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銀大廈的建築籌備由1982年開始當時 香港政府 便以11億元港幣將位於香港商業區中心地帶——中環的6700平方米舊 美利樓 地段售予中國銀行。 可是,當時卻正值 香港樓價 的高峰期因此該土地的地價事實上遠低於當時的市值故被認為是當時的 港英政府 向 中國 表示友好的行為。 最初中銀大廈是計劃於1988年8月8日落成的因取數目字「8在中國數有吉祥的意思後因故延至1987年3月3日才正式動工其中鋼架結構及機電裝置工程如期於1988年8月8日完工但幕牆及內部裝修延至1989年8月才終告完成1990年5月17日正式啟用造價約10億港元。 結構. 顯示出中銀大廈結構的模型。 中銀大廈樓高70層,樓高315米,加頂上兩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 [4] [5] 。

  2. [1] 隨着1938年財政司取代庫務司掌管財政差餉物業估價署未幾重組架構設立估價官署1938年至1939年的辦公地址位於 舊郵政總局大樓1939年遷址 皇后大道中 13-15號 公主行 (Marina House)地下,1940年11月2日再遷往 畢打行 )。 有關改組情況維持至1949年1月為止。 在1945年 香港重光 之後,政府把差餉辦事處設置於舊 太子大廈 ,即太子行。 1946年8月在 皇室行 重新設立估價官署,同年10月安排由估價官署接手處理牽涉印花稅的物業估價和交易審查工作。 1947年5月起按《稅務條例》規定徵收物業稅和薪俸稅。 不久政府於1947年7月31日將估價官署易名為差餉物業估價署,並正式設立署長主理該署職務。

  3. 根據《差餉條例》( 香港 法例第116章),除獲特別豁免之外, 香港 所有物業均須評估差餉,應繳差餉數額是根據物業的應課差餉租值乘以指定徵收百分率來計算。 簡單而言應課差餉租值是指物業在某指定估價依據日期的估計市值租金。 開徵差餉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情況 [ 編輯] 香港 差餉稅制經歷160多年的演進,首條《差餉條例》,即1845年第2號條例在該年制定,所徵收的款項用作支付 警隊 ( 差人 )糧餉所需。 隨後30年間,再陸續透過條例將支付服務開支的餉項伸展至諸如「 街燈 餉項」、「 食水 餉項」、「 消防 餉項」等項目。 1888年重新制訂或引進《差餉條例》的詞彙如「物業單位」、「應課差餉租值」和「臨時估價」等,自此均成為 香港 差餉法例的核心理念。 差餉整合 [ 編輯]

  4. 歷史及簡介 [編輯] 舊石排灣邨 [編輯] 石排灣邨樓(2016年11月) 重建期間的石排灣邨樓(2006年10月) 重建前的石排灣邨為一徙置屋邨,位於香港仔石排灣漁光道,於1964年籌劃興建,1965年1月動工興建首幢樓 [3],於1966年至1968年建成,主要用作安置涌尾的艇戶,以騰出水域作填海之用 [4]。

  5. 香港差餉稅收歷史. 根據《差餉條例》( 香港 法例第116章),除獲特別豁免之外, 香港 所有物業均須評估差餉,應繳差餉數額是根據物業的應課差餉租值乘以指定徵收百分率來計算。 簡單而言,應課差餉租值是指物業在某指定估價依據日期的估計市值租金。 開徵差餉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情況. 香港 差餉稅制經歷160多年的演進,首條《差餉條例》,即1845年第2號條例在該年制定,所徵收的款項用作支付 警隊 ( 差人 )糧餉所需。 隨後30年間,再陸續透過條例將支付服務開支的餉項伸展至諸如「 街燈 餉項」、「 食水 餉項」、「 消防 餉項」等項目。 1888年重新制訂或引進《差餉條例》的詞彙如「物業單位」、「應課差餉租值」和「臨時估價」等,自此均成為 香港 差餉法例的核心理念。 差餉整合.

  6. 環中心位於環 皇后大道99號,樓高346米,樓高80層。 大廈在1998年落成,佔地達十萬平方呎,提供商用樓面面積逾140萬平方呎。 大廈內的 東芝 升降機,除了是該品牌在香港行機程最長的升降機之外,更曾經是香港境內最高速的升降機(每秒12米或每小時43.1公里,現時已調較至每秒8米或每小時 ...

  7. 香港一個分間樓單位房外的電錶較原圖則多,方便用者自付,分攤電費 分間樓單位(英語: Subdivided flat 或 Subdivided unit ),又名 劏 ( tāng ) 房 [1],是可見於廣州、香港等南粵地方的一種特殊住宅、出租房形式,常見於唐樓等有一定歷史的建築物,也有新建樓採用類似戶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