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醫各家學說是指中國歷史上發展出的基於中國醫學傳統的,以研究、討論中醫學思想理論及臨床經驗為主的各類中醫學學術流派及其學說。 而事實上人們所說的各家學說,多指以《 黃帝內經 》為基礎發展而成的學派及學說。

  2. 水腫 (edema、 / ɪˈdimə / 、dropsy、hydropsy;希臘語 οἴδημαoídēma, "swelling") [1] ,又稱 浮腫 ,是指 人體 皮 下空腔因 體液 異常堆積所產生的腫大 症狀 。 水腫是指血管外的組織間隙中有過多的體液積聚,為臨床常見症狀之一。 主要由於血液或淋巴循環回流不暢、營養不良、血漿蛋白低下、腎臟和內分泌調節紊亂造成;多見於充血性 心力衰竭 、 肝 腎 疾病、 營養缺乏症 和 妊娠 後期。 [2] 與肥胖不同,水腫表現為手指按壓皮下組織少的部位(如小腿前側)時,有明顯的凹陷。 水腫是一個常見的病理過程,其積聚的體液來自血漿,其鈉與水的比例與血漿大致相同。

  3. 中醫的觀點,需要分辨的是,這是屬於風寒或風熱;若屬風寒則又辨屬於太陽病、陽明病或少陽病;屬風熱則辨別病邪在衛氣營血的哪個階段等。 治療的思維及方法 [編輯] 中醫主要通過中藥、針灸等治療方法,幫助人體驅除病邪,恢復正氣。

  4. 中医各家学说是指中国历史上发展出的基于中国医学传统的,以研究、讨论中医学思想理论及临床经验为主的各类中医学学术流派及其学说。

  5. 定義. 中醫穴道. 廣義 :是指所有的中華民族醫學、宗教醫學、中國化西洋醫學,如 漢醫 、 藏医 、 蒙医 、 苗医 、 彝医 、 维医 、 哈萨克医 、 佛医 等。 狹義 :全世界的漢族醫學,簡稱 漢醫學 。 華人圈共通的中醫. 中醫學以 阴阳 五行 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 气 、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体内五臟六腑、 经络 關節、氣血津液的变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 辨證論治 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 中藥 、 针灸 、 跌打 、 推拿 、 按摩 、 拔罐 、 氣功 、 食療 等多種治療手段的传统医学。 漢醫及漢方醫學.

  6. 中醫的科學性問題 ,是指受 現代醫學 所影響下的現代 中醫學 ,其是否符合現代之世界主流醫學的科學標準的問題。 在19世紀以後,伴隨來自於西方歐美等國自然科學的傳入 [1] ,東亞的中醫便因此受到相當大的挑戰與衝擊。 這亦導致東亞及東南亞地區(中國大陸、日本、韓國、臺灣等地),若干傾心於西方化和現代化的知識分子各自開展了「中醫是否為科學? 」的問題討論;而歐美的學者,亦對此類問題深感興趣。 由此直至21世紀,世界各國中對該問題的討論活動,仍然方興未艾。 問題焦點 [ 編輯] 傳統上中醫不實行大規模 雙盲實驗 ,中醫的理論架構沒有可證偽性的關係,故一般並不將中醫視為科學。 而傳統中醫發展的時候, 微生物 、 細胞 、 基因 及 有機分子 沒有被發現,因此難以用科學的方法解釋疾病。

  7. 中醫 內科學 主要包括人體的五大系統疾病,即:肝、心、脾、肺、腎,主要涵蓋了現代醫學的 消化系統 、 循環系統 、 泌尿系統 、 呼吸系統 、 內分泌系統 等疾病。 中醫內科學 涉及病證、辯證治法有如下特徵: 中醫內科學涉及病主要有:外感病證、肺病證、心腦病證、脾胃腸病證、肝膽病證、腎膀胱病證、氣血津液病證、經絡肢體病證、癌症等。 [1] 中醫內科疾病 辨症 常用五大方法有; 辯病 、 陰陽 辯證、 部位辯證 、 經絡 辯證、 局部辯證 。 中醫內科治療分內治法與外治法之分;藥有內服外用區別。 參考文獻 [ 編輯] ^ 《中医内科学》. =中醫世家. 2015 [2015-04-05]. (原始內容 存檔 於2020-11-28). 分類 : . 中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