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6日 · 撰文:香港01. 出版: 2024-03-26 17:55 更新:2024-03-27 11:51. 高等法院3月26日頒令于品海先生破產。. 《香港01表示于品海先生作為香港01創辦人但未有於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案件只牽涉于品海先生個人財務安排,《香港01不受影響公司將繼續如常運作 ...

  2. 2022年12月9日 · 01論壇. 于品海發展永遠是在進行中. 撰文于品海. 出版: 2022-12-09 07:00 更新:2022-12-09 15:03. 9. 很多人都聽過史丹福大學福山(Francis Fukuyama)教授的「歷史終結論」,不少人反對他的論斷,後來他自己也反對這種結論。 問題是,為什麼會有人認為歷史有終結的一刻,歷史終結等於人類滅亡嗎? 蘇聯倒台了,美國贏了冷戰,就等同是歷史終結嗎? 可持續發展是同樣性質的議題,為什麼有人會推動無法持續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不只是經濟學議題。 就算是只從經濟角度討論發展,它也不是只指公司生意的源源不斷、生生不息,還要包括產業的可持續。 美國曾經是鋼鐵產業王國,後來變成了鐵銹地帶,整個產業消失了。

  3. 2022年10月24日 · 01觀點. 于品海兩個和兩個撰文于品海. 出版: 2022-10-24 15:00 更新:2022-10-24 15:55. 中國共產黨的黨大會在香港備受關注,從《香港01》二十大報道的點擊率就可以知道,但香港社會究竟能夠領略多少,套用一句俗話,還是「任重而道遠」。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習近平的七一講話上,很多人都用心聆聽國家主席的發言,但卻選擇性地聽不見他的警世諍言。 將兩次時隔幾個月的講話結合來看,如果我們不認真反思當中希望傳達的意思,等到人家「動手」就不好了。

  4. 2023年5月4日 · 01觀點. 于品海早已開打的中美新冷戰. 撰文:于品海. 出版: 2023-05-04 17:21 更新:2023-05-04 17:23. 70. 美國的第一場冷戰源於「杜魯門主義」(Truman Doctrine),以二戰後期開始執政的杜魯門總統命名。 他接任總統不久就對日本投擲原子彈逼降,戰後提出保護民主世界,抵抗蘇聯擴張和傳播共產主義,成立北約,制定馬歇爾計劃,對蘇聯實施全面戰略圍堵。 新中國成立,美國隨即對華實施制裁,同樣是因為這個「主義」。 美國後來積極介入朝鮮半島內戰,讓戰火朝着中朝邊境的鴨綠江燃燒,新中國被迫參戰,用簡陋的武器,將美軍趕到三八線以南,美國擴大對中國的貿易禁運。 可以說,中美之間的敵意早就存在,今天的新冷戰是當年制裁的延續和擴大。

  5. 2024年3月20日 · 于品海23條立法終於完成了. 撰文于品海. 出版: 2024-03-20 17:50 更新:2024-03-20 17:50. 回歸時出生的孩子已經大學畢業,香港經歷過兩場嚴重疫情、多場社會騷亂,中東、歐洲、非洲經歷無數次政治動盪,甚至戰爭,美國總統換了好幾個,世界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晉升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汽車借着新能源車超越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究竟需要多少比較才能說明香港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的「蝸牛」速度? 當然,有人會自嘲「遲到好過無到」,而且這一次是用了「超人」的速度完成,足以「自嗨」一下。 只要齊心協力,萬般難題都可以克服,這既是「愚公移山」精神,更是高效政府應有之意。

  6. 2022年12月8日 · 社會新聞. 經濟高峰論壇于品海香港的問題是沒變化 要破除既得利益藩籬. 撰文:黃偉倫. 出版: 2022-12-08 09:50 更新:2022-12-08 15:04. 45. 《香港01經濟高峰論壇2022今日8日舉行綠金崛起 生意盎然】為主題。 《香港01創辦人于品海致辭時表示要發展就必須變化他引用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指香港要破除既得利益藩籬」。 于品海又指,若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解釋,既得利益變成藩籬,就是「阻住地球轉」! 于品海表示,香港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變化,所以社會不斷積累怨氣及不穩定。 他續指,如要由治及興就必須變,首要改變的就是經濟,政府經濟思要發生變化:「香港的既得利益更不要設置藩籬。 」他強調,任何人若不想改變,很可能就是既得利益者,亦即是藩籬。

  7. 2024年3月18日 · 01觀點. 于品海中國改革對香港的提示. 撰文于品海. 出版: 2024-03-18 19:29 更新:2024-03-18 19:29. 周期性經濟波動是大家習慣的現象,不少人以為時間可以解決大多數問題,少有深究這是否合理。 中國的發展經驗通常不依循「傳統」規律,對經濟波動有不同解釋。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剛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中國在過去一年「周期性和結構性問題並存」,在討論貨幣政策時提出「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意思是時間或許能解釋周期性問題,卻難以應對結構性困難。 西方經濟政策一般不強調結構性調節手段,更不輕易將困難理解為結構性的,香港同樣不會將身處的困境用結構性視角去理解。 如果疫情或社會騷亂可以讓經濟蕭條找到藉口,「復常」之後市場持續萎靡不振就讓人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