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6] 2021年1月4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停課期將會延長至農曆新年假期而從1月11日起所有年級皆可以被安排回校上課但學生人數仍不得超過全校的六分之一小學只可以上午中學可上下午而中學上下午須為兩個不同的班級幼稚園則繼續全面停課

    • 暫停面授堂課至3月15日,2月17日起實時網上教學,強烈建議學生在這段時間內留在家中,不應返回校園或宿舍。
    • 春季學期將定於2月19日開始,並於6月2日結束,其間以網上教學代替校內授課。計畫以網上形式進行所有考試。
    • 2020年下學期:無限期暫停校內授課,課堂改以網上學習,所有學生不要回校。, 2022年下學期:所有課堂將轉為網上,校園內所有面授的教學活動將被禁止。
    • 宣布全面網上模式授課至5月3日。即至2020春季學期5月3日完結為止,本學期不會再有面授課堂。在校考試取消,各科評估會以不同形式進行,當中包括網上考試。
  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67年, 北京二十三中 復課鬧革命. 1967年3月7日, 天津延安中學 復課鬧革命. 復課鬧革命 ,是指 中國大陸 「 文化大革命初期針對全國學校全面停課狀態中共中央 、 國務院 、 中央軍委 、 中央文革小組 聯合發佈通知要求全部學生返校上課一邊上課一邊鬧革命」。 經過 [ 編輯] 維基文庫 中的相關原始文獻: 關於大、中、小學校復課鬧革命的通知.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城市學校隨即全面停課。 12月15日,中共中央發佈《關於農村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要求農村學校停課「鬧革命」。 學生作為 紅衛兵 ,將文革從學校蔓延到全社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動盪。 大量學生積極參與了奪權活動和派性鬥爭。

  3. [26] 2021年1月4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停課期將會延長至農曆新年假期而從1月11日起所有年級皆可以被安排回校上課但學生人數仍不得超過全校的六分之一小學只可以上午中學可上下午而中學上下午須為兩個不同的班級幼稚園則繼續全面停課

    • 背景
    • 舊制高中預科課程的問題
    • 新課程改革
    • 科目一覽
    • 成績對照
    • 爭議
    • 參閱
    • 外部連結

    英屬香港時期,港英政府並無積極對香港教育進行干涉,容許教育政策自由放任,政府並沒有要求所有學校跟隨英國教育制度,因此當時基本只有英文學校跟隨英國學制的「八班制」。至於中文中學(「中中」),則多跟隨中國大陸的六年制中學課程(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以便學生到該處升學,直至1929年,港府頒佈《中小學中文課程標準》,才因該指引的規定而全數採行「六.三.三」制(六年小學、三年初中、三年高中)。至於大學方面,香港大學跟隨英國三年學制,而香港中文大學則提供四年制本科課程。 1978年,港府發表《高中及專上教育發展白皮書》,建議正式將四年制全面改為二二一制(首二年為預科,第三及第四年修畢可獲高級文憑,第五年修畢可獲榮譽文憑),若院校接受建議,將獲得政府經濟援助並可向政府註冊為專上學院。當時除樹仁學院(今香...

    香港預科高考或大學入學試,即香港大學入學資格考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triculation Examination)及中文大學的香港高等程度會考(Hong Kong Higher Level Examination,1979年後由考試局接辦)歸大學管理,教育署的課程管轄範圍只到中五會考。直到1991年香港第三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成立後,香港三所大學入學試才統一為香港高級程度會考(HK A-Level Examination),並於1994年開考,而香港預科高級補充程度及高級程度各科課程綱要則要到1991-1992年間才正式頒佈。 香港預科課程普遍被認為較其他實行英式教育體制的地區為深,並與大學本科第一年課程重疊,不少香港學校採用的預科教科書甚至不是得...

    經過一連串準備,教育統籌局於2004年發表諮詢文件,建議推行「三三四」學制(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學)。新課程剔除部份出現重疊和過時的科目,而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科以及通識教育科則成為「核心必修科目」。 為配合未來對通識教育科教師的需求,政府已為有關教師提供在職培訓。2012年,香港中學會考(HKCEE)及香港高級程度會考(HKAL)將會被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所取代,成為唯一專為中學畢業生而設的公開考試,而過去作為八間資助院校 統一收生程序的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除涉及中學會考成績的拔尖計劃部分外,則予以保留並繼續使用。 此外,新學制改革公開考試制度,以「香港中學文憑試」取代中五中學會考及中七高級程度會考;文憑試成為大學入學考試並作出兩項評核改變,引入校本評核,並...

    核心必修科目

    1. 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2009-2023】、公民與社會發展科【2021-】(取代通識教育,2021/22學年起在中四級推行)

    選修科目

    1. 根據政策,每學生可選擇兩至三個選修科,可純文、純理或文理兼備,惟這視乎學生所屬學校的課程安排,自修生除外。 1. 文學科目 1.1. 中國文學、英語文學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1.1. 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經濟、旅遊與款待、倫理與宗教 科學教育 1.1. 物理、化學、生物 科技教育 1.1.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BAFS)、設計與應用科技(DAT)、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資訊及通訊科技、科技與生活 體藝教育 1.1. 音樂、視覺藝術、體育 科目延伸部分 1. 數學M1/M2

