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5日 · 儘管飛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T-7M是中國一枚真正工程意義上的火箭讓中國的火箭研究人員對火箭的設計製造和試驗技術有了初步認識。 [13] [14] 雖然蘇聯自1957年開始對中國的導彈事業提供了大量幫助,但隨着緊接而來的 中蘇關係惡化 的加深,1960年7月16日蘇聯宣佈撤回所有在華專家,中止了包括導彈事業方面在內的所有對華合作。 儘管如此中國的導彈事業依舊在自力更生精神的堅持下取得了重大進展。 不到兩個月後的9月10日,酒泉發射基地第一次由中國發射人員發射了採用國產燃料的蘇制P-2導彈 [9] 。

  2. 2022年12月14日 · KEITH BRADSHER. 2022年12月14日. 位於中國西北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攝於2021年。 自1986年鄧小平啟動863計劃以來,中國的太空計劃已取得顯著進展。 863是一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其中包括載人航天器。 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3. 2021年6月17日 · 中國表示,這次飛行任務是為了驗證「航天員長期駐留、再生生保、空間物資補給、出艙活動、艙外操作、在軌維修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 中國的空間站計劃. 空間站是一種能長期在地球軌道上運行航天器,可供宇航員長時間居住。 此前,蘇聯及其繼任者俄羅斯建造和平號空間站(Mir)服役超過10年,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空間研究中心。...

  4. 2023年1月19日 · 2023中國航天焦點1:太空站常態化運營 進行兩次載人發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1月19日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介紹接下來中國航天重點任務。 2022年,中國太空站完成在軌建設。 2023年,太空站轉入常態化營運,三艙以T字型長期飛行,在軌太空人將維護和升級太空站設備,持續進行科學、材料 、技術實驗。 中國太空站於2022年完成在軌建設,進入常態化營運階段。 圖為2022年11月,神舟十四、十五號乘組6位太空人實現在軌輪換。 (網上圖片) 載人飛船任務將保持高密度發射狀態,保持每半年發射一艘頻率。 按照規劃,今年將發射神舟十六號、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並由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運輸生活物資和試驗設備。

  5. 2022年2月17日 · 長征-6A中型運載火箭是中國研發的第一款固液混合燃料的火箭本來計劃在2020年首飛但首飛時間被推遲到了今年高通量通信衛星中國今年已經成功進行過兩次發射包括1月17日用長征-2D運載火箭發射的試驗13號衛星據中國國家航天局說那是一顆太空環境偵測和相關技術試驗的衛星。...

  6. 2003年10月15日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 上參與規模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技術難度最高、協調面最廣的國家重大工程 [3] [4] ,工程的成功實施使中國自2003年起成為繼 前蘇聯 / 俄羅斯 和 美國 之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太空飛行能力的國家,並逐步進化至 艙外活動 、太空會合對接和 太空站 建造與營運。 自1999年 神舟一號 發射至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完成29次重大飛行任務全部取得成功並保持着 太空人 零傷亡的記錄。 目前,中國現役的所有第一、二批共16名太空人皆已全部進入過太空,作為「三步走」收官之作的 天宮太空站 已於2022年底完成三艙基本構型在軌組裝,並於2023年轉入常態化營運模式,國際合作項目載荷也將陸續進入太空站開展實驗 [5] [6] [7] 。

  7. 快舟一號運載火箭 是由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火箭技術有限公司 研製的星箭一體化全 固體燃料 運載火箭 ,採用了「星箭一體化技術」,偏重於「空間快速響應能力」。 全長約20m,直徑1.4m,火箭共3級,第4級為裝有液體燃料的衛星。 太陽同步圓軌道的運載能力為200kg/700km [7]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 是在原 快舟一號 星箭一體化運載器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一款通用型固體 運載火箭 ,擴展了整流罩的長度和直徑,增加了搭載衛星的空間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