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是古代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因为儒家的發展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人格境界及哲學概念。 孔子之前已经有关于“仁”的观念,但是孔子对“仁”的重视和阐述提高了它的重要性。很多学者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会意字。从古文字材料看,“仁”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晚期的侯马盟书中。过去曾一度认为甲骨文已有“仁”字,后经学者考辨,是误识。在春秋战国文字中,“仁”字的形体,一种从尸从二,是《说文》古文“图6”的形体来源;另一种从心千声,是《说文》古文“图7”的形体来源。
2021年12月14日 · 仁,會意字。從古文字材料看,“仁”字最早出現在春秋晚期的侯馬盟書中。過去曾一度認為甲骨文已有“仁”字,後經學者考辨,是誤識。在春秋戰國文字中,“仁”字的形體,一種從屍從二,是《説文》古文“圖6”的形體來源;另一種從心千聲,是《説文》古文“圖7”的形體來源。
仁 rén 〈名〉 (1) (会意。 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 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benevolence] 仁,亲也。—— 《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
「仁」是孔子儒家學說的核心,它是天地之間的大道理、聖人的德行。簡單地說,「仁」就是愛人。「仁」字在字形上看從「人」從「二」,表示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社會關係。社會由家庭組合而成,家裡有父母、子女,互相之間產生慈孝友悌等倫理關係。
仁. rén ㄖㄣˊ. (1) 一種道德範疇,指人與人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等: 仁 義(a.仁愛與正義;b.通情達理,性格溫順,能為別人著想)。. 仁 愛。. 仁 政。. 仁 人志士(仁愛有節操的人)。. 仁 義禮智(儒家的倫理思想)。. 仁 至義盡。. 一視同 仁 (同樣 ...
2022年6月8日 · “仁”是古代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因为儒家的发展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人格境界及哲学概念。“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