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25日,政府宣佈,為減低疫情擴大的風險,全港中小學、幼稚園和特殊學校(下稱“學校”)延遲復課,復課日期為2月17日, [9] 惟學校在停課期間須保持校舍開放,以照顧有需要返校的學童。. [10] 1月31日,政府再宣佈,全港學校進一步延遲復課,停課至 ...

  2. 因收生不足,曾打算轉為直資完全中學,後改為併入明愛胡振中中學及退出直資計劃,而該校則更名為「明愛胡振中書院」 油尖旺區 中學 [ 编辑 ]

  3. 哥倫布開辦了美國第一個幼兒園,1909年起辦了美國第一個中學來幫助學生過渡小學到高校之間的變化(當時只有48%的學生在9年級後繼續學習)。 1977年聯邦法庭判決哥倫布的公共學校中不同人種的分布太不均勻,城市有義務將白人學生分配到黑人為主的學校去。

    • 歷史
    • 評核策略的改革
    • 爭議
    • 相關條目

    1997年以前,大多數的中學以英語教學,部分學校以中英混合教學。1995年起,政府開始檢討教學制度;1998年開始推行「母語教學」,政府強制大多數公營中學改用中文教學,只允許保留114間作英文教學。不過此項計劃推行一波三折,輿論對母語教學的成效滿有質疑,因此作為殖民地產物的英文學校仍被視為佔優。經濟許可的家長為了讓子女獲派到英文學校,甚至會不惜在英文學校校網置業。每學年開始前,家長四處奔命為子女尋找考入英文名校機會的情景,往往成為本地新聞頭條。 2000年9月教育統籌委員會發表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報告書提出容許教學理念相近的小學與中學結盟,使小學畢業生直接升上結盟的中學稱為「一條龍」辦學模式。同年10月獲政府接納。但由於該計劃申請者多為傳統上著名的英文中小學,使減低競爭入讀的情況無多大...

    小學升中學

    1. 學能測驗 2. 香港學科測驗 3. BCA/TSA

    中學公開試

    1. 中學公開試最終於2012年合併:香港中學會考與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合而為一,成為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HKDSE),於中六學年尾舉行。

    香港朝令夕改的教育制度,自母語教學、三三四、小班推行以來,都令學生及家長們帶來巨大壓力。 2006年1月,在兩位教師相繼自殺死亡後,時任教育統籌局局長的李國章承認教育改革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及壓力,但不認為該兩位教師的自殺與教育改革有關。李表示改革是為了學生好,「如果教師接受不了,可以選擇參加提早退休計劃」,希望教師可以承受壓力。同年1月22日,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發起遊行,抗議教育改革措施過多及步伐過急、教師工作壓力沉重等。當日遊行人士從中環愛丁堡廣場遊行至政府總部,教協稱有超過1萬人參加。

    相關教育政策

    1. 優質教育基金:為鼓勵學校進行教育改革,政府特別撥款50億港元成立優質教育基金,使學校能夠透過基金的撥款而改善學校的基礎建設,從而使改革順利推行。 2. 母語教學:本來政府欲將全港所有中學的授課語言變成中文(粵語)。不過,基於部分社會人士和部分英文中學的反對下,最終有114所學校(一說為112所)可以保留以英語授課的傳統。後來,政府改為推行校本語文政策,容許學校因應本身學生的特質而選擇合適的語文教學環境及措施。港府再於2009年「微調」教學語言政策。 3. 一條龍學校:讓相關的小學及中學「結龍」,一方面為學校的招生人數做出保證,二來透過結龍學校之間的協作,從而使所收學生的質素得到保證。 4. 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把原有的兩年高中、兩年預科及三年制大學改成三年高中連預科及四年制的大學課程,以便與國際教育接軌。 5. 法團校董會:透過校本條例,強制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使學校校董會變成學校的不同持分者所掌管。一方面避免學校行政被少數人士操控,減少利益輸送的機會;另外亦有助提高學校行政的透明度。不過,教會學校普遍擔心容許教會以外人士參與校政,會使學校的教會背景聊備一格,失去與其他非教...

    相關人物

    1. 董建華 2. 梁錦松 3. 羅范椒芬 4. 李國章 5. 曾蔭權

    相關媒體

    1. 香港一套由舞台劇劇團好戲量製作的話劇《陰質教育》透過嬉笑怒罵的方式,以一宗在虛構的優質教育學院(HiEd)發生的校園謀殺案,揭露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所衍生的種種問題。

  4. 香港 的 中文授課中學 (簡稱 中中 、 中文中學 、 CMI學校;英文稱為 Chinese as Medium of Instruction School,意思是 以 粵語 為教學語言的學校,下稱 中中),此類 中學 的中一至中三年級,除 英文 科外,其它各科均採用以 中文 編寫的課本和講義,課堂上教師以 ...

  5. 參見: 文法中學 和 工業中學. 初中教育以廣博為主,大部份 文法中學 必須科目包括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此三科通常特別重視,稱為「主科」)、普通話、體育、視覺藝術 [18] 、音樂、科學、家政、設計與科技 [19] 、中國歷史、歷史 [20] 、生活與社會 ...

  6. 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 (簡稱 維官;英語: Tang Shiu Kin Victoria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簡稱TSKVGSS)是 香港 一所 官立 中文中學,位於 灣仔 愛群道 5號。 該校前身為1933年由 英國殖民政府 成立的「初級工業學校」。 因應1997年 工業中學 教育改革,該校轉為 文法中學,於同年9月易名為「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 維官是香港現存六所持續辦學的前官立 工業中學 之一,其餘五所分別是 九龍工業學校 、 何東中學 、 筲箕灣東官立中學 、 觀塘功樂官立中學 及 賽馬會官立中學,維官在這些學校之中歷史起源最早。 歷史. [編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