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九一八事變 指1931年9月18日在 中國東北 發生的日本 侵略戰爭 ,是日本1931年侵略中國東北的開端,相關雙方是 中國 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 和 日本 關東軍 。 日本帝國主義 大規模武裝侵略中國東北的事件 [1] :169 。 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境內的關東軍炸毀 南滿鐵路 柳條溝地區橋梁一段,誣稱中國軍隊有意破壞治安,當日夜間突然炮擊 瀋陽 ,同時進攻吉林、黑龍江 [1] :169 。 當晚十點,關東軍砲轟 國軍 東北駐地「北大營」。 駐瀋陽東北軍多次向正在 北平 的東北軍領袖 張學良 報告遭到日軍襲擊,張學良親自多次對東北軍部將領下令「不抵抗」與「不正面衝突」。 當時蔣命令東北軍張學良部「絕對不得抵抗」,並撤至山海關內 [1] :169 。

  2. 9月21日,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長蔣中正回到 南京 做出三項基本外交原則:一、堅決抱定保護我國領土主權及行政完整;二、維持東方平和而達到維持世界的和平;三、尊重一切國際公約,尤注重於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之原則。. 是日張學良在 協和醫 ...

    • 1931年9月18日—1932年2月18日
  3. 2024年4月19日 · 九一八事变 指1931年9月18日在 中國東北 發生的日本 侵略战争 ,是日本1931年侵略中國東北的開端,相關双方是 中國 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 和 日本 关东军 。 日本帝國主義 大規模武裝侵略中國東北的事件 [1] :169 。 9月18日,日本駐中国東北境內的關東军炸毁 南滿铁路 柳條溝地區橋梁一段,誣稱中國軍隊有意破壞治安,當日夜間突然炮擊 瀋陽 ,同時進攻吉林、黑龍江 [1] :169 。 當晚十點,關東軍砲轟 國軍 東北駐地「北大營」。 驻瀋阳东北军多次向正在 北平 的东北军领袖 張學良 报告遭到日軍袭擊,張學良親自多次對東北軍部將領下令「不抵抗」與「不正面衝突」。 當時蒋命令東北軍張學良部「絕對不得抵抗」,並撤至山海關內 [1] :169 。

  4. 2024年4月19日 · 编. 九一八事变 指1931年9月18日在 中国东北 发生的日本 侵略战争 ,是日本1931年侵略中国东北的开端,相关双方是 中国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 和 日本 关东军 。. 日本帝国主义 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 [1] :169 。. 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境内的 ...

    • 背景
    • 經過
    • 影響
    • 參考書目

    1927年,大日本帝國首相田中義一主持召開了「東方會議」,會議提出「把滿洲從中華民國本土分裂出來,自成一區,置於日本勢力之下」的戰爭方針。 1931年9月18日夜晚,大日本帝國關東軍炸毀了南滿鐵路柳條湖段軌道,並且嫁禍給中華民國守軍,炮轟東北軍據地,武力奪取瀋陽,製造了「九·一八事變」。 1932年,大日本帝國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建立了滿洲國。中華民國東北省份被大日本帝國分割出去。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中國共產黨和日本共產黨共同發表了《為日本強佔東三省宣言》;9月22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作出了《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滿洲事變的決議》;9月30日,中共中央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東三省第二次宣言》;各文件強烈譴責了大日本帝國的侵略罪行,同時作出了「發動群眾鬥爭」的戰略決策。 1931年,馬占山脫離東北軍,成立了義勇軍,全稱「黑龍江省民眾抗日救國義勇軍」。從1931年11月4日到1932年,先後發動戰役四十餘次,對吉林市、瀋陽市、長春市和哈爾濱市等重大交通樞紐進行了猛烈攻擊。被譽為「孤軍禦寇,忠勇堪稱,為民國增光」。 1932年,中國共產黨大批幹部和士兵前往東北省,組織抗日游擊隊。 1933年,中國國民黨馮玉祥同中國共產黨吉鴻昌組織了「察哈爾民眾...

    抗日救亡運動是全面抗日戰爭的前奏,它喚醒了中華大地上麻木和沉睡中的人民,農民、工人、學生、資產階級,一切不同職業和不同身份的人群都意識到了民族危亡的危機,使得中華大地上的人民空前的團結起來,進行抗日行動。

    馮玉祥,《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2010年,北方文藝出版社,ISBN 9787531724889
    馮玉祥,《馮玉祥:我的生活》,2010年,北方文藝出版社,ISBN 9787531724896
    王光遠,《馮玉祥與中國共產黨》,2004年,中央文獻出版社,ISBN 9787507315998
    陳恭祿,《中國近代史》,2012年,工人出版社,ISBN 9787500848189
  5. 八一九事件 (俄語: Августовский путч ),又稱 八月政变 、 1991年蘇聯政變 ,是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 蘇聯 政府内部上層官員企圖發動 政變 ,以廢除 戈爾巴喬夫 的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兼 蘇聯總統 职务,並收回各加盟共和国权力,最後未果。 主導政變者为 蘇聯共產黨 内的強硬派成員,包括苏联的副总统、总理、国防部长、内政部长、 國安局 (KGB,克格勃)局长和苏联国防会议副主席等。 他們认为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計劃過於激进,已影響蘇聯政府的基本架構,進而造成內部矛盾;同时,認為他正商議簽訂的 新聯盟條約 ,将中央權力過度分散于 各加盟共和國 政府。 此次未遂政變在短短三天內便瓦解,其后戈爾巴喬夫恢復權力。

  6. 1999年8月20日,100多名遺孤代表重返中國,與來自 東北三省 15個家庭的中國養父母共同參加了揭碑儀式。. 該碑為銅製,為一對中國夫婦和他們收養的一個日本小孩的雕像。. [2] [3] 2007年4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 在 日本國國會 發表的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