前,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共发表论文51篇。 截至2009年10月,钱学森已发表论文500余篇 [123];1939年6月,钱学森完成了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论文工作,发表《高速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4篇论文;1940年,撰写并发表《高速气流突变之测定》专论;1954年,《工程控制论》一书在美国出版;1956年2月,给国务院写了关于《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由钱学森主持,在王弼、沈元、任新民等的合作下完成了第37项《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的规划;1978年9月,发表了《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论文,对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科学活动在中国的繁荣,产生了影响;1982年,《论系统工程》出版发行。 在20世纪50年代—90年代间,钱学森写的文章全部发表在中国的杂志上,有《力学学报》《物理通报》《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社会科学》等,其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学术交流 •科研奖励 •严谨求实

    科学管理

    20世纪80至90年代,钱学森担任中国科协领导期间,积极践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开创、推动面向企业的“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引导企业科技工作者把振兴中华的理想与企业发展目标和个人理想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积极推动科技兴农活动,倡导发展沙草产业,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帮助农民依靠科学技术脱贫致富;倡议设立“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1994年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主持成立中国科学技术讲学团,倡导学科交叉融合,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支持编纂出版《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高度重视科协工作的理论研究,推动理顺科协管理体制,加强科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发挥好科协组织横向联系广泛、组织网络健全的独特优势,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和普及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始终不辍耕耘,科学思想活跃,驰骋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时对社会科学研究也投入了很大精力。他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用以指导研究工作,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点上,诸如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研究领域,作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 [149]。

    家庭情况

    父母教育 钱学森的祖上是吴越国王钱镠,他是钱镠的第33代孙 [6]。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教育家和文史专家,曾任南京国民政府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2];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好妈妈。他们对钱学森的教育和培养不局限于读书,是全方位的,包括绘画、书法、音乐、歌舞、摄影、体育、手工制作等方面。钱均夫还帮助他建立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概念。父母从小就培养钱学森的德育,经常向他讲述品行端正、行善积德的做人道理,同时使他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6];钱学森的岳父蒋百里是民国时期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曾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著有军事论著集《国防论》,逝世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2]。 婚姻家庭 1947年9月钱学森和蒋英结婚 [1],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研室主任;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钱永刚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制工作,曾任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西安市人民政府创新教育顾问等 [2];女儿是钱永真 [109]。 亲属名人 姓名 人物关系 备注 钱学榘 堂弟 空气动力学专家,曾任美国波音公司工程师 钱永佑(钱学榘之子) 堂侄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斯坦福大学讲席教授 钱永健(钱学榘之子) 堂侄 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人物语录

    •做人原则 钱学森一生做人有四条原则: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 •热爱祖国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高风亮节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勤勉治学

    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35] [149]。(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评)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是‘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中国科学院评)

    “钱学森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他有着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有着惟图国强、不图己荣的爱国情怀,有着谋在前瞻、行在创新的科学品质,有着人才为重、兴才为责的时代担当,有着人生有限、求索无限的孜孜追求,有着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高风亮节,在华夏儿女心中,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他始终把祖国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民族振兴作为最高追求,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褒奖,用炽热爱国情怀和崇高民族气节,谱写了感天动地、撼人心魄的爱国诗篇,彰显了爱国知识分子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历史责任。”(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评)

    “钱学森对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作出了重大开拓性贡献。”(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评)

    “钱学森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点上,诸如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研究领域,作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为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共产党员网评)

    “钱学森始终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党忠诚、爱国奋斗、不负人民,展现了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他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严谨的科学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捍卫了中国的尊严,点亮了民族的星空;他以党旗所向为奋斗方向,笃学不负凌云志,报国常怀赤子心在追逐梦想中谱写了壮阔恢弘的奋斗史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评)

    •设纪念日

    2009年11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学决定将每年的12月11日定为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日”,为西安交通大学永久性的纪念日,以缅怀杰出校友钱学森学长,学习和继承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其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卓越风范 [130]•实验室命名

    2011年12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命名“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英文名称:Qian Xuesen Laboratory of Space Technology)。“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立足世界空间技术领域发展前沿,紧密围绕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空间系统战略研究与规划论证、重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为重点,开拓空间技术新领域和新方向,引领空间技术可持续发展。建立高效和谐的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创新成果,培养和造就一批大师级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综合型研究实验基地 [140]。

    •建筑命名

    1995年,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批准及钱学森本人同意,西安交通大学将图书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了馆名。1996年4月8日,在钱学森图书馆命名仪式上,前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王统业少将代表钱学森学长专程前来出席仪式,并宣读了钱学长的亲笔书信——《图书馆与钱学森》 [129]。

    2011年12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钱学森诞辰百年之际,自主建成钱学森纪念馆。钱学森纪念馆设有实物陈列展区、场景复原展区、第六次产业革命战略构想展区和静思园展区等四大展区,陈展有钱学森遗存实物、图书手稿、图片资料等藏品620余件,钱学森生前居所警卫岗亭、强-5教练机以及导弹燃料加注车、运载车等实物以及东风-2号甲导弹1:1模型等,等比例复原了钱学森生前办公室、书房、卧室等,陈展一批生活、工作场景实物 [102]。

  2. 6 天前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錢學森 (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 [1] , 浙江 仁和 (今 杭州市 )人 [2] ,生於 上海 , 中國 空氣動力學 家和 系統科學 家, 工程控制論 創始人之一, 美國空軍 原 上校 , 中國人民解放軍 特級 文職幹部 、 一級英雄模範 , 中國科學院院士 暨 中國工程院院士 。 錢學森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 兩彈一星 」工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 中 美 兩國的 火箭 、 飛彈 和 航太 計畫都做出過重大貢獻 [3] [4] ,1991年被中國政府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 榮譽稱號 ,1999年被中國政府評為「 兩彈一星元勛 」 [5] [6] 。 與 錢偉長 、 錢三強 並稱為「 三錢 」。

  3. 錢學森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火箭之王” [133] [147] 。(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評)

  4. 2024年4月15日 · 國防部五院的成立標誌着中國有了自己的導彈火箭事業被認為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誕生日 [4] 。 1957年11月16日由部分研究室組成的國防部五院一分院成立此即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的前身 [6] 國防部五院成立後聶榮臻在呈交給中央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的導彈研究要採取 「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 的方針 [7] 。 1957年12月,根據該年10月達成的協議, 蘇聯 將兩枚P-2導彈經 滿洲里口岸 運抵中國,國防部五院組織了全院人員對兩枚導彈進行參觀研究,這也是多數中國研究人員首次見到導彈實物,對起步中的中國導彈事業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

  5. 2022年11月17日 · 根据他的建议国家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始了中国火箭导弹和航空航天事业的研究工作。 ”爸爸自豪地说,“你们知道吗,当时的中国连第一辆解放牌卡车都没有,这样的工业基础远远低于一枚导弹所需要的尖端制造能力。 但钱学森并没有退缩,他亲自授课,传授导弹技术。 在钱学森的带领下, 1960 年 11 月 15 日,我国第一颗导弹 1059 ,即东风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随后, 1966 年 10 月 27 日,中国实现了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实验,再次震惊世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