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2月7日 · 【明報專訊】郵筒X香港歷史過兩關﹗ 第一關 智慧大挑戰,郵筒尋線索﹗1. (圖a)的郵筒在哪裏?

  2. 2015年11月22日 · 李澤恩(左)和胡嘉麟(右)因集郵相識,愛屋及烏涉獵郵政歷史,至2004年創辦香港歷史研究社,除了研究郵政,也關注舊路牌等,在主流歷史的旁枝裏找故事。兩人的新書《漫談香港郵筒》蒐集英殖時期至今郵筒的演變和故事,暫只於小書店有售。

  3.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與夫婿菲臘親王,近日出訪德國開始國是訪問,德國總統高克(Joachim Gauck)把當地畫家的作品送給他們。畫像以伊利莎白年幼時和父親佐治六世(George VI)的合照為藍本,但當女王被問到是否能從畫中認得父親時,英女王直言「不」,又說畫中馬匹的顏色「有趣」。

  4. 2021年5月4日 · 【1】因果關係. 蘇洵先提出秦亡六國的真正原因,乃六國割讓土地給秦國,而非關軍事力量比秦國弱。 其中分兩種情况,韓、魏、楚是亡於直接割讓土地,齊、燕、趙則因唇亡齒寒,間接亡於韓、魏、楚割讓土地。 蘇洵分別闡述兩種滅亡情况的因果細節。 割讓土地的後果,不但強秦弱己,更養大秦國慾望。 蘇洵直接抄引《戰國策》說話為類比,指出兩後果之間的惡性循環,以至割讓土地的韓魏楚三國必然滅亡的唯一終局,同時論證了秦亡三國非全因軍事力量。 至於間接情况的齊燕趙,則各有國情: (1)齊國被秦國收買,起初,秦國滅韓時,齊國沉默了,當秦國滅趙魏楚燕的時候,齊國沉默了,最後當秦國來滅齊時,再也沒有諸侯可以為齊抗秦了。

  5. 英王查理斯三世今天(25日)將發表登基後首份聖誕文告演說本月較早前已在溫莎堡聖佐治教堂預先錄製官方也已公布相片。 《衛報》、英國廣播公司(BBC)等英媒普遍分析指查理斯三世是特意選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下葬的地點發表聖誕文告有向亡母致敬之 ...

  6. 2017年4月7日 · 2017.04.07. 星期五. 明報 > 新聞 > 港聞. 文言範文:〈六國論〉修辭分析 善用多種修辭增文氣. [2017.04.07]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一、善用比喻. 作者在論證「賂秦而力虧」部分,以「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比喻各國先祖努力經營,才爭得尺寸土地,其艱辛和困苦,躍然於紙上。 可是,各國子孫不珍惜祖業,輕賤地割讓披荊斬棘得來的土地給秦國。 作者把各國子孫割讓土地的態度,形容為「如棄草芥」,正正將子孫的不孝和怯於秦國的態度,呈現於讀者眼前。 二、善用誇張. 作者運用誇張手法,將論點及看法鮮明地表達出來。 例如在說明各國割地賂秦之不智時,作者先指出各國先祖非常艱難才得到「尺寸之地」,以見土地得來不易。

  7. 2015年3月18日 · 【明報專訊】山水遊記是古文常見的題材,古人愛好山水之樂,經常因公事或興趣遊歷各地,留下不少名篇,當中以東晉文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最為人熟悉。 陶淵明通過對桃花源自由和樂的生活描繪,表現對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景,以及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山水遊記並非單純描寫自然風光,作者於文中有所寄寓,必定借景抒情、言志。 景物描寫 常有隱喻. 古人藉描寫山水言志,最常見主題是仕途不順,欲借遊山玩水消除心中鬱悶,抒發懷才不遇的情感;亦有借山水道出隱逸之心、對自然喜愛之情,又或發表議論,針砭時弊。 作者未必會清楚透露思想感情,大多有所隱喻,因此我們閱讀時需找出當中寓意。 例如,當作者描寫山嶺險峻,一般寓意仕途坎坷不順;描寫強勁的山風,則可能比喻遭受打擊、打壓;美樹芳草,又可能是作者比喻自身高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