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 ,是指到先人墓前打掃環境、祭拜與敬禮, 閩南人 稱 掃墓 ( sàu-bōng )、 掛紙 ( kuì-tsuá )、 探墓厝 ( thàm-bōng-tshù ),如有攜帶 三牲 等供品,才稱作「 培墓 」( puē-bōng )。 客家人 則呼為 掛紙 ( koa-chṳ́ )、 福州民系 云為 硩紙 或 軋紙 ( dák-cāi ,dák為壓之意)、 廣東人 言為 拜山 ( baai3-saan1 )、 行青 ( hong4-cing1 )。 掃墓是維護、修整 祖先 墳墓 及其環境的 祭祖 活動,用意在慎終追遠、思念祖先,同時亦能聯絡族人,有子孫團聚的意味。
掃墓 ,是指到先人墓前打掃環境、祭拜與敬禮, 閩南人 稱 掃墓 ( sàu-bōng )、 掛紙 ( kuì-tsuá )、 探墓厝 ( thàm-bōng-tshù ),如有攜帶 三牲 等供品,才稱作「 培墓 」( puē-bōng )。 客家人 則呼為 掛紙 ( koa-chṳ́ )、 福州民系 云為 硩紙 或 軋紙 ( dák-cāi ,dák為壓之意)、 廣東人 言為 拜山 ( baai3-saan1 )、 行青 ( hong4-cing1 )。 掃墓是維護、修整 祖先 墳墓 及其環境的 祭祖 活動,用意在慎終追遠、思念祖先,同時亦能聯絡族人,有子孫團聚的意味。
其他人也問了
客家人怎麼掃墓?
為什麼客家語中稱掃墓活動為掛紙?
掃墓祭品有哪些?
日本人為什麼要掃墓?
此條目介紹的是节日。 关于节气,请见「 清明 」。 清明節 [2] [3] ,是漢族的 傳統節日 ,它是在 農曆 中第5個 節氣 的第1天。 清明節的時間為 春分 (也稱 春分点 )後的第15天,即4月4日、5日或6日其中1天 [4] [5] [6] 。 目录 1 節日活動 1.1 掃墓 1.2 踏青 1.3 放風箏 2 各地情況 2.1 山西 2.2 河北 2.3 北京 2.4 四川 2.5 湖南 2.6 上海 2.7 苏州 2.8 福建 2.9 廣東 2.10 香港 2.11 澳門 2.12 臺灣 2.13 新加坡 2.14 馬來西亞 3 文學 4 參考資料 5 參考書籍 節日活動 [ 编辑] 掃墓 [ 编辑] 活動之一是中祭祀祖先的墓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论述以某些个别团体为主,未必有 普世通用 的观点。. 请 协助补充内容 以 避免偏颇 ,或 讨论 本文的问题。. 扫墓 ,是指到先人墓前打扫环境、祭拜与敬礼, 闽南人 称 扫墓 ( sàu-bōng )、 挂纸 ( kuì-tsuá )、 探墓厝 ...
民間清明節掃墓可分成兩種儀式,「掛紙」及「培墓」(puē-bōng/puē-bōo/pěr-bōo)。掃墓在閩南話稱揫墓(tshiû-bōo)、拜墓(pài-bōng)、上墓(tshiūnn-bōo)、掛墓紙(kuì-bōo-tsuá)、硩墓紙(teh-bōng-tsuá)、探墓厝(thàm-bōng-tshù/thàm-bōo-tshù)
據說宋代朝廷規定,各地祭墳掃墓,以清明節為主。 掃墓,是寒食節原有的習俗,而水邊散步、戴柳圈等,則是 上巳節 原有的習俗,清明節吸納了此二節慶的儀式,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提升為大節日,清明节与 端午 、 春节 、 中秋 并称为 漢族四大傳統節日 。
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墳場正門 墳場內的地圖 入口大堂 上山的九巴14S號巴士和掃墓人士 從小西灣海濱花園眺望對岸的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