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11日 · 譯文. 魯國有個被砍掉腳趾的人叫叔山無趾,他用腳後跟走路來見孔子。 孔子說:「你行為不謹慎,過去犯法受刑而成了這個模樣。 雖然現在你來找我,但又如何來得及挽救呢! 」無趾說:「我就是不知時務而輕待自身,才讓我因此喪失了足趾。 今天我來請教你,是由於我尚有比足趾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想要盡力保全它。 蒼天無所不覆,大地無所不載,我把先生視作天地,怎知道先生原來竟是這樣的人! 」孔子說:「我實在太淺陋了! 先生何不進來呢? 請說說你所聞知的道理吧! 」無趾走後,孔子說道:「弟子們要努力啊!

  2. 2019年6月21日 · 2019-06-21. 早陣子有一套電視劇,講述職場高層的權力鬥爭,引起不少話題。 其中,由惠英紅主演的大反派,不擇手段要力爭上游,認為只要能當上最高層,擁有足夠權力,就可以完全號令天下,隻手遮天。 但事實又是否真的如此? 當領導者就代表可以隨便按己意做事? 本專欄前兩篇導讀過《莊子.應帝王》,從中可見道家主張帝王管治要旨。 莊子認為,作為管治層,應當懂得順應自然道,能平常心來照應萬物,而不必存在個人好惡私念,更不宜凸顯或獨佔功勞。 為此,莊子在《應帝王》篇中運用了許多寓言說理,其中包括以下一則: 肩①見狂接輿。 狂接輿②曰:「日中始③何以語女④? 」肩曰:「告我:君人者,己出經式義度⑤,人孰敢不聽而化諸⑥! 」狂接輿曰:「是欺德⑦也。 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⑧負山也。

  3. 2017年11月8日 · 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孔子的意思是說,我雖年紀比你們稍為大些,但你們不要因為這樣不敢暢談自己志願。 居:指平日。 不知也:知 ...

  4. 2016年5月27日 · 2016-05-27. 謝向榮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莊子.逍遙遊》旨為破除相對概念之執着,說明以無待心境遊世之妙理。 全篇以鯤鵬之飛起筆描繪出一個廣大無窮的奇妙世界。 惟大鵬騰飛萬里,並不是憑空而起的,牠需要做好準備,靜待時機,才能乘風翱翔。 小鳥限於自身識見,無法想像大鵬高飛的遠大境界,於是冷嘲熱諷,自以為是。 在這段故事後,莊子作出了以下的總結: 小知①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②,蟪蛄不知春秋③,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靈④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⑤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⑥。 而彭祖⑦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壽比不上長壽。 何以知道如此呢?

  5. 2019年9月6日 · 」曰:「子謂人於我,愛乎?憎乎?」曰:「皆無。」曰:「吾以傲野自適,人憎愛,非所論也。即人論, 不見愛,故不見憎。然則 ...

  6. 2014年11月19日 · 1. 根據上文為甚麼孟子以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為例欲說明何道理? (4分) 2. 孟子欲以「不能也」與「不為也」說明何道理? (4分) 參考答案. 1. 孟子以「足舉百鈞不足舉一羽」與「足察秋毫末不見輿薪」為例,旨在指出一些人言論之不合理。 孟子認為,一個人如能做要求高的事,卻說自己不能做要求低的事,這於別人眼中,荒謬之極,不會相合。 2. 孟子欲以「不能也」與「不為也」,說明宣王於行仁義的問題上,往往未能分辨自己究竟是能力不足或許是不願意做,故此,孟子以明確的例子說明「不願意做」和「不能做到」的區別,教大王仔細分辨其未行仁義只是「不為也」。

  7. 2020年9月18日 · 譯文. 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說:「秦王用十五座城來換我的和氏璧,該不該給他? 」相如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不可不答應。 」趙王說:「如果秦國取走我的璧玉,卻不給我城邑,那怎麼辦? 」相如答:「秦國要求城邑換取璧玉而趙國不答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了璧玉而秦國不給城邑,理虧的是秦國。 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要求而使秦國負上理虧的責任。 」趙王問:「誰可出使? 」相如說:「大王假若沒有人選,我願意捧着璧玉前往出使。 城邑給了趙國,就把璧玉留在秦國;城邑不給趙國,請讓我把璧玉完整地帶回趙國。 」趙王於是派遣相如捧着和氏璧西行入秦。 註釋. ① 寡人:寡德之人,古代王侯自稱的謙辭。 ② 可予不:可以給予否。 不,同「否」,用於疑問句末,構成是非問句。 ③ 曲:不正直,引申為理虧,過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