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8日 · 中國是 經濟增長速度 最快的 主要經濟體 之一,擁有巨大的人口和經濟體量,較好的基礎設施,穩定的社會環境,為經濟最強的發展中國家,2021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 2013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 [20] 儘管受到 新冠疫情 影響,中國在2020年至2022年仍保持了經濟正成長。 自2021年下半年起,在 中共中央總書記 習近平 主導下,中國持續推行的 清零政策 ,使中國經濟處於半衰退狀態,中國面臨經濟下行和動態清零這兩個矛盾且近乎無解的難題 [21] [22] [23] [24] [25] [26] 。

  2. 中國是 经济增长速度 最快的 主要经济体 之一,拥有巨大的人口和经济体量,較好的基礎設施,穩定的社會環境,為經濟最強的發展中國家,2021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 2013年,中國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20] 尽管受到 新冠疫情 影响,中国在2020年至2022年仍保持了经济正增长。 自2021年下半年起,在 中共中央总书记 习近平 主导下,中国持续推行的 清零政策 ,使中国经济处于半衰退状态,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和动态清零这两个矛盾且近乎无解的难题 [21] [22] [23] [24] [25] [26] 。

    • ▲ $ 18万亿(国际汇率,2022年), ▲ $ 27.3萬億(購買力平價,2019年估计)
    • 日历年 (1月1日-12月31日)
    • 經濟發展階段
    • 歷年經濟數據
    • 人民幣匯率沿革
    • 中國大陸經濟歷史的發展經濟學比較
    • 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模式轉型

    毛澤東時期

    1952-1976年,計劃經濟時期。經濟運行軌跡寬幅振盪,計劃調控痕跡明顯,經濟發展大起大落。可分為四個周期:1959-1961年,1964-1968年,1969-1973年,1974-1976年,後三個周期振幅減小。1959年創下GDP歷史最高增速,1961年GDP歷史負增長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中國大陸經歷長期戰亂,經濟波動和受創極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行蘇聯式計劃經濟。1953年到1957年一五期間,中國經濟在蘇聯幫助下開始恢復,以蘇聯援建156項工程為標誌,優先快速發展重化工業替代進口鞏固國防,而輕工業和農業處於一個次要地位。期間輕重工業投資比例為1︰7.3,嚴重向重化工業傾斜,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文章說法是:「基本奠定工業基礎」。又1955年出現經濟過熱冒進的苗頭,後來「冒進」、「反冒進」、「反反冒進」成為中國共產黨內政治鬥爭的其中一個主題。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在1957年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表達對反冒進若干做法的不滿,稱:「反冒進掃掉了多快好省,掃掉了《農業發展綱要》,掃掉了促進委員會,使六億人民泄了氣」。還說「反冒進離右派只有五十米遠」。並要求要恢復促進委員...

    改革開放時期

    1. ) 1977-1980年,恢復性增長周期。1976年負增長,1977年大幅恢復性增長,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實施,1979年,1980年繼續恢復性增長。 2. ) 1981-1990年,回落振盪周期。1989年出現投資、消費雙膨脹。1989-1990年,因應政治抵制導致的外商直接投資暴跌,進入兩年「治理整頓」。 3. ) 1991-1993年,快速增長周期。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1993年GDP增長率達到歷史最高峰。其間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進一步推動經濟高漲,政府管制撤廢,進入市場經濟階段。 4. ) 1994-2001年,軟著陸周期。使過快過熱的經濟增長逐步降溫,1995年-1997年實現經濟軟著陸。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凸顯總需求不足,出現通縮趨勢。1998-2001年連續4年增長率下降,2001年達到回調最低點。 5. ) 2002年至2014年,經濟高漲期。此一輪宏觀經濟高漲主要來自鋼鐵、電解鋁、汽車、住房、旅遊、教育等。 6. ) 2014年起,經濟進入中高速成長期。首要目標以提高服務業為主,並在第二產業領域深化改革,以技術和創新兩大方向並行。並壓制房...

    習近平時期

    習近平自2012年11月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任內加強黨和政府對民營企業的管控,以嚴格的清零政策應對新冠疫情,又推出「三條紅線」和「雙減政策」,嚴重打擊中國房地產業和教育行業的發展。 2022年5月1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天津、吉林、上海等九省、市開展公平競爭審查信息化建設、舉報處理、重大政策措施會審、公平競爭指數四項試點。 2020年5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結束後,按慣例出席了總理記者會。在記者會上,李克強表示保就業是頭等大事,他讚揚中國西部有城市通過流動商販的攤位解決了大量就業。在總理記者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討論了疫情對該年脫貧攻堅戰的影響,並強調中國當時有6億人口的每個月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幣左右。此事受到熱烈討論,經濟學家李實稱,此數據反映出中國收入不均的現實問題,並強調脫貧攻堅戰的實際意義。李克強在記者會上亦首次表示中方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習近平再次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要求樹立社會主義住房觀,由黨和政府完全掌管房地產市場,以此應對嚴重的中國房地產危機。