    學界擔心新課程由於未必與海外中學畢業證書接軌,而國際間現時尚未有一個普遍通行的預科文憑標準,使將來學生離港升學時可能會有認受性的問題。不過,教統局(現為教育局)指課程將會與現時的GCE AS-Level及未來的GCE A-Level等同。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正和不同的海外大學商討認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為入學資格。 UCAS分數對照制度 除數學科外,23個甲類新高中科目的UCAS對照分數如下: 數學科的UCAS對照分數︰ 備註︰ 1. 如考生於必修部分及延伸部分均取得5**級,便可獲145分(65+80分),略高於英國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考試的A*級 2. 如考生於必修部分取得5*級,而延伸部分取得第5級,便可獲120分即(60+60分),與英國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考試的A級相若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新高中課程設計

    新興科目「退修潮」 新高中學制標榜科目多元化,目的讓學生選擇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文理商工科,多個新興科目均由會考及高考課程中由多個課程合併組成。包括: 1. 「設計與應用科技」由工業繪圖、圖象傳意、設計與科技、設計與科技(另選課程)、電子與電學、科技概論、電子學組成; 2.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由會計學原理、商業、企業概論組成; 3. 「科技與生活」由家政(服裝與設計)、家政(膳食、家居與家庭)、時裝及成衣、膳宿服務等科目組成; 4. 「組合科學」(俗稱「雙拼」)是配搭物理、化學或生物其中兩個科目,讓學生同時涉獵兩個範疇的基礎知識; 5. 「綜合科學」(俗稱「三拼」)更是由「物理、化學及生物」三科組成。 有報導指,設計與應用科技、科技與生活、組合科學、 綜合科學均現「退修潮」,學生紛紛轉而修讀獨立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科,師生均認為課程內容過多,實行上困難重重,不是『0.5+0.5=1』而是『0.5+0.5=1.4』。 三科理科的科任老師須互相協調授課內容,惟課程緊逼,一個循環周只有兩至三堂組合科學課,令師生均感吃力。任教傳統理科的老師累積一定教學經驗,卻不願任教新興科目,坊間亦缺...

    公開試公信力

    考核公信力存疑,成績隨機 香港的大學收生時主要參考文憑試成績,若考試成績並不能反映學生的能力,會製造錯誤訊息,以這些成績的優劣作收生決定影響深遠。輕則造成學生與不同學系的學位會岀現嚴重錯配,投放在人才培育的資源付諸流水,長遠則令香港社會難有合適的人才以配合未來發展。[原創研究?] 考評局一直有為百多間中學做對應屆考生的各科DSE預測等級和他們的實際DSE等級迴歸分析,並採用統計學中kappa系數來衡量評估公開考試和中學校內考試成績的一致程度。因四大核心科目的考生人數較多,在統計學中,基數較大,數據得出的的意義較為可靠。考評局的數據發現各校對其考生在英文和數學的DSE等級預測準確度達滿意,統計學的指標kappa係數過0.4,評估非常準確。各校對其考生在中文和通識兩科DSE的等級預測卻最為不準確,2012至2016年一直低於0.4,屬不太準確。 在2012年第一屆通識科文憑試舉辦完畢之後,香港科技大學在2013年9月率先宣佈更改2014年的入學計分法,由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四個必修科均列入「必須計分科目」,改為只將英文及數學列入「必須計分科目」,中文及通識科成績只需符合大學最低入學...

    中學教學影響

    舊學制的中學會考和高級程度會考,分別擔負着全體資歷評核和大學入學考試的角色。中學會考篩掉學習能力差,無心向學的學生;能升上預科班的學生,學業都不會差。即使是第三組別的學校,中一至中五學生水平低劣,不過預科班學生主要來自外校,學校教師較容易應付。三三四學制實行後,一方面文憑試同時肩負全體資歷評核和大學入學試的角色,課程難度和廣度都高於中學會考;另一方面學習能力再差的學生也能升上中六,造成學生能力更加參差不齊,學習差異不斷擴大,令教學難度大增。教師為了遷就較差的學生,被迫調整教學進度,不利於培育資優生。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的報告顯示,新學制實行後,香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數學能力的校內差異,都較以前增加,而香港資優生的比率和成績,都不及其他與香港同樣居於前列的地區。文憑試成績統計顯示,有3成日校學生,達不到四科核心科2級以上的基本及格水平。

    鄭燕祥,教改異化 九大後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6年4月7日
    《社會變了》,教統局放在香港教育城的錄影節目
    安徒,本末倒置的大學年制爭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信報,1994年10月30日
    「三三四」撥亂反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4年10月21日
    教育局 - 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除了私立或直資學校外,在官立或政府資助學校進行為期十二年的小學及中學教育,無需繳付學費。 專上課程:完成中學教育後,公開試成績達到入學要求的,可以報讀各種形式的專上教育課程,為各行各業培訓專業人才,專上教育主要由大專及大學提供。

  5. 香港最早有歷史記載的教育機構是位於錦田的力瀛書院,比今日廣東省內有規模的同類書院更早成立 [1]。該書院由北宋進士鄧符協建於1075年,清代《新安縣志》 [2] 載:「桂角山(今錦田)在縣東南四十里,宋代鄧符協築力瀛書院,講學於其下,今基址尚存。

  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67年, 北京二十三中 複課鬧革命. 1967年3月7日, 天津延安中學 複課鬧革命. 複課鬧革命 ,是指 中國大陸 「 文化大革命 」初期針對全國學校全面停課狀態, 中共中央 、 國務院 、 中央軍委 、 中央文革小組 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全部學生返校上課一邊上課一邊鬧革命」。 經過 [ 編輯] 維基文庫 中的相關原始文獻: 關於大、中、小學校複課鬧革命的通知.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城市學校隨即全面停課。 12月15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農村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要求農村學校停課「鬧革命」。 學生作為 紅衛兵 ,將文革從學校蔓延到全社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動盪。 大量學生積極參與了奪權活動和派性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