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25日 · 為香港人打氣的電影變成一種消費 周星馳電影雖然無厘頭,但也有交代角色墮落背景,例如昔日傳統習武之人,無法面對現代社會的改變,看《少林足球》的周星馳在大城市商業中心外徘徊習武,格格不入,就是諷刺;看田雞說「秒秒鐘幾十萬上落」,反映金錢社會生活迫人。

  2. 2022年7月11日 · 故事「大膽」揭開美國一代偉大發明家兩個陰暗面:一是他發動輿論攻勢,搶佔傳媒的話語權,無限放大競爭對手佐治威斯汀豪斯發明及推動的「交流電力系統」(alternating current) 會「死人」的壞處,藉此鞏固自己的優點。 二是他違反個人人道立場承諾,暗中跟政府合作,向轉用坐電椅向死囚行刑的方案提供顧問意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電流戰爭》的人物鬥爭與人性揭露,都猶如啟示錄一樣,對應着很多時代人物與歷史發展的軌迹。 當然,《電流戰爭》終歸都是虛構劇情片,不是歷史紀錄片,人物角色加鹽加醋放大戲劇效果在所難免,不必視愛迪生為邪惡人物,終歸這都是一場商業競爭,不是一場開槍射人頭的陰謀。 但借電影看世界,世上有不少極權分子,假和平名義挑撥戰爭,對着魔鏡問邊個最靚。

  3. 2017年7月27日 · 《阿凡達》一百到一百二十元一張票卻逼出了人龍,創下十億計的總收入,更是證明中國觀眾對高質電影的渴求。 過往,只有荷李活的大片穩守票房高位,但這三五年間,在合拍片和國產大片的試驗下,國產商業片吸引力不斷提升,終於出現了這兩年間的所謂中國電影的票房井噴現象。 開展這形勢的是張藝謀,《英雄》後的《十面埋伏》到《滿城盡帶黃金甲》都開始了上億票房的定律。 其時有所謂億票房俱樂部的說法,票房能達一億才被視為真正成功的指標。 馮小剛、張藝謀、陳可辛都成為億票房導演。 但來到今年,一億已不能算什麼了,不算還在公映的《讓子彈飛》和《非誠勿擾2》,單看其他已落畫的十大票房華語片,全部都過億。 葉偉信的《葉問2》過二億,徐克的《狄仁傑》近三億。 這時代應該要升格了,要升為三億俱樂部才算得上些什麼。

  4. 2017年8月6日 · 公營中電三廠出品的間諜片天字第一號》(屠光啟編導1947年初全國公映超級賣座引發國營和民營公司都大量開拍間諜片以和美國片爭奪市場。 《天字第一號》改編自戰時重慶的流行舞臺劇《野玫瑰》,寫國府臥底特工和漢奸日敵鬥法的曲折奇情,又有男女特工的戀愛和為國犧牲,既符合當局方針又能滿足觀眾的娛樂要求,此後以愛國鋤奸為名的間諜片就紛紛出現。 之後兩三年,間諜片之外又出現大量有情殺/畸戀的愛情片和寫心理變態的犯罪片,都寫人性的黑暗面和倫理道德的混亂失序,一向仿效好萊塢和緊貼上海潮流的香港粵語片,1947年也興起間諜/偵探片、動作片潮流。 (2) 1947—1949年間,這些充滿黑色元素的影片在戰後的上海和香港大盛。

  5. 2015年6月21日 · 中共文宣部門對意識形態的嚴控,在改革開放十五年是前所未有的收緊,加上經濟上實施宏觀調控,各類貸借緊縮,市場消費力驟減,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大陸電影工業的發展。 雖然去年度大陸對電影發行採取了較以往靈活的政策,允許製片廠直接與市場「見面」,可與各地方級的發行公司直接洽談影片發行,或者製片廠自組包括發行、院綫的綜合性公司(上影便是如此),甚至在廣州出現了私人發行公司,打破了過往獨家壟斷的情形。 但由於電影市場的硬、軟件設備、條件仍太差,未有規範化的條例,影片流通未能做到同步化等等,結果國產片尚未足以成勢,在觀眾量上仍按不過光顧盜版盜影的鐳射投映市場。 儘管電影市場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但已經有所突破,在亂摸索,比起過去「別無分店」的情形畢竟要好,希望能從中能找到有序的市場運作規律來。

  6. 2017年6月9日 · 大陸改革開放後走的路,很多人都覺得是香港以往走過的路。. 《十畝地》的故事,牽涉了現代化繁榮過程所產生的各種對立,是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北方與南方、內陸與沿海的故事。. 北方民工離鄉別井到南方捱苦,目的當然是尋金。. 「十畝地村」的 ...

  7. 2017年7月29日 · 這不能不說明,香港剛剛才從1997亞洲金融風暴走出來,不料竟又遇上震動全球2001年的“911事件”引致次年起的全球性通縮,緊接著2003年春天SARS非典襲港這一連串的內在、週邊因素影響,令香港這個全方位外向型的城市要承受一次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