    失業率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的國家統計局有公布數據,但亦有民間依據實際經濟情況另做統計,兩者的差距不小。 1. 1979年,失業率為5.4%(實際失業率13.6%) 2. 1980年,失業率為4.90% 3. 1981年,失業率為3.80% 4. 1982年,失業率為3.20% 5. 1983年,失業率為2.30% 6. 1984年,失業率為1.90% 7. 1985年,失業率為1.80% 8. 1986年至1988年,失業率皆為2.00% 9. 1989年,失業率為2.60% 10. 1990年至1991年,由於制度創新,失業率又開始爆升。 11. 2013年,中國大陸官方的失業率為4.05% 12. 2015年,國家統計局報告中國大陸這一年的官方失業率為4.09%。 13. 2023年4月,16—24歲青年調查失業率錄得20.4%,超過2022年7月的19.9%,創2018年有統計以來最高。

    改革開放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照蘇聯方式,國家壟斷對外貿易,規定人民幣官價為1美元=2.6元人民幣,此一匯率保持到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初期的匯率

    因為匯率實行雙軌制,出現了外幣黑市,最高時,美元兌人民幣超過1:10。

    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

    2005年7月21日19時,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初始化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並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稍後中國央行發布一籃子貨幣的構成:美元、日元、歐元、韓元、新加坡元、英鎊、馬來西亞林吉特、澳大利亞元、加拿大元,比重尚未透露。

    通常在發展經濟學比較上存在四種不同的橫向和縱向的比較: 1. 縱向與民國時代如1949年經濟狀況相比 2. 橫向與若干不已開發國家比,尤其是與鄰國印度相比 3. 1960年代開始與(前)蘇聯相比,主要是農業方面 4. 1980年代開始與鄰國日本以及亞洲四小龍相比 5. 20世紀末開始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主要是經濟增長率 在歐美發展經濟學文獻中,這種比較往往是第二和第四種

    按照發展經濟學的研究,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之後主要採取了日韓的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但在2000年代,隨著大量貿易盈餘引發的中美、中歐貿易戰和人民幣匯率問題,中國大陸的經濟管理部門意識到中國大陸這樣的大國經濟需要轉型為內需拉動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相比較日韓,中國在發展過程的較早階段轉入了創建大規模的國內消費市場,藉以調節諸如過高的亞洲儲蓄率和過高的美國消費等的全球經濟結構性失衡問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生产总值 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大陆) 经济发展情况 的主要指标。 2021年中国(不含港澳)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114.3万亿人民币,折合17.7万亿美元,僅次於 美國 名列世界第二,人均GDP為12551美元,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 高收入經濟體 門檻。 1953年初, 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发布统计公报,其中就有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数据。 1985年之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对国民经济核算源于 苏联 与 计划经济 相配套的物质平衡表体系(MPS [註 1] ),1985-1992年逐步与 联合国 推荐的源于 市场经济 的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註 2] )接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历史 指 中国大陆 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後至目前的经济发展过程,目前成为国内外 发展经济学 研究热点。 主要研究论述有 二元经济 论、 时间序列 分析法及发展阶段论等。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前后, 中国共产党 建立新的 中央政府 通过一系手段,结束了 长期以来的恶性通货膨胀 , 统一全国货币 ,建立 统收统支 的财政体系,强有力的控制了国家经济。 1953年开始,在中国大陆实行了类似于 苏联 列宁 时期的 新经济政策 ,被称作 过渡时期总路线 。 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后实行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该体制的弊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趋向严重。

  5. 2024年4月16日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生產總值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情況 的主要指標。 2021年中國(不含港澳)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114.3萬億人民幣,折合17.7萬億美元,僅次於 美國 名列世界第二,人均GDP為12551美元,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 高收入經濟體 門檻。 1953年初, 中央人民政府 國家統計局第一次發布統計公報,其中就有國民經濟核算的主要數據。 1985年之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對國民經濟核算源於 蘇聯 與 計劃經濟 相配套的物質平衡表體系(MPS [註 1] ),1985-1992年逐步與 聯合國 推薦的源於 市場經濟 的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SNA [註 2] )接軌。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簡稱 「十四五」規劃 或 十四五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從2021年至2025年的國家規劃也是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四個 五年規劃 。 [1] 啟動 [ 編輯] 2019年11月25日, 國務院總理 李克強 主持召開研究部署「十四五」規劃編制專題會議。 會上,李克強要求各部門要密切配合,抓緊起草形成「十四五」規劃《基本思路》,進一步做好起草規劃《綱要框架》的工作。 [2] 2020年5月22日, 國務院總理 李克強 在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上發表的《 政府工作報告 》,內容包括編制「十四五」規劃工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