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日 · 防疫新十條公布:中國走出疫情需要的是軟着陸. 撰文:鄧峰. 出版: 2022-12-07 15:07 更新:2022-12-07 15:07. 25. 突然之間,中國多地紛紛放鬆疫情管控措施,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至少十多個城市或地區都已經調整防疫策略,進出小區或乘坐公共交通不再查驗核酸檢測 ...
- 首先,中國短期內不會改變「動態清零」的政策。
- 其次,中國防疫模式的關鍵在聯防聯控機制與能力,而非片面追求「零感染」,有了這樣的機制與能力,任爾東西南北風,便守住了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
- 最後,中國式共存路線不等於躺平式的「與病毒共存」。
同樣是在這次代表團審議,習近平也提到了中國疫情爆發以來一直堅持的「動態清零」政策。「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慎終如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 而在全國政協和全國人大記者會上,發言人都被問到了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政協發言人郭衛民表示,「疫情防控成果證明,我國的防疫政策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科學規律,我們的防疫措施相對成本低、成效好。」發言人同時駁斥了外界的誤判,「國外有些輿論認為中國的防疫政策影響了全球的供應鏈產業鏈,這是不正確的。正是由於中國採取了正確的防疫政策,我們率先恢復了經濟增長,保障了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基本穩定。」 人大發言人張業遂亦表示,「『動態清零』做法的目標是通過快速精準的全鏈條防控措施,實現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不是...
「動態清零」並不全然是結果取向的,「清零」也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當疫情爆發的時候,有能力最大限度達至「清零」的目標。有了這樣的「清零」能力,即便最後結果不是「清零」,依然是可控的,以及動態穩定的。 這樣的清零能力,必然需要依託於中國已經建立的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武漢爆發疫情後,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於2020年1月成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擔任組長,該小組下設7個組,分別為:前方工作組、社區防控基層專家組、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醫療救治組、督查組、軍隊前方指揮協調組、赴西南地區工作組。 此外,為應對突發的疫情,由32個部委構成的協調工作機制平台——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應運而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由國家衛健委牽頭,下設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科研攻關、宣傳、...
2月28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個人微博上發布兩千餘字長文,詳細解析了「與病毒共存」與「動態清零」兩種對策,並坦言中國的「動態清零」不會永遠不變,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在合適的時間點,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此言一出,引發外界對於中國式共存路線的猜測。但習近平「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再次明確了中國式共存路線不等於躺平式的「與病毒共存」。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3月7日在微博亦結合該底線談到,「輸入病例或者本土病例可能一直會有,但是我們的目標是始終將流行控制到極低水平,不引起規模性的反彈,不引起醫療資源的擠兑,這樣我們就有條件通過精準防控來儘量保證民眾正常的生活。這點應該是非常明確的總方針,無論我們採取...
2022年12月2日 · 中國疫情防控 再現放鬆跡象 實現「第五個現代化」仍任重道遠 撰文: 杭子牙 出版: 2022-12-02 13:00 更新: 2022-12-02 13:00 在因過激防控引發零星抗議之後, 近幾天中國疫情防控頻傳利好消息,有地方在解除大規模封控,有地方在減少強制核酸檢測 ...
2022年11月8日 · 大規模封控難持續 中國防疫政策亟需優化調整. 撰文:杭子牙. 出版: 2022-11-08 09:00 更新:2022-11-08 09:00. 立冬,又一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在內地蔓延開來。. 截至11月5日,一共有29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報告有陽性感染病例,其中廣東、內蒙、新疆、黑龍江 ...
2022年12月8日 · 中國終於出台了十條關於放鬆疫情防控的政策,中國政府堅持了三年的「動態清零」政策正式進入歷史。 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政策混亂與抗議之後,12月7日,中國終於出台了十條關於放鬆疫情防控的政策,除少數仍需重點關注的特殊單位,疫情防控基本放開,
其他人也問了
防疫成果證明中國的防疫政策符合中國國情嗎?
中國如何走出疫情?
疫情調整優化後,中國有那些令人痛心與遺憾的代價?
2023年3月13日 · 較快恢復了經濟社會的正常秩序,這是很了不起的!」。他表示,實踐證明,中國疫情防控 的各項策略、措施是完全正確的,防控的成效是巨大的。中國在今年(2023年)1月8日起將新冠病毒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邁出放寬疫情防控 ...
2022年12月7日 · 十)各地各校要堅決落實科學精準防控要求,沒有疫情的學校要開展正常的面授教學活動,校園內超市、食堂、體育場館、圖書館等要正常開放。 有疫情的學校要精準劃定風險區域,風險區域外仍要保證正常的教學、生活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